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而身处其中的人就更加显得浮躁了,但是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保持冷静,要想好决断之后,应该怎么去做。只有把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想好了,我们做出的决定才会掷地有声。
冷静一些,我们才不会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做出决定。每走一步路,断好十步路,这样,我们才能步步为营,把决断之后的路走好,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问题面前,冷静判断是关键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问题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判断,不要被其他因素左右。突发状况会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做到沉着应对的话,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失败的沉重打击。
我们都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然,希望兼而得之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你必须要放弃,放弃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服务。问题面前,冷静判断,我们才能为未来的选择与发展铺平道路。
带着情绪判断,只会让我们的理性消失,冷静判断是对人生中每一次选择的负责。在生活中,更应该学会慎重地放弃,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意味着失去了斗志。慎重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如果一味只想索取,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适当的放弃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大家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去修炼,谨慎衡量,明辨利弊,才能让今后的人生更加完美。
李强是一家公司的部门副经理,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才混到这个职位。李强平时中规中矩,鲜有过失,和上下级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但是最近的一件事情让他非常恼火。
大年三十上午,本来是公司宣布放假,大家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时候,李强却被总经理叫到了办公室,主要就是为了调节他和上司的关系。
李强和上司因为一些思想意识上的不统一,闹过一些不愉快,平时碰面也是冷冷淡淡的,不过也没有达到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但是总经理把他叫到办公室之后,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指责,丝毫没有考虑李强的感受,更没有顾及到他的情面,而且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李强的身上。
李强非常不痛快,因为这些事情根本不是自己的错误,只是在工作上有些意见不合,总经理就把问题推到自己身上了事,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是不能忍受所谓。尤其是最近三年来,和上司闹矛盾的员工都纷纷辞职,另谋高就,这让李强也有了辞职的想法。
这时,李强选择了冷静下来,他权衡利弊,他发现,如果自己辞职之后,再换一家公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奋斗,才能谋到部门经理的高位;而现在,如果自己忍耐下来,那么,就算自己受一些指责,也是可以继续工作下去的。斟酌再三,李强选择了留守,继续工作。
没过多久,经过李强的努力,他和上司之间的矛盾就被合理解决了,而李强的业绩也稳步上升,并且和上下级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冷静下来,我们才能拨开黑暗,看到光明。李强和上司闹矛盾之后,并没有选择盲目辞职,而是选择了留下来矜持,并且因为自己的冷静,而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未来。
问题面前,冷静判断才是真正大智慧人应有的做法。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没有冷静下来思考解决方法的人。当我们摒弃杂念,让自己所有精力都为一个问题服务的时候,把问题解决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明英宗皇帝懦弱无能,又昏庸腐败。身为皇帝,他终日不理朝政,让朝廷的军政大权落入了太监王振的手中。
1449年7月,太监王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极力怂恿明英宗出兵征讨蒙古。朝下众臣坚决反对,明英宗却是不管不顾,很坦然地就接受了王振的意见,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征蒙古,留守京城的只剩下明英宗的同父异母兄弟钰王。
事实上,明英宗根本不了解蒙古的情况,而他自己又妄自尊大、独断专行。果然,明英宗连战连败,导致最后退守土木堡,被蒙古军队团团围住,当场活捉。而王振也当场被杀。
明朝都城(现在的北京)得知这个消息后,朝野上下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朝臣们一时间不知所措。皇太后下令由钰王出来主持局面,钰王马上召集众位大臣共同商讨对策,大臣们意见不一。徐钰强烈建议迁都,于谦则极力主张保卫京城。经过慎重地权衡利弊之后,最后钰王决定命于谦守城。
