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旭日初升,杨坎迷迷糊糊睁开眼来,见得佳人已然不在,遂怅然起身,拨开青纱帐幔,四顾闺房之中,虽无瑰奇之饰,却也典雅出尘,不入凡俗。
只见闺房正中设一花梨木案,上摆一月白钧瓷出戟尊,瓶中稀稀插得几束白边春兰。北墙之上挂有四幅字画,各为: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正对窗前吊有风铃数串,晨风轻拂,叮咚悦耳。
杨坎在房中待了片晌,听得屋外已静,便悄声摸至门前,打开一条缝来,探出头去,观得走廊之中已无人影,遂闪身出门,掩扉快步而遁,好在一路走出后殿,也未遇上什么人来。
待杨坎走出殿门,仰头观天,目测当下已近卯时,想必应是唐家弟子习武之时。杨坎心中挂念唐诗,念她此时应在飞瀑台上练功,便也顾不得去吃早饭,径直向那飞瀑台处去了。
行至飞瀑台边,未见得唐诗身影,只见有唐家子弟十数人,阵列台上操习拳法,看打扮应是奎堂弟子。阵前领操之人,乃是唐练与一年轻后生。
杨坎路过台边,招手与唐练掌事问候,却见唐练醉心习武,竟全然没有察觉。杨坎此番寻找唐诗未果,也只好绕至崖边巨石脚下,打坐练功。
晨光流转,不觉已过了半个时辰,唐练领众人习练完毕,便留奎堂众弟子在此演武,与新任奎堂堂主一道巡山了。
待唐练与堂主走后,奎堂弟子便怠惰下来,四散歇息。正恰有几人瞧见杨坎端坐飞瀑台边,不知他是何人,遂结伙走上前去,见有一人伸手朝杨坎肩上一拍,道:“喂,你是哪一堂的,今日是我奎堂在此习武,你来此地作甚?”
杨坎此时正闭目修炼内功,全然未觉周围诸事,这番教那小厮一拍,恍如步履薄冰之上一脚踏空,体内真气流转险些乱入岔途。杨坎慌忙停止调运内息,睁开眼来,竟已大汗淋漓,又抬眼见得是几个奎堂后生寻衅,顿时火冒三丈,遂拍地而起,怒道:“哪个不长眼的竖子,没看到我在练功吗?”
那一帮奎堂弟子个个年轻气盛,听得杨坎此言也未多想,当即出言顶道:“老子碰你又如何?你小子是哪儿来的龟孙儿,不晓得今天这儿是我们堂的地盘么?”
杨坎心中虽气得紧,倒也自知所怀武功浅薄,未敢轻举妄动。但如今有人欺侮到他脸上来,面上实在太挂不住,便径直挤开面前众人,故作不屑道:“也罢,既然今日是轮到你等在此演武,那我便不计较了。”
说罢,杨坎正欲离开,却被一人扒住右肩,道:“慢着,这唐家堡内哪有穿白衣服的?你究竟是何人?”
杨坎不愿与他纠缠,抬臂将那人手掌拦开,头也不回道:“我是不是唐家中人与你何干?唐练都未与我过问,还轮得到你等多事?”
杨坎此言一出,果然让那一众弟子心头生怯,念是眼前此人虽未着唐门装束,却敢直呼掌事名号,想来也是有些来头,都纷纷退了几步。
可那群奎堂弟子皆是十四五岁年纪,自不乏刺头挑事之徒,见得杨坎如此嚣张,便有一人上前截住杨坎去路道:“你们莫被他唬了,此贼定非我堡内之人,若他不肯交代清楚,弟兄就们随我将他绑了去见堂主。”
周围众人闻言皆醒,想起堂主曾有吩咐,当下唐门刚逢动乱,堡中上下应当倍加警惕,如若遇见可疑之徒,可立擒之,无论对错,有功无过。
于是,四周奎堂弟子一哄而上,将杨坎环围中央,欲将其当场擒下。杨坎见况不妙,忽然灵机一动,挺身负手道:“怎么,你们奎堂只会以多欺少么?说出来不怕其他几堂笑话?”
