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第一权臣
1870年,天津接连发生幼童迷拐案。城内一时谣言四起,认为天主教所办育婴堂专用迷药诱拐儿童,将其挖眼剖心以制西药。6月18日,当地民众捕获了匪徒武兰珍。据武所供,迷拐幼童正是使用法国教堂提供的迷药。此讯传出,城内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到法国教堂门前示威,声讨杀人者。迫于压力,育婴堂的修女们同意民众入内巡查。21日,法国领事丰大业率书记官西蒙持枪闯入三口通商大臣衙门。通商大臣崇厚见势不妙躲入后堂。丰大业赶往教堂途中,路遇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将其射伤。丰大业的强盗行径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将丰大业和西蒙当场打死,其后又冲入法国教堂,打死两名神父和十名修女。四名法国男女、三名俄国人和三十多名中国教民也在着情激愤中被打死。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久压的怒火一时间迸发出来,将法国领事馆砸毁。此即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天津教案。
法国驻华公使罗淑亚立即通电总理衙门,同时命法国军舰在大沽口作好战争准备。清政府急令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处理教案。曾国藩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立下遗嘱,命家人准备楠木棺材一口。由此可见事态之严重。曾国藩到天津后,对教案“元凶”作出严肃处理: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充军黑龙江,十五人处以极刑,二十一人流放。这一处理,使曾国藩招致了卖国贼的骂名,弄得他“内疚神明,外惭清议”,好不尴尬。正巧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清廷给曾国藩找个台阶,令其回任两江;同时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
李鸿章接手前,专门拜会了老师曾国藩。曾国藩忧心忡忡地问李鸿章:“你准备如何与洋人交涉?”李先是谦虚一番:“门生正要向老师讨教。”然后道:“与洋人交涉,我首先要同其打起‘痞子腔’。”曾国藩怒道:“‘痞子腔’怎么打法,你倒打给我瞧瞧?”李鸿章道:“门生信口胡说,望老师指教。”曾考虑良久,道:“关键在于‘诚’。洋人也是人,只要以诚相待,一定会令其感化。”李答曰:“诺!”由此可见曾、李二人在外交策略上存在很大不同。曾国藩一味同外国人讲道理,结果适得其反。李鸿章却又是打“痞子腔”,又是拖延,又是寻找调解人,外交手腕灵活多变。李鸿章的“痞子腔”倒是在外交场合为自己赢得了尊严。1897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公使施阿兰。施阿兰少年得志,根本没把李鸿章放在眼里,态度非常傲慢。两人交谈几句后,李鸿章突然问道:“阁下今年贵庚多少?”施阿兰一愣,告诉李鸿章自己的年龄。李鸿章大笑道:“你和我的孙子同岁啊。我在巴黎曾和你祖父谈得很投机,不知你是否记得?”施阿兰讨了没趣,此后见到李鸿章总是十分恭敬。
李鸿章到天津后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英驻华公使威妥玛充当调解人。李鸿章对威妥玛说,丰大业两次向中国官员开枪,显然事端由其挑起。驻华外交官公然向中国官员开枪,绝无先例,曾国藩处决杀人者的裁定最公平不过。至于法国人提出的张光藻和刘杰应为丰氏抵命,也无道理。刘杰确为丰大业枪击致伤,然杀丰大业的人却非张、刘二人。
命运之神眷顾了李鸿章。当时正值普法战争时期,天津教案后不久法军于色当战役中惨败,法皇拿破仑三世也被普鲁士军队俘虏。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希望早日完结天津教案。清政府正法案犯二十人,发配二十五人;向法国赔偿白银二十一万两,赔偿被害人白银二十五万两;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作为特使亲赴法国道歉。天津教案到此完结。
天津教案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又一转折点。不久,清廷命其兼任北洋大臣,他从曾国藩手中接过了汉人第一权臣的指挥棒。一位英国外交家在1883年这样说:“总理衙门不过是李鸿章天津衙门的下属机关罢了。”
马关议和
