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铸剑师我铸造一把好剑往往必须到深山中潜心打造十几年。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作为一个实干的人员,决不能把精力分散到几件事情之上。换而言之,一个人不能因为处理并不迫切的事情而影响到完成重要的事情。专注能够保证一个人做事最大效率的发挥。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你必须远离某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要目标且专心致志地向该目标进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的取得。
总而言之,求真实干就是要求一个人必须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全力以赴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最受单位欢迎的员工,也才能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实干者理智地执行目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其实能力不可谓不高,时间不可谓不多,但是他们的工作进度却依然十分迟缓,完成任务的效率也差强人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盲目地执行目标是导致一个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有这样一则故事:
某厂一台机器因为丢失一颗螺母而无法运转,并影响了整个生产进程。为此,老板便焦急地要求维修工必须在两分钟内解决问题。当然,对于维修工而言单纯换一颗螺母并不是什么问题。于是将所需工具和一大铁盒的各种型号螺母放到那台机器前,准备进行修理。
但是,情况远远超出了预想。一盒子的螺母竟然没有一颗符合要求。这使得维修工陷入了沉默。
维修工所负责的也仅仅是维修工作,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厉害的维修工也不能对此有所作为。因此,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相反必须在注意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找到那颗所需的螺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下一步的问题。
如果把大目标比喻成一座金字塔的塔尖,那么我们所制定的每一个小目标以及为达到大目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金字塔的塔身。
因此,在为一项工作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条原则:放弃追求完美,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迟重大决策,凡事从小处着手;切断所有退路,让自己别无选择。
为了让我们的忙碌不变成盲目,我们不妨为自己的目标画张地图。首先,我们可以将实现目标所需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一一列出,并明确实现目标必须的步骤。然后,将其中的不利因素全部排除。接着,安排必须完成的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并最终为自己规划处一条实现目标的最佳路线。
有效解剖过程,实现目标
某商学院学生集体到野外登山,他们的老师为了让这次活动更加有意义便实现将一面红旗插在某个隐藏的地方。然后,他对同学们说:“我在山上某处插下一面红旗,现在你们可以出发去找到它,而最先找到的人将会拥有那面红旗。”听到这句话后,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可是他们越找越累,最终失去了寻找的兴趣,都在一块山石上坐了下来。
于是,老师鸣哨集合并对大家说道:“我把红旗插在了下一座山的山顶上,而从这里有四五条路径能够到那里。你们分成三组,各选路径寻找。哪一组先找到,哪一组就能拥有红旗。”三组同学在各自推选各自的队长并由其选择一条路后同时出发了。
他们先后接近那座山顶,就在即将到达的时候都会发现那面红旗。结果每个队员都能会奋力向前,没有一个人因为劳累、疲惫而抱怨或者放弃。
登山结束后,老师向同学们说:“山上的那面红旗就像是你们的目标,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你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并且,你们不能轻言放弃,否则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工作到了一定的时间和程度却仍然没有看到成效,那么他将会产生焦躁不安和厌倦的情绪,从而对手中的工作失去兴趣,最终致使工作止步不前。因此,我们可以将大的目标进行分解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目标分别实现。并且,相对于大目标而言,小目标则是成绩最好的显示器——它更加能够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而当我们一步一步完成这些小目标的时候,最终的大目标也终将会实现。
对此,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其分别向着一万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其中,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的远近,只被告知必须跟随向导前进。于是,才刚走出两三千米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叫苦不迭;等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有的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那么远的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更有甚者,有的人坐在路边不愿意再前进一步。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虽然知道村子的名字和实际的距离,但是路边并没有里程碑,只能凭借经验来判断行程的实践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只能从比较有经验的人那里获知走了一半路程。大家又继续向前走,但是,当走到全程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的情绪开始出现低落。他们觉得疲惫不堪,而剩下的路程似乎还有很长。直到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重新振奋起来,加快前进的步伐。
然而,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程,而且在路旁每一千米都会有一块里程碑。人么一边前几一边看里程碑,并且在行进中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前进的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昂,最终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从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一旦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地将行动和目标进行对比参照,他们将会很清楚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并能够长时间维持和加强行为的动机,从而克服一切困难并最终努力实现目标。
永远追求,不满足于现实
现实中有很多人会在仅仅取得一点点成就时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似乎这一生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仔细一想,这类人大概不是敢于追求的人。敢于追求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的。
同理,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应付工作,随意地将工作完成,那么这将不会为我们带来任何成就。我们应该仔细地观察没一个细节,然后审视自己是否做得到位,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中达到新的高度,才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位。然而如果只是因为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的话,那么以后的工作将很难有更出色的表现。不进则退,因为我们的同事正是我们的竞争者,因此可能别人此时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所以,对未来需要保持更长久、更高的追求。
总所周知,犹太人很会做生意。19世纪初的德国就有犹太人在经营头发制品的生意了,后来又逐渐转移到了日韩两国。然而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近百年间,中国河南许昌虽然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人发集散地,却一直只能做原材料廉价出口,许昌人只能看着主要利润流入外国人口袋中。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许昌的这种状况终于发生了改变。上世纪90年代,青年农民郑有全带领着亲友街坊几十号人,开始了有人发出口到工艺发制品转换的艰苦求索。
当时,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外加国外企业实施严密封锁的极端艰难条件下,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惊人的毅力,进行了数万次的实验。在不断地聘请师傅,不停地熬夜之下,他们终于制造出了机器设备,生产出了精美的发制品并得到外商的认可,实现了资源的就地转化升值。
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获得鼓励的郑有全决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决心走进美国市场,并为此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