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江湖
父亲、兄长、妻子,伍子胥所有的亲人都死了,他现在是个无家的人。国家国家,没有了家,伍子胥从此对自己的祖国也再无半点感情。他后半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报仇!为了报仇,他不惜借助别国的力量灭亡自己的祖国,他究竟是一个大丈夫、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楚奸、一个卖国贼,这只能让后人去评说了。在这里我也不想妄下决断,我只想说,无论伍子胥是成就了千秋功名,还是招来了万载骂名,他,其实是一个可怜人,一个被命运玩弄,苦苦挣扎在背叛与仇恨之中的可怜人。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也有可爱之处。他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伍子胥敢爱敢恨刚烈坚忍的性格,决定了他宁愿轰轰烈烈地活着,也不愿悄无声息地死去。伍奢说得一点儿没错,伍子胥此生注定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他将一往无前,绝不回头。
如果一个国家不爱她的人民,那么她还有什么权力要求人民爱自己的国家?
这句话在伍子胥那儿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而当伍奢父子在楚国引颈受戮的时候,伍子胥已经逃到了长江边上。他将所穿白袍挂在路旁的树上,引开追兵,孤身逃入了茫茫的大山之中。
追兵扑了个空,只好垂头丧气地跑回去复命。楚平王大怒,命令全国通缉伍子胥,画影图形,重赏知情报告者。
与此同时,伍子胥得知了父兄的死讯,他痛哭着奔跑在丛林沼泽之中,悲伤逃亡逆流成河。
跑了半天,伍子胥累了,他筋疲力尽地躺倒在一片荒草中,思索前路。
想了半天,伍子胥最后决定去投奔在宋国逃难的太子建。
可是好死不死,他刚跑出丛林,就撞上了一队楚国兵。
伍子胥慌忙逃命,却被来人叫住。
原来是熟人,刚从他国出使回来的楚国大夫申包胥,伍子胥的好友。
伍子胥不跑了,因为他知道申包胥的为人。这是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绝对不会害自己。
两个好朋友在这种情形下相遇,百感交集,可想而知。
伍子胥哭诉了一番,说:“楚王杀了我的父亲和哥哥,现在我该怎么办,兄可有教我?”
一边是臣子之忠,一边是朋友之义,申包胥的内心十分煎熬。他说:“我现在还能说什么呢?我要是叫你报仇,就是对楚王不忠。要是叫你不要报仇,就是对朋友不义。你还是走吧,就当我没有碰到你!”
伍子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容于世。今吾将覆楚,以雪父兄之耻。”
申包胥喟然长叹:“你要为父报仇,作为朋友,我不会阻止你,也不会泄露你的行踪。但是作为楚国的臣子,我也有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你能灭楚,我就能复楚,咱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吧!”
言毕,两人洒泪而别。
命运无常,以至于斯乎!
从这之后,伍子胥和申包胥虽因家国之变,天各一方,却惺惺相惜,两心相知。可是这两个好友日后将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一决高下。
伍子胥终于逃到了宋国,和同病相怜的太子建会合了。可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摊乱局。
宋国的国君宋元公长得很猥琐,又比较爱撒谎,宋国人都很讨厌他,结果宋国豪族华氏趁机造反,两边大打出手。伍子胥和太子建商量宋国不能待了,只好又收拾包袱逃到了郑国(今河南新郑)。
郑国当时在诸侯中属于亲晋派,和楚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听说太子建和伍子胥跑来投靠他们,十分开心,立马将两人安排在五星级宾馆,好酒好肉招待。
郑定公很想帮太子建报仇,可惜郑国国小民弱,心有余而力不足。郑定公于是为太子建出主意说:“寡人不是不想为你报仇,只是凭我们郑国实在不是楚国的对手,你不如去找我们的老大晋国,他们比较牛!”
