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呼吁研究姓氏文化,有的甚至提出从微观的层面上构筑中国历史的一个新体系——姓氏史。使它与国史、地方史、人物史并列,成为中国历史的补白。
并要求姓氏图书要通俗易懂,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国人、华侨、海外华人、外国友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生动具体而又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惠金义是我熟悉的一位新华社资深记者,退休后加入到姓氏研究的行列,自觉研究惠姓。他奔波了大半个中国,考察了许多惠姓村落,阅读了大量的地方志及文献资料,终于写成了《惠姓春秋》一书,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本书翔实地介绍了惠姓古今史事,内容包括惠姓源起、根祖、流布、分布、文化、名人、大小支派、盛事轶事、胜迹遗迹,内容丰富。书中廓清了惠姓的来龙去脉,记述了不少新的发现。为一些支派找到了源头,理清了一些支派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一些古代惠姓名人的后裔,澄清了一些误传,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书还有新闻记者记事的风格,力求用事实说话,力求用数字说话,所引用县以上的惠姓数字,多是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不是抽样调查,更接近现实。
惠姓最早由姬姓衍生而来,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洛阳,周朝第17王、东周第5王姬阆的谥号为“惠”,称“惠王”,支孙中有的以“惠”为氏,汉初姓氏合一,为惠姓,至今2600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宋初《百家姓》收录了436姓,惠姓居204位。当今惠姓据权威部门的户籍数字,2007年为294228人,按人数多少排序,在全国姓氏中居279位,在300个姓氏之内,是常见姓之一。
惠姓虽然诞生在河南洛阳,汉代却在西安周围及山东半岛发展壮大,到魏晋南北朝时发展成着名的扶风惠氏与琅邪惠氏,在战乱与灾荒中惠姓不断向周围地区和南方迁移,到宋在江浙形成望族。宋元明清,南而北,北而南交错迁徙,在明代着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时期,粗略统计惠姓先后有20多支次迁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甘肃等省,成为迁出的800多个姓氏中较多的一个姓氏。当今惠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大陆各省市(区)、港澳台及海外均有分布,主要生息在黄淮流域十省区和长江下游的江苏省,人口达239000多人,大大超过全国惠姓人口三分之二。东南、中南沿海诸省(除江苏外)与西南沿边省区是稀少地区。
惠姓在历史上鲜有显赫人物,没有帝王,少有将相,府州县官较多。杰出人物战国有惠施,任魏国宰相12年,颇有政绩。他博学多才,善于辩,是庄周的辩友,司马迁把他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历物十意”具有辩证思想,并提出“地圆”之说,郭沫若认为惠施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位巨匠”、最具有科学精神“现代学者认为,论科学精神庄子不及惠施。汉有贤太守惠乘,宋有文渊阁学士惠元佑、太常博士惠直、直宝章阁惠畴,明有阁老惠世扬,清有惠氏三杰惠周惕、惠士奇、惠栋,开创了吴派经学。纵观书中收录的惠姓古代人物,大多崇尚”“仁义”具有忠、“信”、诚、“恕”的美德,武将宁死不屈,文官刚正不阿。鞠躬尽瘁,死在任上的有之;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有之。这些传统美德,承承继继,在现代惠姓人身上也在闪光。
惠姓,虽然人数少,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万余姓氏宗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个值得研究的姓氏。《惠姓春秋》是第一部惠姓专着,他的出版,是个良好的开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惠姓作品问世。
(山西省副省长、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