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践彻底拜服了,这些个道理,自己从前是闻所未闻,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知道计然喜欢云游四方,这会开完了说不定就很难再找到他了,于是赶紧抓住机会继续请教:“先生,我还有一个疑问,我们越国眼下连年丰收,怎么街上还有一些讨饭的流浪汉呢?寡人经常带了一车吃的去救济他们,可怎么好像永远都救济不完似的,这让我很费解很郁闷哪!”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在这世界上,只要有人,就一定有穷人和富人。人的素质不同,谋生的手段和方法也就不同,社会产生贫富差距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大同世界只是某些人的幻想而已,根本不可能实现。大王拿吃的去接济穷人,这是好事,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减少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光靠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发展经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好了,我讲得够多了,口干舌燥,要回去休息了,明天我还要去夏威夷度假呢!阳光、沙滩、海鲜还有可爱的比基尼少女,我来啦!”说着计然张开双臂,就要往会场外面跑。
句践赶紧拉住计然,露出他标志性的神情和眼神,哀求道:“子呀!您就留下来再传授寡人一些治国的道理吧!寡人需要你,越国需要你,越国的百姓需要你……”
计然不耐烦地挣脱句践,怒道:“shut%up!你的演技滥透了!台词陈旧,感情做作,你应该这么演……喂!我怎么又开始教你演戏了,哎哟,我的脑袋都被你搞昏了,这样吧,这是我刚写的一本经济理论着作,我的思想全在上面呢,你拿回去慢慢研究吧!我去也……”
灭吴九策
当越国的句践在苦心研读计然那本超越时代的伟大着作的时候,我们的吴王夫差在干些什么呢?
他想盖房子。
鲁国要打,霸要称,福也要享,身为一个“聪明绝顶”的“天之骄子”,没有一个堂堂皇皇的楼台,这可不行!
这种心理也很正常。我们现代人要是有钱了,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房买车:钱少买套房买QQ,钱多盖别墅买宝马。古代人也是一样。吴国又是破楚又是灭越,吴王夫差自然是有钱得很,车他多得用不完,房子他却嫌不够漂亮。因此,他想盖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华楼高台,供自己游玩享乐。对于这方面,太宰伯嚭最有心得,所以夫差找他来商量说:“现在我国强盛,四方臣服,寡人想盖个高楼大厦彰显霸业、与民同乐,太宰以为何地为佳?”
伯嚭道:“吴国境内,崇台胜境,湖光山色,莫过于先王在姑苏山上所建的姑苏台了。只是这楼台虽玉宇,高处却没有不胜寒,一句话,不够高,不够大呀!这怎么能衬托大王您伟岸绝伦英明神武的傲人身姿呢,又怎么能彰显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业呢?所以我认为,大王您应该扩建此台,令其高可望数百里,宽可容六千人,而聚歌童舞女于上。如此,琼楼玉宇,笙歌燕舞,饱览河山,太湖风光尽收眼底,实乃人间第一乐事矣!”
夫差大喜:“太宰言之有理。”遂立刻悬赏搜求各种名贵木材,尤其是又粗又大的整木,作为增建姑苏台的原料。
越国大夫文种得知这个消息,大喜,忙去找越王句践谈话,因为,这些年来他苦思冥想出来的“灭吴九策”终于可以正式派上用场了!
哼,之前都被范蠡师徒抢尽了风头,现在也该轮到我文种展现才华的时候了,我要让你们都看看,我文种虽然长得呆,却不是个只会求和行贿的庸臣,而是一个拥有经天纬地之能的旷世奇才。
“大王,臣闻‘高空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现在咱们想要干掉吴王,必先投其所好,然后才能要得了他的命!”
“哦?此话怎讲?”
“我这里有九条灭吴之策,跟那‘独孤九剑’一般厉害,招招可以击中吴王死穴。这么说吧,用这些计策来攻城略地,那简直就如脱鞋般容易,虽然有几条阴损了些,但真的非常实用。”
“阴损,寡人不怕阴损,越阴损越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个道理我明白。”
是呀,如果说句践之前还有道德、人性与尊严的话,可自从他为夫差尝粪问疾那一天开始,他就彻底豁出去了——屎都吃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复仇大业,其他的去死!