唐门四堂之间明争暗斗由来已久,故而杨坎此言既出,果然见那带头之人按捺不住,拦手将左右向后一挡,走上前道:“好,今天就让老子好好教训教训你,免得你说我奎堂仗势欺人。”
说罢,那人示意众人散开,然后起手架势,直冲而去。
杨坎见状,心中暗笑,道是世人皆知唐家武功多以暗器短兵为长,罕有甚么拳脚招式,而奎堂方经唐厉之乱,堂中子弟多为年后新招,至多不过在此学了一两个月功夫,仅得皮毛而已。而自己在任家学艺期间,幸得高人指点,拳法、内功均有研习,却苦于找不到人练手,心下甚痒,如今正有人寻衅过来,刚好拿他试试功法。
杨坎正想着,只见这奎堂弟子勾起脚来,朝他腰腹甩去。而杨坎不慌不忙,抬起右手架住来脚,拇指扣其三阴交穴之上,同时运臂卸力,周身行圆,再起左手将那人推飞开去。
那奎堂弟子加入唐门之前,便在重庆武馆练了几年武艺,师从唐门之后已将同堂师兄弟打得服服帖帖。今日他本想略施手段,在师妹面前出出风头,未想一时轻敌,教杨坎占了先机,当时便臊得面红耳赤。
只见那人落掌撑地,稳住身形,继而站起身来拍去手上尘土,道:“刚才那是让你,但你这瓜娃儿不识好歹,那就休怪老子手重。”
说罢,便见他箭步上前,拳头便像骤雨一般挥将而来。杨坎见状,稍撤两步,而后定势右弓,同时右手起泄劲,左手化捞劲,二路两仪,见招生力,竟与来敌打得有来有回。
二人缠斗之时,杨坎自丹田之中调行真气,运转“正经六合功”,起初并无变化,待到交手十余招后,便觉体内气息涌动,随自己拳脚走势,行于周身经脉之中,恍然似有波澜浩荡之力绵延不绝。
此时,那奎堂弟子久战不得上风,已是心焦气躁。而杨坎益于内息加持,竟能愈战愈强,一招一式皆有内劲相助,一套两仪拳法虽是初学,却好似风起云涌,浑然天成。
二人又战了几个来回,拳脚相接之时,杨坎劲力已然压制对手一成。而那奎堂弟子虽处下风,但碍于堂中颜面,硬是未有退让,但其身形架势皆已走形。杨坎见机,趁其中门大开之时,右手化掌为指斜探而下,以直劲连打他气海、分水二穴。但杨坎毕竟初学乍练,还未熟稔周身经脉走势,下指略偏了几分,却也教那人跌退在地,吃痛不已。
此时,四散各处的奎堂众徒见得有人比试,纷纷围拢而来,其中自不乏平日常被那人欺侮者,瞧见他如此狼狈,便有人饶舌曰:“呦,老大这一招‘蛤蟆坐地’真是凶哦,啥子时候教教我们噻?”
那师兄听闻有人臊他,恼羞成怒,大吼一声拔起身道:“小贼,休欺我堂中无人!”说着,便见他双手自腰间摸出一对短刺,不由分说便向杨坎袭去。
杨坎未料及此,慌忙退步躲开一击,口中忙喊:“你有兵器,打我一手无寸铁之人,算得什么好汉!”
“好!你要兵器,给你一把便是。”说着,那人将手中一柄短刺掷与杨坎,还未等其接稳,便又扑了过去。
杨坎本就不会使这等短兵,自然不敢贸然抵挡,见得对方来势凶猛,慌忙将手中短刺一丢,转身便跑。可是飞瀑地处崖边,杨坎寻无退路,斜眼瞥见一块巨石,似有一人多高,连忙手脚并用爬上石去,方逃过一劫。
那奎堂弟子见杨坎爬至石顶,也想攀援上去,但无奈右手握有短刺,试了几次都未成功,之后后退几步,抬手指向杨坎骂道:“哈麻批,你这虾子快给老子滚下来。”
杨坎见他这般模样,心中也算踏实下来,便翘起二郎腿,抱胸说道:“你要我下来,我便要下来么?那我教你上来,你可上得来?”
“你小子等着!”那奎堂弟子一怒之下,将手中短刺扔至一旁,绕至巨石阴面,徒手向石顶爬去。
可杨坎怎会让他得逞,只见杨坎趁那小子攀至一半,转身到他所在之处,起脚便向他脸上踩去,只听“啊呀——”一声,即见那人仰面跌到地上,嘴中立刻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杨坎自然不会理他,心道只消自己安危无恙,便任他骂去又有如何。二人一上一下正僵持着,忽听得有女声问道:“你们不好好练功,围在这里干什么?”
