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坪乡惠家砭村,清初建村,现住呼姓,无一惠姓,还保留其名。清代子洲惠姓经常到清涧参加祭祖活动。现存的康熙二十六年清涧惠甫的15世孙建立的《惠氏五户始祖墓碑》,立碑人名单中刻有“苏帖一里惠国才”,苏帖一里辖7甲45村,相当今天的淮宁湾镇、裴家湾镇。米脂惠姓截至2005年底,户籍人口1008人,连同在外地工作的,约1200余人。这支惠氏溯源,与清涧惠氏为一脉。
最早的家谱序言中说,元天下定,访知,林于米脂入籍,定居米脂的惠林,有无后代,没有文字记载,现在对开基之祖的两种传说都不涉及惠林。一说明朝末年,有个叫惠泽宇的人,从清涧迁来,先住砖窑山,后定居惠家老庄,为一世祖,传至现在有15-16代。另一说始祖是兄弟二人,叫惠一美、惠一道,明朝末年逃荒来到崖窑峁上边的惠塔村,开荒种地为生。以后人口发展,弃惠塔迁居砖窑山。若干年后,因特大暴雨,洪水泛滥,村庄被毁,分别迁居到惠硷、惠家老庄、白道峁、花墙湾、庙沟村。惠家老庄为大本营,全村730余人,惠姓有400多人。
清朝末年有的逃荒要饭,流落到30里外的横山县党岔镇上惠老庄,后代有的又迁徙到南岔乡的新井峁等村。两村惠姓约300来人。米脂惠姓特别重视教育,再穷也要叫孩子读书认字,在清代虽然做官的人不多,可普遍知书识礼。到近现代人才辈出。民国年间有的在甘肃敦煌县任县长,有的黄埔军校毕业,北伐中阵亡。全国解放后有200多人先后走出惠家老庄,在米脂县城、延安、西安、西宁、兰州、包头、北京、牡丹江等地工作。在米脂县城工作的有20多人,在西安工作的有近百人,有的是党政干部,有的是专家学者。有影响的人物有惠怀芳,曾任红28军供给处长,解放战争时任新四旅后勤供给部副部长,解放后任国家储备物资局副局长。还有青海省西宁市市长、陕西省政府参事惠普,航天六院副院长惠郭荣,儿童文学作家、西安市委老干局副局长惠怀国,西安晚报科教部主任、高级记者惠树成,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惠树平等。定边、靖边、绥德、神木四县,惠姓各在百人以上,定边最多,950多人,分布在候场、黄渠、乔圈梁等村庄。
改革开放以来惠姓人向城市流动的步伐加快。据曾任过清涧副县长的惠尊仁调查,全国解放初清涧城只住惠姓200来人,集中在东街,从事手工业、商业。现在清涧城惠姓有2000多人,多为干部、教职工及其家属。榆林市城区,全国解放初没有什么惠姓人,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榆阳区现在惠姓达830多人。省会西安也有清涧籍惠姓数百人。
历元明清到现在的800余年间,惠甫的裔孙们,辗转向周边省山西、内蒙、宁夏、甘肃以及青海、新疆迁徙。山西黄河沿岸就出现了一些清涧惠姓或米脂惠姓建立的村落。清涧籍惠姓是一个庞大的支系,在全国保守估计约有3万余人。改革开放以来,有的走出国门,游历海外,定居美、英等国。
(附言:康熙三十六年在江苏无锡惠山上建有惠氏宗祠,又称惠学士专祠。主祭惠元佑,陪祭的有清涧惠世扬,祠堂记中称世扬为元佑裔孙。惠世扬是惠甫的十三、四世孙,不可能是惠元佑的裔孙。惠元佑,字吉甫,北宋末年文渊阁学士,邓州路总管,主战派。宋室南迁杭州后,隐居浙江湖州吴兴大全港。他绍兴十一年逝世,子孙移居苏州吴县。此时陕北子洲、清涧已被金人占领20多年了,吴人不可能向金人占领的这些地区迁徙。从清涧惠姓家谱看,一世祖惠甫的祖先北宋时已在淮宁河生息,惠元佑的子孙南宋初才迁入江苏吴县。清涧惠姓在吴县的远祖应在北宋或北宋以前就由扶风郡迁居江南,定居吴县。比惠元佑的子孙定居吴县要早得多。)
延安惠姓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北与榆林市相接,也是惠姓较多的地区之一,到2006年,惠姓达8336人。市辖13县(区)均有分布,与清涧相邻的延川、子长两县居多。延川2396人、子长1354人。
从清涧惠姓明初家谱序言得知,在金末,蒙古军队南下陕北,到淮宁河流域时,惠甫的“十房之族”被赶散,后来得知,这个大家庭中的惠便在延安入籍。惠便很可能就是最早住在延安的惠姓人。这说明至迟在元初延安这片古老的土地就有惠姓的踪迹。惠便有无后代,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口头传说。延安城南的甘泉县雨岔乡灵掌寺,有一口大铁钟,铸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钟上信士名单中有惠顽、惠英尊名,说明明代中期延安地区确有惠姓人繁衍生息。这些人也许是惠便的后代,从元代起就居于此,也可能是惠甫的裔孙,明时从清涧迁来。
延安地区的农民,祖籍多在榆林各县。明清时期,延安广大地区尚未开发,地广人稀,雨量比榆林充沛。遇到灾年,清涧以北的一些农民就流寓到延安地区开荒种地,秋收后有的带着粮食回来,有的就定居那里。榆林民间把这种情况叫“走南路”、“进南山”。这种自发的(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初期有过有组织的成批迁移)零零散散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其中不少榆林惠姓人就是在这种迁移活动中落户延安地区。