于是文种道:“好,那臣就一条一条细细解释:第一,遵奉天地,敬事鬼神,让天地鬼神帮我们一起收拾吴王。”
“这好办,寡人立刻在城东立祠以祭阳神东皇公,在城西立祠以祭阴神西王母,在会稽山上祭祀大禹陵,在钱塘江上祭祀水神,这样可以了吧!”
“可以,太可以了。”咱们接着说,“第二,用金银财宝贿赂吴国的君臣,以讨其欢心。
“第三,用高价购买吴国的粮草,以空其粮仓。
“第四,赠送美女给吴王夫差,以惑其心志。
“第五,赠送能工巧匠和上等木材给吴国,让他们兴建宫室楼台,以消耗其财力民力。
“第六,送礼给吴国以伯嚭为首的那些谀臣,以乱其谋略。
“第七,离间吴国以伍子胥为首的那些谏臣与吴王之间的关系,迫使他们自杀,以弱其辅。
“第八,振兴经济,发展军事科技。
“第九,训练军队,静待破吴良机。”
句践大笑:“妙哉,果然够阴损,我喜欢!那么依大夫看,寡人应该先实施哪条计策好呢?”
文种说:“臣听说吴王夫差正准备大兴土木,扩建姑苏台,缺的就是名山珍木,大王何不帮他一把?”
句践恍然大悟,忙派三千伐木工,深入大山采伐神木。但过了一年,伐木队一无所获,工人开始思念家乡、心怀怨望,他们集体创作了一首着名诗篇《木客之吟》,每夜歌唱:
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或许是这凄凉的歌声感动了山神吧。一天晚上,神仙显灵了,山上突然长出两株神木,粗得二十个人都抱不住,足足有四十丈之高,阳面那一棵是有斑纹的梓木,阴面是一棵名贵的楠木,看得木工们目瞪口呆,直以为自己思念家乡过度,而产生了幻觉。
这座神山后来就被称做木客山,山下有个木栅村,距离山阴城十五里,就在今天的绍兴娄宫里境内。
越王句践得此神木,自己却不舍得用,立马叫匠人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抹上丹青,镶嵌白玉,错彩镂金,命大夫文种出使吴国,将这神物送给夫差盖房子用。
吴王夫差见之大喜,连忙吩咐照单全收。结果一旁的伍子胥又跑出来跟他唱对台戏了:“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建造鹿台,都穷竭民力,导致民不聊生,终于自取灭亡。句践不安好心,大王,您千万不能要他那两块破木头啊!”
夫差当然不会听这个“祥林嫂”的话,哼,有好处不要,你以为寡人是傻×呀!来人呀,把这神木运去姑苏山,给寡人造楼台去!
唉,伍子胥的话,夫差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了。据《越绝书》记载,在实施文种灭吴九策中的第七条“离间计”之前,范蠡曾劝过伍子胥,要他干脆离开吴国,这样至少能保住性命。伍子胥却回信说:“我当年离开楚国,只拿一把防身的弓就跑了,吴王阖闾仗义收留了我。自古以来,从没有一位君王像他一样能施恩为臣子报仇雪恨的。由于先王的恩惠,我才获得了如此大的功名。所以,我尽管知道天命钟于越国,我也不愿离开吴国。我永远不能忘怀先王对我的恩惠,即使我头发掉光了,牙齿掉完了,我还要报答先王,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为止。”
傻呀,比起范蠡来,伍子胥真的很傻,却傻得可爱,傻得让人叹息,傻得让人流泪。
打这以后,句践不断地给吴王送木头。姑苏山下太湖边一个军港旁,从各地征集来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将进来,把山下的河道、沟渠都给塞满了,久而久之,这个军港就发展成了一个集镇,名字就叫“木渎镇”。明朝时它是三吴六大重镇之一,如今则成了苏州市鼎鼎有名的旅游胜地。
姑苏台可是个大工程。为了修建这个前无古人的吴国标志性建筑,夫差总共花了三年的时间聚集材料,五年的时间才把这该死的姑苏台建成。据说这座姑苏台高达三百丈,宽达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台远眺,可饱览方圆二百里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闻名于天下。真是站得高尿的远,酷毙了!
