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到荣国府后不久,人们对她便产生了两种看法: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两句工整的对语出现在一段自由描写宝钗着装的句式之后,显得有点生硬,想来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装愚是虚伪,守拙是修为,到底是装愚还是守拙,其后在整本书中,宝钗的行为总有雾里看花的感觉,而读《红楼梦》的人对宝钗争议也最多。
黛玉之美,美在无可比拟,于是所有的美人都与黛玉相貌有点联系,晴雯、秦可卿、龄官、香菱、五儿。宝钗的相貌却是明明白白的“脸如银盆,眼如水杏”,她的鲜艳妩媚只与秦可卿相似。这说明黛玉是处处露形迹的,而宝钗果如判词所说,是山中高士,万人如海一身藏。也正因此,宝钗的面目是显得有点复杂。
但也有基调。林黛玉是一竿翠竹,一腔柔情全付与风花雪月,但柔韧度不够,宁折不弯,一折就断。按着宝玉的说法,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那么黛玉就是水做的热的冰,晶莹剔透,有棱有角,但易碎易失。宝钗却是真正的水的质感,低调,柔软,又无坚不摧。
于是就有一种怜悯,觉得宝玉的爱情还有婚姻真该完完全全交付给脆弱的林妹妹。不只因为脆弱,还因为她只有这一种状态。她若变了形状,那就说明她的生命完结了。
宝钗不同。水是委地随形的,那一种天然的随和,不论到哪都会安分随时,随遇而安。当然,若只是这点,那么宝钗充其量也只是顺从丈夫的尤氏,不管闲事安分守己的李纨,而宝钗却是另有一种智慧,是通达人情世故又能摆平事端的不平凡女子,什么事到了她手里都能平平妥妥。我有时想,迎春嫁给孙绍祖这个中山狼一年就被糟践死了,换了宝钗,说不定就有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也不是凭空感觉。除了爱情,宝钗是没有过失败的记录的——爱情不是宝钗的目的,她的目的是婚姻,从这点来说,她也是成功的。这显示了宝钗超强的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就以薛蟠来说,何等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一百零八个不在乎的浑人与霸王,可对妹妹,却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史湘云要做东道,宝钗连考虑都不用考虑,立即决定调用薛蟠来完成此事,果然薛蟠准时弄来了螃蟹,事情就办妥了。不仅如此,在妹妹面前薛蟠是一点兄长的威风都没有,不是他教训妹妹,倒是每次都被妹妹“教训”了。
当然,薛蟠是自家人,不跟妹妹计较让着妹妹点儿也是应该的。金桂嫁进了“薛家门”,对于宝钗来说却是一个对手。那金桂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凤姐的后尘,又读书识字,心机了得,每每生事,不也都被宝钗每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回去了吗?一个泼辣骄横的金桂竟是对宝钗无可奈何,只好曲意俯就。
除了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宝钗的水还惠及众人。
湘云是宝钗的忠实拥护者,宝钗从言谈话语间已经得知湘云在家是一点做不得主的,在湘云冒冒失失说出自己要做一社时,却没有想到自己根本没有经济来源。这时宝钗出面要哥哥薛蟠送了两笼子螃蟹来做了个风风光光的螃蟹宴。湘云作为一孤儿从小生活在没有真爱的家庭里,来自宝钗的温暖使她非常感动,说:“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香菱做了薛蟠的屋里人,但地位不过是通房大丫头,宝钗对她也充满关怀。在薛蟠出门经商后,知道香菱想进大观园,特意把她带了进来,这不能不使香菱感念宝钗的恩德。探春治理大观园出台了改革措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却是宝钗的补充意见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园子承包了,各房里每日皆有份例,只是“花草玩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去,另有插瓶的”。可是唯有宝钗并不要这些,“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要。”估计她房里的丫头们也都减了,所以说到不让掐花折柳,莺儿便不服气,说:“别人折掐使不得,独我使得。”宝钗这点小惠可能不值什么,但她能为下人考虑,这是她了不起的地方。宝钗是一个受封建文化教育很深的人物,身为女子,不能治国,但可齐家,这种文化教育并非不足取,这种周到的处事方式对于和睦家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宝钗“宜室宜家”之处。
宝钗的为人处事的成熟使得她的人缘越来越好,连黛玉都不再与她唱对台戏。薛姨妈和宝钗先后来看望黛玉,宝钗在薛姨妈面前撒娇。黛玉说:“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这话算不得贬,黛玉这里也没有讽刺的意思。照我看来,宝钗若连这点都没有,就缺乏少女的特点了。薛姨妈认可黛玉的说法,说宝钗就和凤姐在老太太面前一样,着了正经事,就有话和她商量,没有了事,幸亏她开我的心。小小年纪,总是把别人放在前面,从来不任着自己的性子行事,知道老太太喜欢听热闹戏文,便可着老太太的心点戏;知道老太太喜欢甜烂之物,便点老人喜欢吃的菜,这样的女孩如何不让人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