众人闻言散开,让那女子身形现出,原是当任井堂堂主唐秋。待唐秋瞧清石上之人,眉头一拧,不用周围奎堂弟子相告,便已猜得大半。只见唐秋走至巨石之下,不等杨坎开口,便从腰间甩出一条飞索,缠在杨坎腰间,接着用力一拉,便将杨坎拽下巨石,摔在地上。
杨坎还未起身,又被唐秋揪住衣领,提拉起来,斜目睥视道:“小子,不要以为你有那婊子护着,就可在我堡内胡作非为。”
唐秋一边说着,一边单手将飞索在杨坎腰间打了个扣,而后转头向刚才与杨坎斗殴之人道:“你随我押他去父亲那里发落。”
说罢,唐秋回过身来,从身旁一女弟子处要来一方手绢,堵在杨坎口中,接着就像拖着犯人游街一般,将杨坎牵离了飞瀑台。而那奎堂弟子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也满心欢喜跟过去了,一路还不忘朝杨坎腰背捣上两拳,唐秋走在前面也是故作不察。
待几人到了唐理房中,唐秋令随行弟子向父亲汇禀此事。唐理拧眉听罢,摇头长叹一声,稍待片刻,便放下笔来,呵责唐秋不懂礼数,然后亲自起身为杨坎松了绑,让他自行回房去了。
杨坎刚出了理事房,搭眼瞧见地上有块石头,正值心中烦闷得紧,抬起脚来便将其踢到草丛之中。此时,杨坎也没了心思去找唐诗,心想反正也不知她现在何处,干脆且去四处走走,权当散心好了。
杨坎在山中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已然出了堡外两三里了。杨坎环视四周,只见此地茂林深篁,竹影相荫,总觉此地似曾来过,又复行几步,忽见得有一小洞,这才恍然想起此地便是当日与紫鸢挖笋捉竹鼠之处。
杨坎心念及此,昔人笑颜涌现心头,百般酸涩,好似正胸遭人闷棍一般,小腿忽然乏力,向前倾伏地上,不觉间已涕泗潸然。
记得紫鸢遇害之后,杨坎随唐毒忙于搜证,也未能送上紫鸢一程,以致今日想去吊唁,却不知她葬在何处。好在杨坎依稀记得唐家祖墓方位,心想紫鸢墓地或许距之不远,便撑起身子,以手背抹去面上泪水,一边掸着膝上泥土,一边往唐家陵寝去了。
待杨坎到了祖墓,见有一名女子,跪在其中一处石碑之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唐诗。
杨坎见得唐诗,心中虽喜,但见她正在祭拜父亲,也未上前打扰。唐诗其实早已察觉杨坎前来,朝父亲碑前叩了三扣,便站起身来,接着转身走到杨坎身边,道:“慕云公子,你是来此地找我,还是来祭拜家父?”
杨坎作揖道:“记得在下流落山中,幸得唐家相救,宗主之恩,没齿难忘,自当前来祭奠,以示感激。”
唐诗将杨坎引至墓前,说道:“家父之事还多仰仗公子相助才得昭明,若父亲泉下有知,也当感激不尽。只可惜哥哥他……”
提道唐凌,唐诗声音当即哑了下去,许久无言。
待杨坎祭拜完毕,起身问唐诗道:“敢问唐诗小姐,堡中曾有一杂役丫鬟唤作‘紫鸢’,亦遭唐凌所害。在下初入堡时颇受她姐妹二人关照,如今重返此地,也想一道去她碑前凭吊,不知小姐可知紫鸢墓地何处?”
