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庙里象征性的拜了拜后,明晓兰就想回去。孩子心性的春霞却停在抽签的摊子前不肯走了。
没办法,明晓兰只好出钱给她买了一签。春霞拿着自己的签还不满足,非要拉着明晓兰一起。
两人拿着去解签,春霞抽到的是上上签,说她衣食无忧。而明晓兰拿到的是什么签,那老和尚却迟迟不肯说。
“师父你可别诓人。”春霞瞪圆了眼睛。
“出家人不打诳言。这位小姐的签变化莫测,前途不可预计。端看个人选择了。只是老衲遇到了必须要劝一句,前尘往事何须挂齿,百年之后也不过一捧黄泥。”说罢,老和尚慈眉善目地接过下一个人的签解了起来。
前尘往事吗。明晓兰捏着手里的签若有所思。
等到明晓兰走远后,一直跟在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问道:“师父,您为什么不告诉她实话?”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你还小,今后便明白了。”老和尚捏了捏胡子说道。
回到家里后,繁锦立刻迎了上来问有没有什么意外。二夫人立刻凑在旁边阴阳怪气说着:“刚出门就下雨,看来老天也不想保佑。”
繁锦连忙拉走明晓兰,宽慰着她不要多想,老天下雨是在垂青呢。
事实上明晓兰会在意吗,不过却为娘的细心感到暖暖的。上一世为了宋文几乎和母亲父亲吵翻,这一世她要好好弥补。
回到房间里歇息,明晓兰翻出书籍来看。所有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明晓兰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在嫁了人后才知道,家里宅外的都需要才。府里管家的时候需要算账,平日里姑娘夫人的聚会都要对诗句,比才华,若是真的一问三不知便是让人笑话的。
硬着头皮看了一会后,明晓兰便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十分冗长的梦,梦里有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走在路上。小和尚问为什么世间有那么多凄苦之人,老和尚告诉他,但凡是世人都是来赎罪的,从睁开眼那一刻起就有罪,需要多做善事才可化解。
小和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明晓兰想要上去问个清楚,但两人已经消失在云端的另一头。
满头大汗地醒来,春霞正在床边绣着手帕,看到明晓兰醒了赶紧打了水给她洗脸。
“你在绣什么花式的”明晓兰好奇地凑过头去看了一眼,似乎是一对鸳鸯。
春霞责怪她怎么这么轻易就把闺阁里的手帕给了陌生男子,明晓兰却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明日啊去见爹爹的时候,你要把你的那个签说成是我的,行不行?”明晓兰问道。
春霞自然是同意了,却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明晓兰只是神秘地笑了笑,让她明天自己看。
早早来到书房,明书怀已经下朝回来。他问明晓兰昨日上香抽到了什么签,明晓兰拿出春霞的那个签来,依偎着明书怀撒娇:“就是不告诉爹爹,爹爹猜对了才给看。”
明书怀哈哈笑了起来,问是不是上签?明晓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让明书怀再猜。
就在两父女说着话的时候,明青青从外头回来,手上还拿着一个手帕,气嘟嘟的样子。
明晓兰立刻问道:“妹妹怎么了,看起来似乎不太高兴呀。”
明青青看了明晓兰一眼,猛地扑在明书怀的怀里哭诉着:“爹爹,我还是不是你的女儿。”
明书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问她怎么了。
明青青抽抽啼啼地说:“方才有个公子在门口求见,还拿了一张有我们府里标志的手帕,说是故人相见。女儿想着爹爹上朝还没回来,便做主让他进来了。谁知道...谁知道...”
“谁知道什么?”明晓兰赶紧问道。那张手帕她认得,不正是昨天她拿给宋文当信物的吗。
上一世宋文拿到信物后,又在一次在街上与明晓兰偶遇,故而两人才逐渐交好。这一世没想到宋文自己等不及了,先上了门。
“你还有脸说!”明青青指着明晓兰的鼻子大喊:“他说他心仪明家千金已久,想要求娶!”
明家千金,这就有的说了。明家可是有明晓兰与明青青两人啊,没想到宋文的心这么大,想着大姐娶不成就娶二姐。
看了看明青青那状似生气,实则脸上带着红晕的样子,想必也是看上了宋文吧。毕竟宋文那一副皮相的确是他唯一值得称赞的地方。
明书怀自然也看出了明青青的样子,立刻提出要见这位公子一面。
随着来到大厅里,一看那假装欣赏着墙上壁画的人,不正是宋文吗。一直到明书怀走到他身边,宋文才装出一副刚刚发现的模样,低头请罪:“都是在下不好,看着壁画竟入了神。”
明书怀对宋文的第一印象不错,主要是他以为明青青喜欢这位公子。虽然看起来穷了一点,但却长得不错,况且从他看壁画看得痴迷的程度来看,也是一个风雅之人。
明青青只不过是个庶女,就算明书怀再怎么偏袒她和二夫人也改变不了事实。身为一个庶女最好的结局就是嫁到大户人家里当妾。
如果这个年轻人有才的话,加上明书怀自己的身份,让明青青嫁过去当个正妻,然后再扶持年轻人,岂不是更好。
当然,明青青根本不明白自己爹爹在想些什么,因为一见到宋文后,她满心满眼都只有这张脸了,连明晓兰在耳边说话都听不到。
宋文自得地抬着头,身为一个男人自然知道明青青根本是被自己迷住了。他想着,毕竟是丞相家,就算娶不成明晓兰这个嫡女,娶庶女也是不差的。重要的是成为丞相的乘龙快婿才好。
“怎么,你也觉着这画好?”明书怀朗声笑道:“这可是用了七十六种颜色调制而成,每个时辰画上的图案颜色都不一样。”
没错,这壁画十分神奇,是皇上赏赐下来的,明书怀一直都引以为豪。而宋文正好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明书怀自然高兴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