甲午战败,国人纷纷将责任集中于北洋海军的统帅——李鸿章一人身上。其实,李鸿章看到自己倾力创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心中滋味可想而知。编纂《李文忠公全书》的幕僚吴汝纶后来追忆道:“平壤之败,李相痛哭流涕,彻夜不寐”;“旅顺失守,愤不欲生”。此时,一度意气风发的光绪帝也没了主意,哭着要求老师翁同龢想办法。慈禧最终决定:起用李鸿章负责善后事宜。当时李鸿章已被革职,清廷赏还李鸿章三眼花翎及黄马褂,委任其为全权大臣。有人评论此事云:中国的政治实在民主,前天是权倾一时的重臣,昨天就变成罪该万死的误国蠢材,今天又成为代表大清帝国的谈判代表。
李鸿章受命赶至北京。临行前他提出,“割地与否,鸿章不敢做主”。户部尚书翁同龢亦认为,割地不可行,不妨多赔点款。大学士孙毓汶则指出,割地议和乃唯一可行之道。光绪帝左右为难,向慈禧太后请命。慈禧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表态。光绪帝无奈,授予了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次日,李鸿章请求带上曾任驻日公使的儿子李经方随同谈判,得到允准。赴日前夕,李鸿章上折道:我会审时度势,尽全力同日人辩争,商定一个最为可行的条约。所做一切,只要有利于国家,我甘愿承受怨谤。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李鸿章的远行:“炮口勒逼之下的委曲求和既是难事,又是污名。但面对‘日人方图远略,举倾国之师,逼我和款,所索即奢,且不愿遽和’的局面,却没有一个人愿为天下作计,分担难事和污名。‘诸人相对默默’正写出了当初一腔义愤与如今一腔和心的对比。若以这些人作为反衬的景观,李鸿章白发远行的伶仃身形确乎显出了挺拔和刚毅。”
1895年3月19日下午,李鸿章一行三十三人抵达日本马关。
3月20日,双方全权代表举行首次会谈,是为第一次谈判。互换全权文凭之后,中方代表宣读了拟请停战的英文备忘录,日方答以次日作覆。随后,双方转入一般性的谈话。李鸿章向伊藤博文婉转地表达了乞和之愿,他说:“在亚洲,中日两国最为邻近,且使用同一种文字,怎可自相残杀?两国应团结对外,反抗欧洲白种之民侵蚀亚洲黄种之民。”
3月21日,中日举行第二轮谈判,开始进入实质性的话题。
谈判记录如下:
李鸿章:日军并未到达大沽、天津、山海关,为何条款规定占据此三地?
伊藤博文:议和停战乃中方要求,为体现诚意,日军需占领三地作为抵押。
李鸿章:驻扎此三处的中国士兵很多,日军占据后他们到哪里去?
伊藤博文:随便去哪里,只须划定两军界限即可。
李鸿章:天津的官员怎么办?
伊藤博文:这个问题以后再谈。此议案你能照办吗?
李鸿章:这个问题关系重大,不能不谈。天津是通商口岸,日本也要占领么?
伊藤博文:可暂时归日本管理。
李鸿章:三地均为险要之所,如停战期满议和不成,日本先行占据,岂不是反客为主?
伊藤博文:停战期满,和约签订,日军马上撤离。
李鸿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贵国所定条款未免欺人太甚,是否还有其他解决办法?
伊藤博文:别的办法我们还没想到!现在两国相争,中国忽然要求停战,对日军士气大有妨碍,所以要先占据险要之地作为抵押,才不会吃亏。
李鸿章:我乃直隶总督,三地均归我管辖。伊藤先生设身处地想想,我怎么会答应?
伊藤博文:中堂为贵国考虑,要求停战;我也从本国利益出发,只有此法可行!
在抵押三地问题上,李鸿章坚决不肯让步。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李鸿章转而提出先不讨论停战条件,双方应直接切入和约谈判。由于日本根本不想真正议和,一时拿不出和约草案,双方商定三天后继续谈判。
这次会谈结束前,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希望议和条款不要像停战条件那样苛刻。贵大臣应顾全大局,所拟和约应体谅本大臣力所能及之处。”伊藤博文弦外有音地说:“本大臣也愿顾全大局,以有益于两国长远利益,只是不清楚贵大臣以为如何!”
会谈结束后,李鸿章立即给总理衙门发去电报,表示日本以三地为抵押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非但如此,还要在大沽、天津、山海关一带严加戒备。
三天后的3月24日下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举行第三次会谈。
伊藤博文一改往日的彬彬有礼,凶相毕露地提出:李鸿章必须无条件接受二人所订和约,不经清廷批准就立即生效,否则战争会继续升级。李鸿章道:“此事关系重大,希望您考虑到我权力有限,力所能及的可当场应允,难以实行的必须要由中国皇帝作出裁决。”说罢李鸿章向伊藤博文索要和约文本。
李鸿章: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游历中国时曾对我言及,不可轻言战事。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此次与日本国开战,贵大臣难道不知这并非我本意么?
