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以有道伐无道,正因为有心怀天下的思想,我们才能利用好谋虑。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关怀百姓,体恤下属的领导,才是真正英明的领导,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积蓄价值。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帅仁义之师,才能行令天下;心系天下,才能得到天下。真正有谋虑的领导,是懂得积蓄价值的人,也许这样的价值,现在还不明显,但是未来成功的一天,这些价值将会井喷似的迸发出来。
宽容待人就是宽容待己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得知,嫉妒产生于相近的行业领域,冲突的起因往往是利益的纠缠。其实,越是在乎一件事,越是在乎一个人,我们就越是会钻牛角尖,长此下去,我们就会锱铢必较,对任何事都会无法释怀,这样,我们就会得罪身边的所有人。
《菜根谭》上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懂得退让,宽容一些,我们才能为身边人留下空间,才能让对方感到快乐。宽容待人就是宽容打击,懂得宽容的人,才是真正想结交朋友的人,他们内心豁达,万事不萦于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豁达心境,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张力。
轻易动怒,既伤身体又伤财,明智的人是不会那么冲动,随意宣泄自己愤怒的情绪。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否则的话,断了别人的路,也就断了自己的路。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苏不韦,他的父亲叫苏谦,曾经做过太守。苏谦和司隶校尉李嵩历来不合,他们之间有很深的矛盾。苏谦退职去京师后,李嵩趁机把苏谦收捕狱中,严刑致死,当时苏不韦只有l8岁。
苏不韦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里面。他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嵩,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李嵩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并不善罢甘休,他和帮手一起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他们没日没夜的挖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嵩的寝室下。
突然有一天,苏不韦和他的帮手从李嵩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的是,李嵩上厕所去了,于是只能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嵩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他在市内布置了很多机关,晚上也不敢安睡。
苏不韦知道李嵩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于是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嵩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嵩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嵩因为私人恩怨,不给别人一点活路,非要置苏谦于死地,结果招致苏不韦一生与他为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李嵩失去了老婆孩子,而且牵连死去的父亲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实在是得不偿失。而苏不韦为了报仇,耗费一生精力,失去了自己本来的生活,也不算是一个胜者。这两个人的斗争应该是两败俱伤的。
狭路相逢不一定就是勇者胜,你死我活的争斗,往往是两败俱伤,每个人都损失惨重。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做错事,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做人留一下,这样我们才不会得罪人,才不会让自己的美德消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宽容对待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宽容对待我们,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人,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学会体谅对方,这样,就算对方犯了再大的错误,我们也能宽容视之,并且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美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汉朝时,有一个叫张拓的南阳太守,在一次办案中碰到一位穷苦的百姓做了错事,音心生怜悯就想有意饶恕他。但是,国法无情,张拓必须处罚他。于是,张拓命令差役用柔软的蒲草代替鞭子来进行责罚,这样不仅宽容了这位百姓,同时也顾全了国法的威严。
张拓的夫人为了试探张拓,看他是否像世人说的那样宅心仁厚,就吩咐婢女在张拓和各位同僚办公的时候端上一盆肉汤,然后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到张拓身上,看他是什么态度。
婢女依计行事,汤洒了张拓和婢女一身。在场的张拓同僚无不大声喝骂那个婢女,只有张拓和别人大不相同。他不仅没有责备婢女,反而急问肉汤烫伤了她没有。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的牛丢了,碰到张拓时,看见张拓驾车的牛和他家的非常像,硬说牛是他的。张拓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则步行回家。等到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的牛,就来到张拓家赔礼道歉,打算把牛还给张拓。没想到张拓反而开导那个人,让他不要介怀。
张拓懂得谦让之礼,宽容大度,得到了当时人们的爱戴。正因为他的谦和有度,感动了当地的百姓。耳濡目染之下,当地人们为人处事也都是彬彬有礼。
像张拓这样留一步、让三分的行事风格,是一种谨慎而又高明的处世方法。张拓并非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只不过是在与人相处时总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这样一来,也就更容易理解并宽容他人一些看似过分的言行,用退让的态度无形中化解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终究,他的礼让谦和赢得了世人的承认,不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戴,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原则问题理应坚持。而对于那些小事,或涉及无关紧要的个人利益时,仅仅退让一小步,就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放弃痛苦,放弃偏见,学会宽容,我们才会释然,才会让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才能更好地去处理身边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成长,才能变得常熟,才能告别昨日的伤与痛,迎接到美好的明天。