太子建一听是这么个理儿,马上动身去晋国寻求帮助。
晋国的国君晋倾公虽然身为中原诸国的盟主,却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他不敢和楚国作对,却打起了郑国的主意。
原来郑国虽然当了晋国多年的小弟,但一直都不是特别听话。再加上最近郑国的新任首相乃是鼎鼎大名的贤臣子产,这可是个厉害人物,晋国好几次去收保护费都被他硬顶了回来。倾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所以,当太子建可怜巴巴地跑到晋国寻求外交援助的时候,晋倾公的坏水一下子冒了出来,拉住太子建偷偷地说:“太子既然在郑国居留,而郑国又很信任你。你若能做我们的内应一起消灭了郑国,寡人就把郑国封给你,到时候咱俩联手,还怕楚国怎地?”
太子建复仇心切,当下也管不了那么多,一口答应下来。有奶便是娘,谁帮他报仇谁就是老大,至于待他不薄的郑国人,他也只好说一声对不起了。
仇恨和贪念会迷住一个人的双眼。太子建本来是个纯洁的好孩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无耻的忘恩负义之徒,都是他那没心肝的老爹和费无忌给害的。
太子建一回郑国,马上找来伍子胥商量,伍子胥却表示反对,他说:“从前秦穆公也曾派内应谋袭郑国,结果无功而返,还遭到晋人的暗算。可见郑国人行事机警,晋国人奸诈狡猾,两边儿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再说了,人家郑国人对咱们可不薄,现在我们却恩将仇报,这话说不太过去吧!”
太子建复仇心切,又贪别人的国家,遂不听伍子胥的忠言,暗中积蓄力量,联合郑国的反对势力,准备找个机会发动政变。
晋倾公和太子建过于小看郑国君臣的情报力量了。子产是什么人,那可是郑国第一的治世能臣啊,这点小伎俩能骗得过他的法眼?很快,子产就查出了太子建的阴谋,将他骗到宫内,对他说:“我们好意收留你,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为何要跟我们玩无间道!”
太子建说:“绝无此事,我可是个好人来的,怎么会这么干!”
郑定公大怒:“你个白眼狼,到了这时候还装,你是好人,寡人就是圣人了!来人啊,把这个不要脸的卧底给砍了!”
可怜的太子建,在楚国被亲生老爸追杀,在宋国被人轻视,在晋国被人利用,临了临了又在郑国被人砍了脑袋,可悲可叹啊,早知如此,还不如在城父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好哥们儿奋扬,也省得客死他乡,最后还落了个忘恩负义的坏名声。
太子建死了没关系,伍子胥可又得接着逃了,不同的是,这次他还得带上一个拖油瓶,太子建年幼的儿子王孙胜。
郑国是不能待了,逃哪儿去呢?晋国的晋倾公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则是个喜欢吃喝玩乐从不多管闲事的家伙,越发的靠不住;秦国的秦哀公就更别提了,楚平王是他妹夫,两个人是老相好来的。想来想去,伍子胥决定逃到吴国去。吴国是楚国的夙敌,两国打了多年的仗,双方都死了不少人,怨仇极深。一句话,吴国和伍子胥一样恨楚国,他们是同道来的。
归根到底,晋齐等大国堂堂皇皇,被山带河,百姓安居乐业,靠他们去帮八竿子打不到的伍子胥报仇,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吴国就不一样,那里的老百姓全都是断发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数民族好汉,这样的人,最合伍子胥的胃口了。一句话,以伍子胥的刚烈性格,他更适合当一个吴国人,把那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那是再好不过了。
昭关白发
满门被灭,亡命天涯,遭逢奇遇,最后报仇雪恨,大快人心!伍子胥的遭遇,看起来多像武侠剧里的桥段,然而这是真实的历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上,伍子胥的复仇之旅,艰苦无比,惊险异常,好几次,就差那么一丁点儿,他就玩儿完了。
从郑国到吴国的都城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路途千里,还要穿过楚国的领土,这是一段杀机四伏的路程。伍子胥带着王孙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吴楚交界处的昭关(今安徽合肥一带)。
过了此关,便是大江,通吴的水路了。可是就跟打游戏一样,这最后一关,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为了防止伍子胥逃往吴国,楚平王早派了大军驻扎在此,盘查过往行人。伍子胥长得高大威猛,好认之极,如何能躲得过如此严苛的盘查呢?