延川县近临清涧下廿里铺乡,该县惠姓分布在贺家湾、文安驿、永坪、吴庄等乡镇的10多个村庄,祖籍多是来自廿里铺乡的惠姓。子长县马家砭乡、瓦窑堡镇、李家岔镇的八、九个村庄惠姓较多,祖籍都在清涧,其中,有一支来自西惠家园则。
甘泉县有惠姓320多人,劳山一带,有一支惠姓人,清朝末年,先祖从清涧陈家圪坨逃荒要饭落脚劳山,已传6代。今日的富县,是元明清鄜州的心脏地带。明末清初这里生活着一支惠姓人较有名望,恩贡惠光先顺治十三年(1656)任山东朝城县知县;惠成名,副将,委防合阳;贡生惠广基任江西南安府经历,父亲惠文显,被赠修职佐郎。这支惠姓后裔不详,疑是当今交道镇东茹子村惠姓。笔者曾到该村考察,老年人只说祖籍是清涧,先祖何时迁来,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有惠光先这个人。1950年新修的家谱这样写道:惠氏旧有家谱,经清代同治时大乱,被兵燹,远世祖不可考矣!其近世祖分五世系:大德、大普、大用、大智、宜林,以至于今才七世耳,计户十五,男女百余口。
东茹子村,古称儒子村,很有文化味,传说唐时建村,最早住的是麻家,以后是马家,再后是张家、惠家。民国年间,公路穿村而过,路东称东儒子,口语转为东茹子,解放前有的迁居澄城,解放后有的迁居富县城关,村中现有惠姓88户,200多人。茶坊镇川口村惠姓始祖清末从清涧迁来,传4代,19户,百多口人。富县惠姓还有两小支,都居于城内。惠延林支,祖籍黄陵县惠家河,民国年间,为避抓壮丁,祖父兄弟3人迁于阿当镇丁村,后祖父又迁居富县直罗镇,父亲惠礼全1990年后任富县副县长、人大副主任、主任等职,举家迁居县城。公安局副政委惠文安祖籍三原县新兴乡惠家村,祖父辈经商定居富县,已传4代。
黄陵县桥山镇惠家河村,是延安地区少有的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据村中老人回忆,约在清道光年间,清涧县惠家河一对夫妇带领3个儿子,沿途乞讨来到此地,看到这里山环水绕,又荒无人烟,就居住下来,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因怀念家乡惠家河,将这里也叫惠家河,传至现在已历8代,110户,500多口人。这个村赶上了好时候,1987-1993年间,村里200多亩土地被延安炼油实业集团总公司征用,村中160人安排在炼油厂工作,由于工厂的带动,村中也富起来,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6000元,是他们生活最好的时期。
康崖底乡上王村还有一支惠姓,堂号为寿世堂,新发现了绘有三代人的挂谱(当地人称“影”),据此推断,生活在此村有100年了,但祖源不清。
黄陵县副县长惠建国出自该支。洛川县惠姓155人,没有形成集中的村庄。延长县惠姓290多人分散在交口河、惠家圪台、七里村、郝家坡、安沟等8个村庄,交口河最多,也不足百人。惠家圪台惠三元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崂山兵站站长,1950年因病转业退休。延安市城区惠姓人也不断增多,约1000多人,机关干部、教职工居多。有的来自清涧,有的来自米脂,有的来自横山,有的来自子长、安塞、延川等县,远祖都在清涧。
延安惠姓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走向政坛,县级岗位上任职的较多,有惠宁、惠士中、惠文明、惠阳、惠礼全、惠振和、惠世峰;厅级干部有宁夏劳动局长惠长胜、陕西商洛军分区司令员惠巨才、首都警卫师副师长惠金贤;省军级干部有安徽省纪检委书记惠毅然、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惠泽国等。
渭南惠姓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东部,据2006年6月的户籍数字显示,惠姓为25852人,仅次于榆林。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除潼关、合阳、韩城三县(市)较少外,其余都在500人以上,富平县最多,10857人,是第二个超过万人的县。富平惠姓始祖为惠元钧。据明朝吏部尚书孙丕扬撰写的《富平县志·乡彦传》说,惠元钧时处金元,“少聪慧,能贯通百家,属文敏赡,遂以文名”。富平《惠氏合族世系名数谱》称,惠元钧为:元初硕儒,孝友成性,聪慧惊人,精通经学,淹贯百家,守不字之贞,耻食元禄。
亲殁后,因寄情五岳,博览天下名山大川,以舒其郁积。游历所经,偶至频阳底店镇,北顾群山环拱之秀,南眺众水澄流之美,低回留之,不忍舍去,遂建宇卜茔,家于兹土。“又据清朝康熙年间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钦提督陕西通省学政潘从律所撰《惠封君龙溪传》中记载:按公始祖元钧,为元名儒。原籍山西洪洞,因避乱移家陕西富平之底店镇,奕叶繁衍,为邑巨族。”