钰王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总揽兵权。于谦首先把引起土木堡事变的祸首王振抄家灭族,并把他的亲信召集到朝廷之上当场处死,平了民愤。紧接着,又簇拥众臣把一直被拥戴的钰王推上了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样一来,蒙古这边犯难了。因为俘虏英宗的目的只是想以其作为人质,来逼迫钰王投降。可是情况发展到现在,如果自己提出要求,不但会被钰王拒绝,而且在还会遭到登上帝位后的钰王的报复。眼看自己的想法无法得逞,蒙古王情急之下便率兵攻打北京。而不堪受辱的明朝兵士奋勇抗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蒙古王知道自己的阴谋无法得逞,被迫于第二年释放了英宗。
选择重在冷静,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小心”的具体涵义就是细致谨慎、不浮不躁,就是多思多想、稳重认真。谨慎是降低错误的前提,是做事成功的保障。钰王的成功就在于他做事懂得谨小慎微,知道如何在利与弊之间进行选择。
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上下一片混乱,有的主张南迁,有的主张抵抗,还有的主张投降。但是,钰王有一颗冷静的头脑和一份谨慎做事的心智。攘外必先安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清楚孰重孰轻。经过谨慎抉择之后,当机立断,下令整治后方,极力保卫北京,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蒙古的阴谋。如果钰王被众多建议干扰,不懂得放弃没用的建议,最后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守护京城的胜利更是无从谈起了。
我们常说“厚积而薄发”,但是怎么样才算是“厚积”呢?出现问题,先让我们的内心沉淀下来,然后再综合一切因素去分析,去决断,这样,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接近于完美,而所有的困难也将会因为我们的冷静判断而变得完美。
冷静交流保全身
话多并不是好事,要学会判断,自己说话的时候,要判断身边人的表情,如果他们觉得你说的话过多,面色不善,这时你就应该及时在心里做出判断,及时管住自己的嘴,少说让身边人反感的话。
公众场合,不是我们展现自己的场所,要会说话,说好话,这样我们才能远离身边人的唇枪舌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你不能及时判断出自己言行有失妥当,那么问题就会恶化,而这样的结果将会为我们未来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与其不冷静说话,不如装糊涂,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免于身边人的口诛笔伐。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多数时候,我们会因为事情过多而忙碌,这时,我们与其圆滑处事,不如糊涂一些,让自己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舍弃,一味的奔走,只会让我们错过人世间的美景。真正大智者往往选择用“装糊涂”替代“装聪明”。纷繁变幻中,透彻于世事人性,以四两之轻拨动千斤之重。
汉朝时期,公孙弘家境贫寒,等到后来,公孙弘位居宰相的高位,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公孙弘每次吃饭只吃一份荤菜,睡觉时也只盖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棉被。
但是,就是如此深居简出的公孙弘也会遭到大臣们的忌惮。了解到公孙弘如此做法之后,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公孙弘一本:“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丰厚,但是他每天只是盖普通棉被,吃普通饭食,明显是在沽名钓誉,就是想为自己赢得清正廉明的名声。”
汉武帝听完之后,就传召了公孙弘,问道:“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说:“没错,汲黯说得都对。满朝文武,只有他和我交情最好,也只有他最了解我。我位列三公却只盖普通棉被,确实是我的错,我确实是想沽名钓誉,赢得清正廉明的美名。但是汲黯今天能指责我,是为皇上分忧,如果他不是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又怎么能听到他对我的批评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话,觉得他非常正直、谦让,就更加器重他了。
公孙弘深知汲黯这个指责对自己的分量,如果去辩解,汉武帝就会真的觉得他在使诈,就是在沽名钓誉。为此,公孙弘采取了非常高明的一招,选择了逆来顺受,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主动承担责任就会让汉武帝觉得公孙弘非常坦诚,根本不可能沽名钓誉去博得清正廉明的名声。这样一来,文武大臣就会感觉到公孙弘的气量,认为公孙弘宰相肚里真的能撑船。
慎言为的是自保,为的更是未来的大发展,心中有大海的人,才会有大海般的情怀。如果一个人能够及时管住自己的嘴,能够收住自己的心,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有远大目标的人。谨慎说话,为的就是麻痹敌人,保全自己,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帝曹芳登基,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曹芳年纪很小,经验阅历不多,因此许多事情都是交给经验丰富、智谋过人的司马懿去处理。
大学士何晏和曹爽想要夺回司马懿的兵权,就主动找幼主曹芳去游说。曹爽前去拜见曹芳,说司马懿劳苦功高,应该加封他为太傅。这么说表面上是加封司马懿,其实是要让司马懿交出兵权。曹芳年幼,没什么主见,就听了曹爽的话,封司马懿为太傅。
司马懿听说之后大吃一惊,只能等待曹爽犯错。没过多久,李胜升任为青州刺史,特地前来向他辞行。曹爽计上心来,让他去太傅府辞行之时,趁机观察司马懿的情况。
司马懿问询后,深知李胜哪里是来辞行,分明是曹爽派他前来探听虚实。于是便佯装出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等李胜来到司马府上,司马懿正形容枯槁地在床上躺着。要靠两个丫头搀扶着才勉强站立起来。李胜告诉他说:“我就要到青州上任了,特地来向您辞行!”
