人说现代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性感。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人物造型一亮相,秦可卿就被人发现了这种现代性。那张定妆照里的秦可卿娇嫩如少女,低眉顺眼里悠悠传出一种思欲,微突的艳红嘴唇把内敛的感情招摇出来,让人想起《围城》里的那位面色苍白却有一张鲜艳嘴唇的汪太太。
除了现代,几百年前的性感恐怕谁也无法确定。倒是偶尔从一些文人难登大雅之堂而又流传至今的作品里看出当时的审美观,比如形如弯弓、尖笋一样的小脚,曾被人视为性感的标准。私下以为那时女性允许外露的东西不多,若是像现在一样穿着三点式登台亮相,男人对于那只小脚早没兴趣了。香菱和小丫头们斗草,一番玩闹把新裙子弄脏了,宝玉让拿来袭人的裙子,香菱只让宝玉背过脸去就把裙子解下来换上了,没人说香菱不检点,而是那时的女子穿得实在太多,里面还有袄裤呢。
除了用衣服把人包裹起来,还有一种是模糊性别界限。当年的女红卫兵“不爱红装爱武装”,是没有女性美的,与男子一样的黄军装皮腰带外带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脸的浩然正气,全是飒爽英姿,没人会去想性别美。但若是处在那个时代,性别即使包裹得再严实、再模糊,除了郭靖那样的不谙世事的傻小子,男性也会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武林高手,一眼就能看出黄蓉的女扮男装。在一位画家的忆旧里,女红卫兵的着装虽然没变,眼睛却显得朦胧起来,厚而饱满的红唇与所有其他的红唇并没有两样,想来是女性留给这位画家的青春印记。
《红楼梦》中多美女,却没有多少性感。唯一的性感也要用代码来替代。对于秦可卿的描写,只简单用“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一句带过,却用一段文字描写秦氏的房间。那一系列的用品,暗示出房间主人的品位与特点。人物形象总是零零碎碎的,不肯一口气说完,晴雯一句“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就把宝琴、岫烟、李纹、李绮四位美女一股脑给包了,到后来对于岫烟是从宝玉眼中看到“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算是让人看到了她的风姿。那宝琴是美女之冠,也只是在雪坡被老眼昏花的老太太看到如画中人一般,李纹李绮便面目模糊。主角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了,初次在众人面前露面时,众人只看到了“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在宝玉眼中才看清面貌,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一直疑惑,按照欣赏习惯,书中主人公必是美女,而且要加一个出类拔萃,但对林黛玉怎么这个态度呢?这算得上是夸吗?但读下去就会知道,那黛玉的美貌除了似乎不如宝钗,没人能比。但这种评价未必准确,因为宝钗在众人眼中是因为加上了好感的印象分。而在宝玉看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遍观亲戚朋友的女儿,没有一个稍比黛玉。宝玉眼中这个天下第一的美女,美在冰清玉洁。曹雪芹先生珍视这个纯情少女,不让她沾一丁点尘世的污浊,秦可卿办丧事前,已经早早把黛玉打发回苏州探亲去了,远离了这个污浊之地,直到元春升为元妃,黛玉才又出现。
虽然黛玉的美让人怀疑,奇怪的是偏偏人就忘不了黛玉的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林黛玉式的美女。若说没有性感,林黛玉可是一名最纯粹的女子形象。也许性感标准在今天已经外化了,使得人只从身段、皮肤、面容甚至着装上找性感,古代美女的性感却是一嗔一笑都是天然的性别,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刻意往淑女或者野蛮女友上打扮。林黛玉在床上伸一个懒腰,又娇庸地叹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个慵懒的床上美女就出现了。吩咐丫鬟时,“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音韵和谐、珠玉相击的娇声俏语,把一个口齿伶俐少女的声态表现出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林黛玉身上还有诗意的美,这种美基本上属于理想主义者或者完美主义者。
文字与视觉各有优势,读者把黛玉化成了千万个,电视屏幕上却只能有一个。人物形象变得具象了,可那是导演和化妆师眼里的黛玉,观众可能觉得是,也可能觉得不是;承认是的,心满意足,终于看到了活的林妹妹;不是的,便会以为糟践了自己心目中的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