可见惠元钧是金末元初的一名有气节的知识分子,为避战乱,举家迁于山水优美的底店镇,为富平惠姓一世祖。
惠元钧娶朱氏,生二子,长名施,次名与。施娶李氏,生一子,名武真,武真娶赵氏,生二子,长名敬,次名格。敬娶刘氏,生四子,长名钢,次名清,季名英,四名监。刘氏24岁时,敬少亡,守节孀居,勤绩纺,孝事翁姑,教育诸子悉成人。故明朝成化四年(1468)有诏旌门,自此之后,子孙繁盛。据族谱记载,居底店(包括下庄)者26支,已有3支外迁,可见底店是富平惠氏的发祥地。自金元而明清,经“民国”到“中华”,至现在700余年,传24代,遍布富平城乡。除底店外,惠姓比较集中的还有美原、到贤、留古、刘集、薛镇、张桥、华朱等乡镇的二、三十个村庄,以“惠”姓命名的村落有惠家道、惠家堡、小惠村、惠家堡、赫惠村、惠刘村等。惠姓人口最多的乡镇为底店镇3261人,其次为美原镇1526人,其余乡镇均在700人以下。迁居本省外县和外省的未计于内。据惠瑞生、惠志刚根据族谱提供的材料,底店惠氏外迁始于第5代,先后有57支。
其中有地名可考者11支。例如:第11代名应斗者移居同官县(今铜川市)北庙,名本试者移居蒲城县大庄,名本狼者移居西安城南窟陀村;第12代名好足者移居宜君县,名逢春者移居四川省,名惠五(失讳)者移居河南邓州;第14代名秉仁者移居四川成都;第17代名万贵者移居甘肃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富平惠姓不少大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全国一些省的大中城市工作,汇入当地惠姓人的行列。
清末光绪年间的《富平县志稿》载有元泰定(1324-1328)进士惠元铇,元铇可能是元钧的族弟,没有任官职的记载,富平《惠氏族谱》上也没有惠元铇的记载。元钧富平后裔,未见在元朝当官为吏者。但在明朝中期崭露头角,有两举人、5贡生(包括例员),到了清朝比较显赫,有两进士、5举人、5贡生(包括例员)。明朝天顺六年(1462)举人惠祥,官拜登州府通判。崇祯年间又出了一位武举惠可行(事迹不详)。还有5名贡生、例员,县志上记载都有官职:惠贯任易州州同、惠迎贡任宾州州同、惠本礼任襄阳县丞、惠熊任典史、惠济任蜀府典仪。到了清朝盛传富平惠氏出了“三进士四举人”,其实是“二进士五举人”。两名进士一武一文,顺治十七年(1660)惠瑾先中武举后中武进士,任拱极城游击,卫辉参将。过了32年,康熙三十一年(1691)举人惠靇嗣中了进士,官拜云南省临安府通海知县,善政多端,卒与官所,入名宦祠。以后接连5名中举:康熙十七年后有惠陵中举,康熙三十八年(1699)惠天锡中武举,康熙四十一年(1702)惠永义中武举,雍正二年(1724)惠方沛考中举人,道光十七年惠联璧又考中举人,可惜这5位举人均事迹不详。县志上还载有5贡生(例员):惠庶、惠泽泓,惠允洪、惠赓清、惠云汉,惠赓清任广东高州府经历、惠泽泓任高邑典史。
在《惠氏合族世系名数谱》中,记载的名宦更多,除“二进士五举人三贡生”外,还有第6代名湖者,明成化年间任虎卫将军;第9代名溢者,官居宁夏仓大使;第10代名应昌者,担任北直乡县大使升四川羊圈山巡检司;第10代名应芳者,曾任山东宁阳县典史升户部分司东坝仓副使;第11代名绍先者,诰授昭武将军,官拜陕西宁夏镇永昌卫守备;第11代名承先、本先和绳先者,曾分别担任湖广双桥驲丞、山东台儿庄闸官和山西灵石县驲丞;第12代名思忠者,曾任浙江慈溪县驲丞。
富平惠姓近现代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民国年间有陕西靖国军旅长惠显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惠贵迪(化名方晨)、安康军分区政委惠克农、青海省农垦局局长惠瑞鼎、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惠怀荣、中共西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监察局副局级纪检监察员惠瑞生、第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惠如镛、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惠立峰、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惠进才、西安市工商银行土门支行行长惠开勇、陕西省教育工委处长惠朝阳、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家惠如鲁、西安航专副教授惠东维以及地方史志学者、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惠志刚等。
与富平相邻的蒲城县也是惠姓较多的县,6658人,主要集中在10多个村庄,蒲城县政府网2006年公布了8个惠姓村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