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14000000054

第54章 竞底战略(一)(7)

高超的文学家在创作小说时,心里总有明确的主题,愿景就类似于作品的主题,但主题只能规定写作战略的大致方向,要将作品创造出来,文学家必须找到最恰当的、能准确反映主题的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竞底目标就是这样一种核心。

对那位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而言,他的班主任会谆谆告诫全班同学,学校历年高考录取率,并清晰地指明要考到某一类好学校,必须平均成绩达到全校前10名,因此这名高中生马上清楚了自己的竞底目标:必须成为全校第10名。

简单地说,这就是他的竞底目标。

竞底战略的本质是一种跟随战略,其基本原理是:

先行者在前面开拓了道路,发现并培养了某个“有油水”的市场,同时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去满足这种需求,接着竞底者迅速以竞底的方式杀入。

为什么竞底者能够杀入呢?

一般先行者在开创某个市场时,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琐碎的市场调研,才能确定这一潜在市场的存在。同时要进行高投入、高风险的研发和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因此先行者往往在提供产品时,采取“撇油法”定价,以回收巨额的前期投入,这就使产品销售走“高质高价”的路线。

而竞底者由于采用模仿战术,省去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培育、原创技术发明等等费用,因此大多采用“渗透法”定价,而为了扩大与先行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倾向于将质量控制在底线边缘,这就使产品走“低质低价”的路线,以确保竞底成功。

要竞底,必须先选择竞底目标。

企业在对外竞底时,有多种方式,因此也可能有多种竞底目标:

1、对手的某个产品或某个产品线,如山寨机对正牌高价手机的竞底;

2、对手的某种商业模式,如民间快递公司对中国邮政EMS快递业务的竞底;

3、对手不可缺少的某种资源,如长虹曾通过垄断中国市场上的彩色显像管供应,来对其它的彩电生产厂家进行竞底;

4、对手的某种特殊能力,如富士康通过快速扩张规模和低价,以勒杀其它的电子制造商;

……

竞底者选择竞底目标,和作为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个特定市场并不完全相同,尽管吸引他们的都是丰厚的利益。竞底者在进入市场时,存在着二种选择:

A、选择高于自己实力的对象作为目标;

B、选择低于自己实力的对象作为目标。

进行A类选择的竞底者,往往有着“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勇气和斗志。他们不顾该行业的领导者对自己存在巨大的竞底落差,相信凭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与狼共舞”,并能“虎口夺食”,如山寨机选择手机巨头的流行机型作为竞底目标。

有时二者的竞底落差实在太大,竞底者必须设定阶段性的竞底目标,如刘邦图谋获得天下,第一步就是抢先进入咸阳,第二步则是打败项羽。而要打败项羽,对他而言也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他又将其分解为:1、清除项羽的外围羽翼;2、争取与项羽相持;3、彻底消灭项羽等分步骤。

此时竞底者主要靠对内竞底,来积攒自己的竞底实力,从而取得某个局部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最终能演出“蛇吞象”的壮丽场景。

而选择B的竞底者,则应该合理调配与凝聚自己的资源,充分扩大自己与目标之间的竞底落差,运用对外竞底的技巧,牢记孙子兵法“兵贵胜,不贵久”的教诲,争取尽快将对手打到底线。

有些精细的竞底者会构筑复杂而庞大的竞底目标体系,针对每一个刺激的竞底目标制定不同的竞底战略。

竞底者必须不间断地跟踪竞底目标,根据其变动情况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必要时可以更换竞底目标,以保证战略始终朝愿景前进。

中国的顶级企业,大多选择发达国家的相关公司,作为自己的竞底目标:

如华为对思科、阿尔卡特-朗讯等,联想对戴尔、惠普等,海尔对通用、三星、松下等,中国企业如果获得对这些目标的决定性优势,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升级。

但没有人愿意被竞底,发达国家的巨型公司也不例外,他们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快速更新技术和产品、大规模生产、抢占全球市场、动用反倾销调查、恶意收购等一系列措施,来筑起一道道防线,抵制中国公司的竞底。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以上这些手段,也构成了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竞底。

如何选择竞底目标呢?当然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竞底实力来选择。

首先必须认真评估自己的竞底精神。

竞底者通常对显性指标格外重视,这些显性指标包括:显赫的官位、炫目的钱财、响亮的名声、宏大的资产规模等等,不同的竞底者对不同的显性指标,有其特殊兴奋点。

因此,一个明智的竞底者会分析自己的人生历程,力求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兴奋点所在,只有正确的兴奋点,才能激发出竞底者长久的竞底精神。

所以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热爱能产生最强烈和持久的竞底精神。

其次,必须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竞底者的经历、见识、人脉和一般性的有形、无形资产。