司马懿说话含混不清:“并州靠近匈奴,一定要好好防备啊!”
李胜纠正说说:“是青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又说:“你从并州来?”
李胜再次纠正道:“是山东青州。”
司马懿依然装作愚钝,哈哈大笑道:“你刚刚从并州回来?”最后,李胜无奈之下只好取来纸笔,才跟他说明白了。
司马懿看了好大一会儿才说:“原来是青州,看我病得耳聋眼花了。请刺史一路保重!”说罢,司马懿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巴,丫头就立即端着汤水奉上。只见司马懿俯下身去想要喝汤,一不小心,汤水就洒了他一身。
司马懿不禁感伤,请求李胜道:“我年老体弱,怕是活不长了。我的两个儿子还要靠曹大将军多多照顾,请李刺史在曹将军面前替我多美言几句吧!”司马懿说完,指了指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胜刚一离开,司马懿马上披衣起身,和刚才判若两人。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回去后,定会向曹爽报告我的情况。这样曹爽就不会再疑心我了,如果曹爽下次再出去打猎的话,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李胜回到曹爽府上,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了曹爽。曹爽听了非常高兴:“这个老家伙一死,我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几天之后,他又带上魏主曹芳,率领御林军,借口祭祖出城打猎去了。
司马懿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带着两个儿子和一部分忠于他的士兵直闯宫中,逼迫郭太后下达懿旨,说曹爽奸佞乱国,要撤职查办。太后被逼无奈,只好屈从。
接着,司马懿一鼓作气攻占了城中的兵营,关闭了城门。曹爽接到郭太后懿旨之后,本来能以大将军的军印讨伐司马懿。但是他性格懦弱,全然不顾手下的劝说,反而听信了司马懿的劝降,将大将军印交了出去。
自此,司马氏便成了魏国真正意义上的执政者,为后来统一三国,建立西晋打下了基础。
糊涂是一时的假装,并不是指我们真正的糊涂,而是我们暂时示人以弱,为了将来的强势崛起积蓄力量。示人以愚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更大的梦想,而选择的暂时求全策略,为的是谋图更大的发展。
正因为我们有更远大的目标,才会选择谨言慎行。人生路漫漫,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每一步都走得正确,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谨慎降低危险,而只有这样,危险才会降到最低,我们才能够灵活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
判断好方向,想好未来发展的路
一个人想要取得发展,事业想要取得成功,判断好方向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好方向,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永远前进。判断决定未来,因为方向起的就是导向和催化作用,而接下来的行动正是为了这样的导向和催化证明。
未来在脚下,方向在前方,如果你没有谨慎做出判断,选错了方向,那么,你将步入死亡的深渊,你要做的就是判断好自己的方向,然后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实现人生的大发展。
方向反了,跑得再快有什么用?没有了方向,速度就失去了意义,方向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还没有搞清方向,就糊里糊涂的跟着别人开始跑,比如投资或者就业。跑了一阵子以后回头一看,方向搞错了,距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时冷静的一想,跑了半天还不如不跑,至少还在原地不动;而那些跑得快的人,就离目标更远了。
在工作中也会出现类似的事情。有的人在工作中能创造出很高的效率,而有的人忙忙碌碌,最终却一事无成。这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有没有注意到所作工作的方向性。是不是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还是一直在做无用功。
18世纪的时候,欧洲探险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澳大利亚。
英国派弗林达斯船长带船队,开足马力驶向澳大利亚,为的是抢先占领这块宝地。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也想成为澳大利亚的主人,他派了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亚。于是,英国和法国展开了一场赛跑。
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率先到达了,他们占领了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并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随后几天,他们都没有看到英国的船队到达,因此他们以为大功告成,便放松了警惕。
法国的占领者在休息的时候,发现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珍奇蝴蝶,这种蝴蝶非常好看,而且十分稀有。为了捕捉这种蝴蝶,他们全体出动,一直纵深追入澳大利亚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