伊藤博文:战争确实劳民伤财,然两国乃为形势所逼,不得已而开战。
李鸿章:战争乃不仁之举。我现在年纪大了,不忍再看杀人的场面了。贵大臣才是年富力强,雄心勃勃。
伊藤博文:战争开始时,议和条款极为简单,可惜贵国并不同意。譬如人走路,相距几里路,不会有冲突,现在只有几百米,回头就难了。
李鸿章:少走几百米不行吗?纵然你再走几千里,难道能将中国尽行占领?
伊藤博文:我国军队现正在攻打台湾,不知台湾民情如何?
李鸿章:贵国不愿议和的真正目的可能就在于此。然贵国出兵台湾,恐怕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
伊藤博文:此事有损于中国,未必有损于英国。
李鸿章:别忘了,台湾与香港相邻。
伊藤博文:两国相争,无损第三国利益。
李鸿章:听说英国不愿他人有盘踞台湾之意。
伊藤博文:贵国如将台湾送给别国,别国必将笑纳。
李鸿章:台湾是中国的一个行省,决不能送与他国。
这次会谈基本没有涉及实质性的条约内容。会谈结束后,李鸿章乘马车返回住处。行至宾馆时,忽有一人从人群中跳出,朝李鸿章开枪射击。子弹击碎左侧眼镜片后伤及李鸿章左眼下颧骨,血流不止。李鸿章当即晕厥。此事发生后日本方面陷入被动。迫于国际压力,日本宣布无条件停战。李鸿章身受一颗子弹,换得了三周的停战协定。
李鸿章并未进行手术治疗,而是抓紧时间同伊藤博文磋商议和条件。
伊藤博文:停战期限短促,和议条款应迅速签订。我已经准备好条款节本,中堂大人看后可表态同意或不同意。
李鸿章:不准分辩了么?
伊藤博文: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第一款提出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为数巨大,不能承担。
伊藤博文:减到此数目已不能再减。战争再打下去,数额将更多。
李鸿章:借款利息太重,此数目中方绝对无力承担,还请再减一些。
伊藤博文:借债还款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谈判进入僵局。李鸿章只好转入割地问题。
李鸿章:泰西各国交兵,未有将占据之所尽行割让的先例。
伊藤博文:西方的惯例对日本无效。
李鸿章:台湾全岛日军还未侵占,为何强行割让?
伊藤博文:这是彼此商让之事,无论兵力到与不到!
李鸿章:我不肯让,又将如何?
伊藤博文:如果一定限于兵力所到之处,日军已占山东及东北各省,你们能全行割让么?况且,中国吉林、黑龙江已割让俄国,台湾问题可援引此例。
李鸿章:让与俄国多为不毛之地,人烟稀少;台湾已立行省,不能相比。
伊藤博文:尺寸之土,均为国家社稷,哪有荒凉与繁盛的区别?
李鸿章:总之,二万万赔款数目太大,营口请贵军退出,台湾亦不必再提。
伊藤博文:不能照办,就算驳回。
李鸿章:不许反驳了么?
伊藤博文:你只管驳我,但条件不能稍有改变。日军已在广岛准备补给船六十余艘,运输量为两万吨。兵粮均已备齐,只等停战协定到期。
李鸿章:赔款还需再减五千万两,台湾不能相让!
伊藤博文:这样,我们立即出兵台湾!
朝中几番争议,最后,李鸿章得到光绪帝批示:赔款尽量减少;允许割台湾一半地方;牛庄、营口尽力争取。4月15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了最后一轮谈判,在辽东割地划界、赔款利息及占地军费上进行了局部的改动。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代表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署《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愤慨,朝野沸腾。李鸿章父子一时成为民族罪人。即使对李鸿章中枪一事,民间亦谣言四起。甚至有人向光绪禀报:“今道路传言,云有见李鸿章者,谈笑自如,依然故态,面上并无一点伤痕。然则非真中枪也,恐人议与倭通,故假捏之耳。”
垂老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