姑苏城东方之珠的美誉如今真是名副其实了。
“明珠”建成之日,吴王夫差登上巍巍高台,极目远眺,数百里太湖风光尽收眼底,只觉得心旷神怡,魂仿似都要飞上天了,他一声长啸,朗声吟道:“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看威行四海声名振。英豪勇猛,说甚么齐楚,半乾坤皆投顺。”
夫差在台上快活,自恋得一塌糊涂,却不知道这五年来,吴国人民为了建这座姑苏台,受尽了多少苦楚,就是为吴王夫差的一人之欢,他们昼夜并作,苦赶工期,有的抛尸在路旁,有的哭泣于巷中,怨愤之声,遍于全国。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句践的招数阴损,如果不是夫差自己耽于享乐,不恤民生,旁人就是有再阴损的毒招,也使不进去不是?
服鲁
夫差给了自己五年的时间修筑姑苏台,也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要在五年之内搞定北方诸国,正式当上中原霸主。
于是在公元前487年,也就是邾国大夫茅夷鸿到吴国请兵的第二年,吴王夫差在收到越王句践送来的两棵神木后,一面准备大兴土木扩建姑苏台,一面率军直捣鲁国,连克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孔子高徒澹台灭明的故乡),东阳(今山东平邑县东阳镇)等重镇,鲁国大将公宾庚、析朱钽、公甲叔子同车战死。吴军继续前进,驻军在泗水之滨,直接威胁鲁国国都曲阜,鲁人大惧。
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懿子对鲁大夫子服景伯说:“吴兵势不可当,奈何?”
景伯答:“怎么办?打就是了,想那么多干什么!谁叫咱们惹了这瘟神来着!”
鲁大夫微虎说:“我有一个主意,趁夜劫寨!这就叫擒贼先擒王!只要把夫差给暗杀了,吴军自退!”
景伯说:“暗杀吴王,这可是个危险的活计,说不定要把命赔上,你要考虑清楚。”
微虎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说本山人自有妙计,景伯大夫,你瞧好吧!”
大家都很好奇,微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
答案很快揭晓了。第二天,大家发现在鲁军校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跳高比赛:微虎从自己的私属中挑了七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卒,要求他们跳过一个两米高的木栅,每人三次机会,凡能跳过一次的,就可中选,最后精选了三百名勇士,组成敢死队,日夜操练。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微虎准备带领敢死队前去暗杀吴王,刚走出营门,有人对季康子说:“吴军强大,三百名士卒偷营劫寨,等于自投罗网。此举既无害于吴,又令这么多赤胆忠心的好同志前去送死,好像不怎么划算呀!”
季康子熊了,是啊,万一暗杀不成,反惹恼了吴王,那就糟糕了。遂下令敢死队停止前进,回营候命。
一个大好计划就这么流产了,可惜。
可是吴王夫差却不知如何得知鲁国的暗杀计划,吓得要死,整晚不敢睡觉,一夜换了三个地方,草木皆兵。
其实夫差这个人还真挺有意思的,穷兵黩武,极其喜欢打仗欺负人,却偏偏怕死得很。他觉得鲁国的暗杀部队今晚没来,不代表明晚不会来,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跟鲁国和好算了,毕竟小命最重要。
季康子当然求之不得:“好吧,那咱们就和好吧,我本来就是个和平主义者来的,万事和为贵。”
子服景伯却不乐意,觉得这样做鲁国太丢面子:“当年楚庄王围宋,宋国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尚且不肯做城下之盟,何况我们现在根本没吃到啥亏,干吗要投降,我不同意!”