唐诗想了片刻,答道:“你说的‘紫鸢’我倒不怎记得,不过她既属我堡中丫鬟,应当葬在下人墓地,我带你去找找便是。”
杨坎随唐诗走下山去,又行了三五里路程,便到了下人坟前。此地位处山脚水边,乃唐家先人伐竹所留空地。当年唐家攀崖建屋之工匠,有坠落山崖,寻得尸首者,均在此地葬了,久而久之,此处便成了唐家外姓下人墓地。
杨坎谢过唐诗,缓步走入墓群之中,找到一堆土丘,丘上竖插一块木牌,上雕“紫鸢”二字,便是紫鸢之墓了。
杨坎缓步走到紫鸢墓前,心中好似拧作一股麻绳,接着鼻头一酸,想哭却又硬憋回去,还想说些什么,却也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躬身将墓上落叶杂草拨开,而后转身向唐诗说道:“多谢三小姐引路,我们回去吧。”
唐诗此时正抱胸倚在树上歇息,听得杨坎凭吊罢了,也未说什么,起身带杨坎回到崖上。二人进山门之时,已近黄昏,唐诗回身辞过杨坎,回斗堂去了。
杨坎暂别唐诗之后,便往客房走去,沿路经过下人房,想起紫鸢还有个姐姐紫萝,还记得初到唐家之时,也受她悉心照料,心想也当登门拜谢才是,便折往下人房处寻紫萝去了。
然而杨坎走到女舍门外,叩门许久未应,这才明白此时正是唐家仆从忙碌之时,下人房中空无一人,紫萝自然不会在这。
杨坎此番拜访未果,只好憾然而去,取小径往客房去了。走到半路,恍惚见得前方断崖边上有一男一女两团身影,杨坎不知他们所做何事,便匿身草丛之中,伏身潜行而去,摸至距那二人十余步远处,依稀见其面容,竟是紫萝与王御。
杨坎心中甚是不解,为何他二人在此幽会,又定睛看去,见王御蹲坐地上,赤着上身面向山崖,而紫萝跪蹲其后,手持伤药为其敷抹。
忽然,听得王御闷哼一声,身子向前一倾,避开紫萝小手,而紫萝也似是受惊一般,身子不由自主一颤,怯然退了一步,未敢吱声。
却看王御握拳捶地,咬牙切齿道:“唐秋这娘们儿,被他老子骂了回来拿我们撒气,这笔账老子以后定找她算回来。”
杨坎闻言,往他背上仔细看去,果然见有鞭痕累累,淤青数片,想来应是唐秋今日被代宗主责罚待客之过,心有怨气,便朝他身上使了。
不过杨坎对王御本就厌烦得紧,倒也乐见其事,只是心中感慨紫萝温柔良善,只怕日后若遇了奸人利用,恐要遭罪吃亏的。
待那王御说完,紫萝又小心翼翼为他上药。杨坎见他二人似要在此消磨许久,便绕过二人,静步去往客房了。
走到客房附近,隔着老远便可看见唐毒正独自一人在门口等候,杨坎心中欢喜,小跑过去招呼:“唐毒姐姐——你来找我有何事?”
话还未说完,杨坎跑到近处,却见唐毒面色阴沉,好似换了个人一般。只见唐毒抬头看了杨坎一眼,又将脸转至一边,道:“你今天在飞瀑台上惹事了?”
“我……”杨坎闻言一愣,道是平日唐毒姐姐总是嬉笑不恭,今日忽然如此生分,怕是真动了怒。
未及杨坎解释,便见唐毒转过身来,单手指向杨坎鼻尖,道:“你可不要以为在堡中出了些风头就能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在我唐家地界,可不是什么外人都能随便撒野的。”
说着,唐毒叹了口气,收回手来,托肘扶额,道:“唉,人家不认识你,询问来历本无过错,你好生告诉他便是,非要惹点事来不可。如今堡里上下皆知有姐姐保你,若是以前还好,可现在姐姐尊为毒房掌事,理应以身作则,你再这样胡闹,可让姐姐如何是好。”
杨坎听了,连忙躬身道歉,可唐毒却摆摆手道:“这件事就罢了,代宗主也跟我说了,此事不再追究,以后我要好好教你些唐门规矩,免得你下次再犯我门规,可就没那么好开脱了。”
“姐姐教训的是,定当谨记于心。”
“好了,以后注意便好,姐姐这次找你也不是为骂你来的。”唐毒抬指在杨坎鼻梁轻轻一刮,说道。
“那姐姐是?”
唐毒回过身去,走到屋旁老树之下,翘腿坐在树下石凳上,说道:“这次任家毒药失窃,想必又是那帮乱党所为。今事态危机,姐姐身担毒房掌事难辞此任,代宗主令我携《毒经》抄本速去任氏成(防屏蔽)都分馆相助,以防不测。”
“那姐姐是要去成(防屏蔽)都了?”
“可不止是我,你也要跟我一起。”唐毒回道。
“我也要去?”杨坎不解道。
“不错,”唐毒答曰:“姐姐虽为唐家掌事,但任氏中人却一个都没见过,正好你刚从云南任家回来,对他们馆中人事想必较姐姐熟络许多,故宗主命我带你同去。”
“那我们何日出发?”
