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中国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说明了人类在满足生存需要基础上产生高级需求的必然。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森林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社会性活动,其根本动力在于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满足。森林旅游活动是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它体现了旅游者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吃、住、行、娱、游、购是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无一不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无一不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剔除森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森林旅游活动就是一个空壳。
2文化动机是森林旅游者最基本的旅游动机。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需要。旅游者投身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文化因素在森林旅游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世界和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文化因素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旅游业发展要上一个新水平、新台阶,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例如,就旅游资源来讲,与意大利、法国、埃及相比,英国并不拥有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名胜;与巴西雨林、西班牙海滨、瑞士风光相比,英国地理风貌也显得平庸,但英国人很善于对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开发和利用,如王室文化、博物馆文化、戏剧剧院特色文化等,使英国变成为一个旅游资源富有的国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现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统计,2002年,英国旅游业年产值700多亿英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在世界旅游大国中位居第五。
(二)森林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归因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森林以其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富于变化而能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成为文艺作品重要的背景和素材来源,从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社会中,森林以新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这些方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需要,是在精神性需求的层面上发生的。简而言之,是以人的方式,或者说是以文化的方式参与到人的社会生活中。森林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三)森林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森林旅游媒体是指帮助旅游主体圆满完成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即向森林旅游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森林旅游媒体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可转换性。在森林旅游中,无论是旅游传播媒体、还是旅游交通、住宿、旅游产品、餐饮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森林旅游中介体文化是旅游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的媒体,是主、客体文化的桥梁,在主、客体文化的桥梁中,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旅游中介体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旅游中介体文化,旅游主、客体文化无法交流。单从森林旅游的自然资源内容来说,旅游媒体可以将旅游信息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外一种状态,可以将物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并将一切信息转化为符号系统。比如风景秀美的国家森林公园的各种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将各种旅游景点用电视、电影来表现。森林旅游媒体在森林旅游资源的信息传播中将一切旅游信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流动和变化。
二、文化的森林旅游功能
(一)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森林旅游功能
森林旅游从整体上看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加入,我国的森林旅游资源无不与人文资源紧密联系,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共生,成为森林旅游的核心内容。
第一,使森林旅游产品和文化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文化使森林旅游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在我国旅游史话中,一直存在“景借文传”的佳话。自古以来,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山水田园诗歌就与森林旅游结下不解之缘。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吸引人们去寻觅探幽,古代文人更是为应试而涉足青山绿水,或为走终南捷径而隐居山林。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关森林的诗词、散文、游记、传说迭出,形成祖国森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为游客提供了广泛参与的可能。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森林作为物种的集中地,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体现,这种生物多样性是激发人的好奇心,启发人思考、推动人去探索自然奥秘最有力的动力之一。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原始人类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困难,才能在森林这样复杂的生存环境中生存下去,否则就将被险恶的环境所淘汰。在现在森林旅游活动中,尽管条件已大为改善,但在面对复杂的危险时,人们还是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恐怖,这时人往往最渴求他人的帮助。森林旅游培养着人们的合作意识,这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第三,极大扩充了森林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森林成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森林旅游的文化含量。由于森林富于形象感,它的色彩丰富,形式富于变化,它能够使人感觉赏心悦目,使紧张的心情能够得到释放。在广泛开展的森林旅游活动中,文化是旅游传播的重要支撑,文化使森林这种纯自然的资源打上了多彩的人文要素,也为人类陶冶情操提供精神支持。比如,欣赏自然地貌之美,没有美学知识将使森林旅游索然无味;没有宗教常识将使旅游者对森林中的寺庙的欣赏所得无几;没有建筑园林知识,将对森林旅游中的诸如亭、台、楼、阁的欣赏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行为中。
(二)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物质要素、行为要素、心理要素三个方面。森林旅游资源也不例外。
1森林旅游文化的物质要素。作为旅游目的地,森林旅游文化的物质要素部分主要指森林旅游者可辨识的物质实体。它的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景观生态上。这些美的事物通过森林旅游者的视觉、听觉等来感受,又转化为一种感性认识。在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下,人们返璞归真,寄情山水而形成审美过程中,旅游者最大限度地让自然山水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构成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审美意趣。
2森林旅游文化的行为要素。森林旅游的行为要素在制度层面包括森林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主要体现在森林旅游者的行为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上。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的森林生态旅游,在21世纪最初的20年里,旅游人数将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全球旅游总人数中有一半以上的旅游者要走进森林。“崇尚科学,珍爱生命,走进大森林,回归大自然”已成为新时期人们最理想的休闲方式和生活时尚。
3森林旅游文化的心理要素。主要体现在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地方特色文化上。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变化复杂,林区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促成不同文化的交流,对于身处异域的旅游者来说,在森林旅游的活动中,他们大都抱有认识异域文化的愿望和好奇心,利用一切机会到林区感知差异的生活行为,从而达到文化上的认同感。
(三)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变异性特征。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人们将生存环境概括为:“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上山地面积占十分之三,水域面积占十分之六,田地也就是平原面积占十分之一。从此看来,森林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人类面山而居,或择林而处,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的特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茂密,在围绕森林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森林旅游文化表现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方特色。在森林旅游过程中,人们对森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不断发展,森林文化也随之不断丰满、完善,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促进森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森林旅游行为创造森林旅游文化
狭义的旅游文化内涵,是就旅游本身的旅游项目所体现的文化份额,及旅游包含文化的质量而言。广义上讲旅游文化内涵,则是从旅游业本身的特点而言,在管理、决策、服务、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开发、事件旅游、专业旅游,尤其是政府、经营者和旅游者各个方面在整体素质上体现的文化内涵。旅游文化内涵体现在旅游所关联的所有事物,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森林旅游文化内涵体现了旅游服务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从现在旅游的六个要素要看:主要是指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所包含的旅游文化内涵。森林旅游不只是游览自然森林景观,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已将自然山水、林木景观涂上浓浓的文化色彩。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理念应当成为森林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
森林旅游行为创造森林旅游文化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一切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而且要为旅游者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服务;
第二,在导游服务上,将森林旅游文化内涵的定义及其体现森林旅游地的特色文化、民间传说和地方特产等介绍给旅游者,使旅游者始终能感受到旅行社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服务;
第三,宾馆饭店是体现森林旅游服务文化内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层次的宾馆、追求不同风格的宾馆,都将给游客不同的文化感受;
第四,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森林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名片,富有内涵的文化节庆活动不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可为旅游地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森林旅游历史文化
在中国旅游史上,首先提出旅游理论的是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道家。儒家、道家的旅游理论不仅为人们普遍接受,而且一直影响和指导着中国的旅游活动。森林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在今天备受关注,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也受到这些旅游理论的影响并产生积极效果。
一、中国森林旅游的发生与发展
一种行为或者活动的产生,离不开内在动机。森林旅游是在现代文明土壤中兴起的。自现代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的文明得到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以我国为例,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一半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现代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进一步打破,人类掠夺式地向大自然索取的历史。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工业文明的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自然也因此以其独特的方式警戒人类,人类也开始越来越理解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回归自然的普遍的心理追求带来文化上的影响,成为文化的追求。现代人们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论: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文化理论、生态道德理论等,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人类的这些努力与追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与建设。森林旅游文化即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森林休闲旅游已成为朝阳产业,表现出方兴未艾的强劲发展势头。从全国旅游走势来看,在当今中国,森林旅游渐成风气,森林公园渐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