伍子胥很郁闷:“跑了半天,偏偏就这最后一关过不去,我要是会传说中的易容术就好了!”正在发愁,前面突然转出一个白发老翁,边走边唱着歌:“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伍子胥正要鼓掌,那老翁突然上前行礼问道:“这位帅哥敢情就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吗?”
伍子胥吓了一跳,赶忙否认:“别乱说,谁是伍子胥!你才是伍子胥,你们全家人都是伍子胥!”
那老翁大笑:“将军休要害怕,老汉乃山下隐士东皋公,是个好人来的,有事但讲无妨。”
“在下正是伍子胥,老丈何以知之?”
“那日打从昭关经过,见挂有图形,与将军面貌相似,故而冒叫一声,多有得罪。”
“原来如此。既是本地人,请问老丈:除了这昭关,不知还有哪条道路可通吴国?”
“说句实话——并无别路,除非你能变成鸟飞过去!”
“天乎!”伍子胥大感绝望,摆了个Pose又唱上了:“听说吴国路不通,好似狼牙箭穿胸。心猿意马终何用?爹娘啊……父母的冤仇一场空!”
“将军不必悲伤。此地离寒舍不远,请至庄中一叙。”
“萍水相逢,怎好打搅!再说我身上也没带钱付住宿费。”
“将军无须见外,有道是……”说着说着东皋公又唱上了,“山在西来水在东,山水相连处处通。男儿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
“好!”伍子胥鼓掌大笑。
就这样,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庄上安顿了下来,这一住,就是足足七日,每天都想着如何过关,度日如年。
这正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腰中枉悬三尺剑,不能报却父母冤。”
伍子胥郁闷啊,在庄内耗了七天,走又走不得,留又留不得,耽搁时日,每天吃闲饭,抓狂不抓狂?这一夜,伍子胥寝不能寐,辗转寻思,反侧不安,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伍子胥放声唱了起来: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
谁知道昭关有阻拦。
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
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
一连几天我的眉不展,
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
满腹的含冤我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困在浅沙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
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
这一段乃是京剧《文昭关》的着名唱段,具有极强的魔力。这一唱不要紧,伍子胥的头发胡子全给唱白了。
第二天一早,东皋公叩门而入,见了伍子胥,大惊道:“一夜不见,将军怎么头发胡子全白了?该不会是愁白的吧?”
“什么!你说我头发胡子都白了,怎么可能?别跟我开国际玩笑!”
东皋公取来一面镜子,“不信你自己看!”
果然,镜中的伍子胥,须发如雪,活脱脱的一个白发魔男!
伍子胥把镜子一扔,伤心地哭了起来:“想我一个绝世大帅哥,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东皋公却突然大笑起来:“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伍子胥气极:“我头发白了你居然还恭喜我,你小子有没有一点儿同情心哪!”
“头发白了好哇,白了多酷啊,而且如此一来,你就可以轻松过关了!”
“此话怎讲?”
“公状貌雄伟,见者易识。今须鬓斑白,一时难辨,可以混过俗眼。我有一好友,名叫皇甫讷,与将军体貌相似。叫他假扮将军,将军却扮为仆者,倘吾友被执,争吵之间,将军便可抢过昭关也。”
伍子胥迟疑道:“先生之计虽善,但累及贵友,于心不安哪!”
如此时候,还在为他人考虑,伍子胥果然是个君子。
东皋公笑道:“这个不妨,老夫自有妙计。”
就这样,靠着东皋公和皇甫讷的帮忙,伍子胥顺利地混过了关去,而皇甫讷则被守关的士兵抓了起来。这时候东皋公出马了,原来东皋公是守关楚将的好朋友,一说之下才发现是抓错了人,守关楚将很不好意思,将两人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顿,又取出金帛赔罪。两人称谢下关,飘然而去。
终于逃出生天了,伍子胥欣喜若狂。他在山林中狂奔狂舞,拔剑高歌:“剑光灿灿兮生清风,仰天长歌兮震长空,员兮员兮脱樊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