如果说兴奋点是选择竞底目标的方向,那么资源就是选择的起点,竞底者应该善于调配自己的资源,以形成最佳组合,充分凝聚成自己的竞底实力。

为了选择合适的竞底目标,必须对整个行业进行鸟瞰式的扫描,掌握产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竞底目标也会有增加或减少。

华为最初的竞底目标是国外进口的万门程控,他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快速的服务和更灵活、更狼性的销售手段,成功对它们竞底;接着又以光纤产品、无线产品作为竞底目标,以同样的战术毫不留情地竞底。

在国内市场成功后,华为感觉自己已有了一定的竞底实力,对于亚非拉市场有较大的竞底落差,因此开始将这些市场列为自己的竞底目标,接着再逐步进入欧美市场。

案例:比亚迪选择汽车行业做为竞底目标

深圳比亚迪的总裁王传福靠做电池起家,但他觉得“电池什么人都可以做,行业竞争多,那么竞争的时候,我们打拼到最后,就剩我们这几家”。

因此他想:自己能在残酷竞底的电池行业成功,竞底精神一定够强悍,完全可以凭着这种“核心竞争力”,杀向其它产业。

他看准的竞底目标是汽车行业,他说:“汽车国家保护多,做的人太少,这个行业肥肉太多了,我们要去干的事太多了。” “这个资源太好了,国外的竞争又进不来。”

这些话说白了,就是汽车行业有非常诱人的竞底空间,能竞的底太多了,因此王传福很有信心:

“再过五年以后,你看我们怎么把汽车行业做大。”

王传福这样分析他的竞争对手“我们最不怕国营企业,最怕民营企业,其次是怕外资企业。”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显然,国营企业虽然拥有最大的资本,最好的政策支持,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资源,但他们的竞底决心和对底线的承受能力最为缺乏,因此,实际上国营企业的竞底能力最差;

民营企业的竞底决心最强,虽然资源有限,但往往会死缠烂打,不仅见了棺材不落泪,甚至有进了棺材还爬出来的决心,因此他们最可怕;

外资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手段,响亮的品牌和巨大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因此也是令人生畏的竞争对手。

王传福看好汽车行业,还因为这一行业的竞底空间,并不是很多人可以“僭越”的,“除了利润的考虑,我们选择汽车行业,还看中了它的难,有政策的障碍,资金的障碍,还有技术的障碍,就是因为难,能屏蔽掉一大批的竞争对手。这跟我们以前的电池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电池进入门槛低,你的对手就有成千上万,汽车则门槛高。而我们完全具备了进入汽车产业的条件。”

王传福对汽车行业的考虑,显示了在使用对外竞底时,选择竞底目标的原则:

1、竞底目标必须适中,它不能太小,太小则没有吸引力,猎豹不会跟猫去争夺一只老鼠。但也不能太大,太大则只能望洋兴叹。

2、杀往竞底目标的道路,必须没有不可控制的障碍。

在选定竞底目标之后,竞底者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择了一个竞底战场。

一个将军要打胜仗,绝不能不把整个战场全盘装在自己的心里。那么对一个竞底战场,竞底者要了解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的战场的底线结构和对手:

1、这个战场有哪些底线?

2、这些底线是以什么方式体现的?如法律、行规、环境、政策、潜规则等等。

3、目前的状态,离底线还有多远?只有看清了这一点,才能明白“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4、主要对手有哪些?他们的资源、竞底精神和竞底实力如何?

5、主要对手离底线的距离有多远?

为什么要了解对手的竞底实力和离底线的距离呢?就是为了针对不同的对手,确定不同的竞底战术:

A、是先打击实力弱的,还是先打击离底线近的?

B、是先联合实力弱的,还是先联合离底线近的?

丘吉尔曾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对竞底者来说,追逐“永恒的利益”,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壮大自己的竞底实力,以获得对他人更大的竞底落差。

最后,竞底者必须注意,有些目标是难以被竞底的,那就是竞优者下决心牢牢坚守的目标。

中国实行举国体制,可以在众多体育领域取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但无论如何努力,无论想尽一切方法,中国就是无法取得男子足球的成功。

为什么中国男足是不可能的任务呢?就因为这是西方人也心爱的项目,是竞优者决意坚守的目标,所以中国体育界用尽一切竞底招数,最终只能让男足成为全国足球迷永远的心痛。

同样,在篮球、棒球、橄榄球等项目上,中国也不会取得成功。

对于这类目标,连股神巴菲特都说“如果你送给我一千亿美元,让我击败可口可乐在软饮料市场的霸主地位,我会还给你,并告诉你这是办不到的。”