“事不宜迟,明天就走,你今晚早些睡吧,明天一早还要赶路。”
说罢,唐毒站起身来,正要离开,却忽又转过头来,叮嘱杨坎道:“差点忘了说,我下午从唐天掌事那里讨了些护身兵器,还有几套结实衣裤,都放在房间里了,你等会收拾行李可别忘了带上。”
待嘱咐完毕,唐毒再辞过杨坎,回房去了。杨坎回到客房,即见案上放着两个包裹,拆开看去,只见其中装有许多精巧机关物事,以及短兵护具若干,想来应是唐毒精挑细拣来的。
却说杨坎此番重返唐门,本想能在此地清闲几天,可就呆了不足两日,便要动身离开。道是江湖之事,难遂人意,不知此去成都,又有几多凶险。
次日一早,天刚破晓,唐毒便到杨坎屋外叩门唤他起床。待杨坎出门之后,唐毒见他依旧穿着任氏白衣,心中不悦,小嘴一嘟道:“你是嫌弃姐姐给你挑的衣服吗,怎么还穿这一身白衣,跟奔丧似的,真是晦气。”
杨坎忙回道:“哪敢呢,姐姐送的衣服自是好的,只是这一路舟车劳顿,怕给弄脏弄破了,实在舍不得穿,就收在行囊里了。”
“呵,才几日不见,就这么滑头了?别耍贫嘴了,代宗主在正殿等我们呢,赶快走吧。”
杨坎与唐毒来到正殿,代宗主唐理携其余三位掌事送二人至山门,而唐诗心中挂念姐姐,独自将两人送下山去。
三人到了山脚,唐毒回头往山径之上看了一眼,见诸位掌事皆已回堡,便吩咐车夫先行去往杏花村口等候,自己一行随后便到。
待车夫走后,唐诗问姐姐道:“姐姐,这车夫都到山下接你们了,为何还要让他先走?”
唐毒眯眼看了杨坎一眼,然后笑盈盈牵住唐诗小手,道:“你我姐妹十余年,鲜有分离,今日姐姐远走成(防屏蔽)都,还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就想拉着妹妹再陪我一会儿,妹妹你说好也不好?”
“那自是好的,”唐诗点头笑道:“若是可以,我还想日日夜夜待在姐姐身边呢。”说着便一步一踮跟了过去。
杏花村坐落重庆西北,璧山之麓,因有杏林十里得名。当今恰逢二月时节,正值杏花开时,三人穿行杏林之中,只见绯云似火,飞霞落虹,飘忽如置仙境,悠然不知寅卯。
唐诗虽是打小便在山中长大,但自记事以来,还从未同姐姐下山来玩,更别说漫步赏花了。要论以往,都是堡里丫鬟趁下山浣衣之余,绕到此地采来几枝红杏赠与唐诗供养,而唐诗本人哪里见过这等美景。
只见唐诗进了杏林,竟像小孩儿一般,一路跑跳,折枝攀树,嬉闹不止。而唐毒也一改往日模样,同唐诗一道,且走且停,笑靥如花。
杨坎看她俩莺歌燕语,言笑晏晏,一时竟出了神。湖山晴晓,晨雾氤氲,仙子二人穿游山泉红杏之间,恍若玉峯瑶池,如诗如画。
人间聚散终有别,转眼之间,三人已到了杏花村。唐诗将姐姐扶上马车,握住姐姐双手,道:“姐姐,可要早点回来。”
说着,唐诗嗓音竟有些哽咽起来。唐毒心中分明,她这妹妹身为小女,自幼丧母,皆为父兄抚养至今。哪知天意弄人,年前七日之间,唐诗连失父亲大哥,如今唯一的亲姐姐又要远去成(防屏蔽)都。故唐诗身留堡内,虽是唐家中人,却与举目无亲并无大异。况如今宗主未立,虽有姥姥与唐理主持大局,但若真有异心之人暗害,只怕唐诗孤身一人,难以自保。
只见唐毒一把将唐诗揽入胸前,轻抚她的头道:“放心啦,姐姐去去就回,不会耽搁许久。日后我不在堡内,你若遇到什么难事,可找唐练掌事相助。对了,还有守山的罗胖子,父亲素来带他不薄,也会帮你的。”
唐诗涉世未深,还不懂姐姐所言深意,只顾点头应喏。唐毒顿了片刻,又再加叮咛许多,教她勤加习武,按时吃饭,夜里好好睡觉别再到处乱跑云云。
二人相拥许久,不舍分别,杨坎在旁亦不禁动容,胸中不由生有诗云:
晨风晓雾一山青,临行姊妹两别情。
送君十里红杏路,你看杏花我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