季康子不听,面子值几个钱,本大人的安全第一。
景伯无奈,只好带着盟书去找吴王夫差谈判。跟上次不同,夫差的态度明显和缓了很多,他答应退兵,条件是景伯必须作为人质跟自己去吴国,以保证鲁国的敢死队不会出尔反尔再来攻击自己。
夫差色厉内荏,聪明的景伯怎么会看不出来,只见他微微一笑,从容道:“要我做人质也可以,但你们吴国也要留一个人质下来,以示公平!这样好了,你们就把王子姑曹留下来,作为交换,如何?”
什么,你们居然要寡人的宝贝儿子留在鲁国做人质,这怎么行,我可舍不得!
夫差于是大怒:“大胆,竟敢跟寡人提条件!你算个什么东西,怎么能和寡人爱子相提并论!”
景伯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还有啥好谈的,战场上见吧!”
夫差慌忙道:“别,别,别!寡人不过说说而已,其实也没有一定要大夫您做人质。咱们两国都是讲信用的人,要什么人质呀,多伤感情!不要了,我们都不要对方的人质,这样行了吧!”
于是,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缔结了盟约,史称吴鲁莱门之约。结果,夫差对山东半岛的第二次试探性进攻,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其实,吴国的军事力量不知比鲁国强上多少倍,为什么老是讨不了啥好呢?关键的原因就在吴国没啥外交人才,嘴皮子功夫,太差!
夫差去两次鲁国,丢两次面子,霸主的威风扫地,他当然很不服气,琢磨着要找个机会再去教训鲁国一次,挽回颜面。事情巧了,就在这个当口齐国又和鲁国闹矛盾了,原来齐悼公的老婆、鲁国第一美女季姬是季康子的妹妹,夫妻吵嘴,老婆一怒之下跑回了娘家,还在娘家鲁国到处搞外遇,给齐悼公戴绿帽子,这还得了,悼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在这一年5月,齐国派大将鲍牧领兵攻打鲁国,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占了、阐二地,并派人来到吴国,要求吴国友情赞助,夫差当然立马答应。
鲁国这下子彻底慌神了,一个都打不赢,现在居然两个一起来,那我们不是死定了!赶快想办法,先把吴国的小弟邾隐公放了,然后把季姬送还齐国,一个劲地赔礼道歉,请求两位老大高抬贵手。季姬果真是个大美人,就算出轨,回到齐国后依然获得多情种子齐悼公的宠爱;而邾隐公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他因为在国难期间表现差劲,而被国人唾弃,吴王夫差于是将他赶下台,软禁在宫内,并让大夫们侍奉邾太子革执政。
齐悼公和鲁国的矛盾本来就是家庭纠纷,没啥大不了的,所以很快就同意了鲁国的求和请求,双方缔结盟约,算是捐弃前嫌、同归于好了。季康子趁机要求妹夫齐悼公当和事佬,劝吴国人退兵。
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吴王夫差十年(前486年)春天,齐悼公派出使臣孟绰代表自己去吴国当和事佬,说:“现在鲁国已经知道错了,咱们就跟它和好吧!
其实大家均是周天子的臣子,有啥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君王您就当卖兄弟一个面子,不要再找鲁国麻烦了!”
夫差大怒,好哇,你们这些中原人,居然将寡人当猴耍!
于是他一拍桌子,吼:“寡人给你们面子,谁给寡人面子!妈的,你们叫我们打我们就打,你们叫我们别打我们就不打,我们吴国难道是你们齐国的小弟吗?”
“不是,我们不是这个意思!”
“别说了,你回去告诉你们老大,我夫差这就去你们齐国,好好地问一下他,究竟谁是谁的小弟!”夫差表面上很生气,其实肚子里不知多开心:太好了,我正愁没借口弄你齐国,你们倒自己找上门来了,哈哈哈!
其实呢,夫差明白得很,自己在中原真正的对手是齐晋,弱鲁不足为惧。他之所以一直找鲁国麻烦,只因为鲁国恰好挡在了自己北进的路上,如此而已。
而齐悼公也真够衰的,好不容易把老婆找了回来却没想到招了只狼来,这不是倒霉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