当然,即使这类目标令人高山仰止,如果竞底者心里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周密的战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它进行竞底,在某个局部市场进行分割、偷袭,并赢得这一个缝隙市场。

如汇源可以赢得中国果汁市场的强者地位,不过最终还是被可口可乐收入囊中;如中国某个男足球员踢得好,最后加盟国外明星球队等等。

对竞底目标的藐视战术

竞底者通常都有一定的宏图大志,他们倾向于选择远高于自己现状的对象作为竞底目标,因为这种目标更加满足他们对壮怀激烈的追求。如陈胜、项羽、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等一介草民,就选择了皇帝的宝座作为自己的竞底目标,这二者之间的竞底落差极其巨大,足以吓退那些心理能量较弱的竞底者。

俗话说“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藐视战术就是要在战略上,克意轻视竞底目标。

竞底战略并不一味鼓励竞底者,选择过于高山仰止的对象,就像一个平时只爬700米的梧桐山的深圳登山者,却把8848米的珠峰,作为当前的竞底目标。

但所有的竞底者总是会大大超过现状选择竞底目标,如果他们真的在心里把这种目标作为自己的对手,难免会产生陡然悬立在高空的战战兢兢感。

为了消除这种可怕的感觉,有必要对竞底目标实施心理上的藐视战术:

亨利福特说:“最让自己惊奇的发现,就是知道自己能做原来认为不能做的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把这些障碍放在那里,然后打倒它们。”

藐视战术就是在思想中把自己当成一个巨人,用俯视的观点来看待竞底目标,从而解构它的竞底实力,从中发现可以进攻的软肋。

当陈胜、项羽、刘邦将秦始皇的位置,列为自己的竞底目标时,他们是如何采取藐视战术的呢?

陈胜鼓励自己道“王侯将相,令有种乎”;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中国的老板们本能地讨厌员工在背后议论自己,或议论公司,因为这种议论无意中夹杂着大量的藐视战术。但作为一个竞底社会的成员,员工往往最感兴趣这类话题:

“老板也没啥了不起,要不是当初靠他爸的关系,拿到几块便宜的地,哪能做得起来。”

“老板的眼光也不咋地,上次某某项目我认为不行,他一定要干,结果就是看走了眼。他呀,不过是机遇好,我要是有那样的机会,哼……”

这种藐视性的议论,将无形中降低竞底者精心构筑的、针对下属的竞底落差。而竞底落差缩小到一定程度,首先使竞底者对下属的竞底难以顺畅进行,严重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下属的反竞底,如李一男从华为出走,创办港湾与华为竞争。

案例:李书福进入汽车制造业之前的藐视战术

李书福在搞汽车之前,从事过多种行业,最接近于汽车行业的,只不过是制造摩托车。

1997年,轿车在中国人眼里还相当高贵、神秘,因此,当李书福誓言要生产轿车时,他的所有亲友都认为他疯了。

李书福面对轿车这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目标,在心理上如此实施他的藐视战术,并大胆宣示出来:

1、刻意贬低和简化:“汽车不就是一个外壳,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嘛。”

2、和自己的现实强制关联:“汽车不就是比摩托车多两个轮子嘛。”

3、拿别人的成功为自己背书:“你看丰田,原来是搞纺织机的,他懂汽车吗?我们的起点比他高多了。”

这样的藐视为李书福增添了底气,使他的竞底精神能在宏观层面落到实处,从而开始了制造汽车的竞底过程(详见本章下面的案例)。

当中国的民营企业实力越来越强大时,会不会还出现像李书福这样的“疯子”大胆放言:

“飞机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圆桶加两只翅膀嘛。”

“核电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个反应堆加几台发电机嘛。”

“航天飞机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支火箭加一架大飞机嘛。”

……

按照中国人的竞底思维,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种思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却是值得深思的民族选择。

实施藐视战术,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A、要抓住竞底落差的核心本质。

如陈胜、项羽、刘邦对秦始皇的藐视,就是将秦始皇从一个神圣不可仰视的帝王,还原成一个吃喝拉撒的普通人。如此一来,秦始皇为了打造竞底实力,所装备的军队、车帐、威仪,统统化为烟云,帝王对草民的巨大竞底落差,变成了男人对男人的平视“不就一男人嘛,也不能三头六臂吧”。

B、藐视战术必须符合常识,否则容易成为“阿Q精神”的现代版本,不能发挥作用。

李书福对汽车的分解,虽然话语粗糙,但仔细分辨起来,却有严格的内在逻辑,可谓“话糙理不糙”。

C、正确选择藐视的角度,可以有助于进一步选定竞底方向。

每一个竞底目标既是竞底者未来的对手,也是其当前以及未来的学习目标。如华为在研发管理上向IBM潜心学习,对于从IBM引进的IPD研发模式,实行“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实际上就暗藏了竞底,因为优化就意味着赶超。而竞底企业的赶超,都是通过竞底实现的。