放下仇恨收获爱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免不了磕磕碰碰,而且往往都是丁点的小事。如果不知忍让,不去克制,轻易的就火爆地发脾气,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什么和谐可言了。如果仇恨在我们的心底驻扎下来,那么,它就不会不断扩张,等到仇恨积聚到一个极限点的时候,我们就会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尤其是那些恩恩怨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仇恨别人,也没有人愿意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互相宽容一点,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多的不愉快也都会烟消云散。
每个人都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尤其是作为领导和上级。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和员工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互敬互让才能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相互之间的不愉快还是一笑了之的好。
80年代的松下电气公司,在日本同行中位居第一位,在全世界位居第三位。总裁松下幸之助被日本同行尊称为“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有个特点,那就是批评人的时候可是毫不留情,有时甚至是破口大骂。被他骂过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被骂的这些人中却没有人因此而辞职,反而更加积极地围绕在松下幸之助的周围,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
有一个下属工厂的厂长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怒了,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并边骂边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以致最后把火钳都敲弯了。而那个犯错的厂长就站在一边,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
松下幸之助的情绪很高亢,骂起人来嗓门也很大。厂长因为高度紧张,后来支持不住晕厥了过去。松下幸之助收敛起自己的情绪。叫人用酒将这位厂长灌醒,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这火钳是因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你要负责把火钳弄直。”这时候那位厂长才松了一口气。松下幸之助叫秘书送厂长回家了。
几天以后,松下幸之助就给这个厂长打电话:“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以后好好干就行,另外我那根火钳你给弄直了没?”
厂长一边笑一边说:“照您的吩咐,已经弄直了。”松下幸之助又对这位厂长进行安慰。厂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拼命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松下幸之助虽然骂人的时候毫不留情面,但是他知道,他和员工之间没有仇恨,他知道骂人之后应该如何收场,如何给对方一个台阶。骂人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给别人造成伤害就没有必要了。而那个厂长也没有因此嫉恨松下幸之助,他明白自己犯的错误,更明白老板给他台阶下。所以,当他和老板再次通话时,弄直的火钳让他们摒弃了前嫌,将所有的不愉快一笑了之,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
普通人也好,老板也罢,没有人愿意给自己多树敌人。交往中难免要产生小的摩擦和矛盾,解决矛盾是最终的目的,相互之间的恩怨最好能够及时的化解。双方都停顿一下,仔细想想,然后会心地一笑,自己的愤怒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消失了。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许会激化,但是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不要让仇恨左右我们的思想,因为,被仇恨左右的人往往是会走向极端的。人世间最伟大的事情,不是恨,而是爱。只有放下仇恨,收获爱的人,才是得人心,拥有大谋略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会取得一番大的成就。
春秋时期,孔子是卫国的宰相。他的弟子子皋是一个监狱的监狱长。子皋勤奋敬业、恪尽职守、爱民如子;同时执法如山,从不徇私舞弊,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最可贵的是,在执法公正公平的同时,还常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也因此经常受到老师孔子的嘉奖,更能得到民众的赞扬和拥戴。
有一次,一个人犯了法,根据当时的法律,子皋要将犯人的左脚砍掉。在执法行刑的时候,子皋非常痛苦,脸上流露出怜悯、悲伤的表情。
俗话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君子,就有多少奸佞小人。孔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国家,这样的做法不免就会得罪一些小人。于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在卫国国君面前诋毁孔子,说:“孔丘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能力,他的弟子也都个个不凡。但是他功高盖主,根本不把主公放在眼里,主公可不能不防啊!”
卫君听信了这些奸佞小人的谗言,马上下令逮捕孔子。
幸亏孔子事前得到了消息,收拾东西,急忙逃走了。与此同时,他连忙派人通知了他的弟子,弟子们也都陆续逃走了。
可惜子皋是最晚得到消息的人,当时已经来不及逃走,追捕的人已经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就在这个危急时刻,那个被子皋砍掉左脚的人出现在子皋面前,他现在已经是把守城门的守门人。子皋心里正想着:这下自己肯定是逃不出去了,等死吧。出乎子皋意料之外的是,这个人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记恨子皋,反而要解救他。只见这个失去了左脚的守门人把子皋藏在了一个地下室里面。官兵们四处搜索,都没有找到子皋,于是就向守门人打听。守门人朝东边指了指,告诉他们子皋向那个方向逃走了。官兵们信以为真,急忙朝东边追去了。
到了半夜,守门人还送饭给子皋吃,子皋被守门人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但是怎么也想不通守门人为什么会救他,就好奇地问他:“之前,我按照国家的法令把你的左脚砍掉了,现在正是你报仇的大好时机。可你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的险来救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