在选择了竞底目标,并进行有效的藐视战术后,是否就可以进行竞底了呢?非也,还必须研究竞底的方向和时机。

五、竞底方向和竞底时机

同类推荐
  • 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管人管事要有操控全局的手段,需要有识人、用人的眼光,需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也需要有临危决断的气魄,也需要有驭人处事的技巧。管人管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管理老不仅要大权在握,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既要紧紧地把握领导权,又要充分地凋动下属的积极性。听以管人不能没有手段,管事必须讲究技巧。
  •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尽管通过出版本书力图尝试性地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探讨,但由于本书涉及的相关学科太多。加上本人研究水平与视觉所限,本研究成果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敬请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同行批评和指正。
  • 眼光决定命运

    眼光决定命运

    独到的眼光可以察人入微,勘破一个人的真伪,洞悉他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使你在人生的旅余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莲;独到的眼光可以看透周遭发生的事,让人以一种平和的心太态去看待人生的不顺与挫折;独到的眼光让你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同时也警醒自己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独到的眼光让你不甘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够看准时机,敢于冒险;独到的眼光,使你“海阔凭鱼跃,天调任地鸟飞”,独到的眼光,使你意识到学习是人终事的事业……把你的眼光对准《眼光决定命运》,相信你的眼光是会能决定你的命运的。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 创意英雄谱(第一季)

    创意英雄谱(第一季)

    第1季收录12个创意样板。这些创意英雄,皆因创意构建出自己的商业版图。因为创意,李东田创造了国人扮美品牌东田造型;童之磊将中文在线打造成数字出版领跑者;嘻哈包袱铺“掌柜”高晓攀引领相声新潮流;“剪刀手”魏楠开拓出电影预告片新天地;实景演出因梅帅元大放异彩;千年古琴因斫琴家王鹏再现神韵。因为创意,郭弈承让大师巨作飞进百姓家;神“雕”侠侣瞿广慈、向京把雕塑做成商业;设计师郭培让儿时梦想成真;王云飞创作出《快乐东西》等国产动画力作;贾伟以“上上之道”锁定设计中国风;《三国杀》被杜彬、黄恺玩成时尚。
热门推荐
  • 风起幸有你

    风起幸有你

    架空架空~风平浪静背后波涛汹涌,奈何被卷入风波中,却收获唯一挚爱~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拾光流念

    拾光流念

    刚还是懵懂的高中生,一转眼,各自奔向社会,从少年变成了成熟…………
  • 北渚

    北渚

    却说那姜氏王朝流转更替千年有余,国库空虚,妖魔作乱,神兽横行,加之天灾异祸层出不穷,已然民不聊生。江湖侠客遂起,一时间多少豪杰。而一道天榜也临现红尘......
  • 大道论

    大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天万界文明战争

    诸天万界文明战争

    有一天,洛秦突然发现自己加入了一个奇怪的游戏——在一个低维度的空间内,他可以手把手的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在这里,有手撕日月的武道文明,有直入苍穹的法师圣塔,有信徒亿万的永恒神国,有神秘诡异的生者禁地,还有无穷无尽的机器人军团……骸骨狂潮、通天修士,星河战舰,术士王朝,变异病毒……无尽的文明,无尽的纷争。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其他玩家,一边是凶恶残酷的土著文明,洛秦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天网军团,横扫无尽的位面。故事,从他用两枚核弹毁灭一个修真文明开始……
  • 余生暗淡

    余生暗淡

    一个不想活下去的职场老鸟的回忆录,职场那些虚假的人和事。
  • 以江为诚许你一诺

    以江为诚许你一诺

    “江一诚,你说,那个哥哥刚刚说的会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个姐姐的脸会红呢?”小小的许诺嘴里含着棒棒糖,含糊不清的说着,直直的盯着那对小情侣,眼中闪着好奇。“咳,说的,可能,,”怔了怔,江一诚转头看着许诺,看着她鼓鼓脸,眼中划过涟漪,“可能,可能是我喜欢你吧。”轻轻说道,移开目光,江一诚白暂的脸上染上一抹红色。
  • 斗罗之虎魄

    斗罗之虎魄

    穿越成为斗罗大陆的戴沐白……女主是朱竹清还不够吗?(前期有些人觉得毒,我在书评区解释了,还有疑问的,可以来问我。)
  • 我们到此为止了吗

    我们到此为止了吗

    你我的缘分,只能到此为止了吗?我们还能继续下去吗?你是否还会记得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