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阅读拓展
【原文】
《韩非子·说林上》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注释】
庆封:人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字子家,又字季。崔杼杀齐庄公而拥立景公,和他分任右相、左相。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他灭掉崔氏执政,次年被鲍、高、栾氏合谋进攻,先奔鲁,后奔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伐吴,他被擒灭族。
之: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智伯:人名。“知”古通“智”,智伯,荀氏,名瑶,私谥智襄子,所以史称“智氏”、“智伯”,是智文子荀跞的孙子,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势力最大。公元前458年,他与韩、赵、魏三家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前455年,他又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前453年失败而国灭身亡。
魏宣子:人名。晋国的卿大夫。名驹。亦作“魏桓子”。《韩非子·十过》:“宣子欲勿与。”
《周书》:即《逸周书》,是周朝的史书,记载周时的诰誓号令。《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今本有残缺。
质:这里用为箭靶目标之意。
秦康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名罃。公元前620~609年在位。
辍:这里用为暂时停止之意。
【今译】
庆封在齐国作乱失败而想逃到越国去。他的族人说:“晋国很近,怎么不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国遥远,有利于避难。”族人说:“如果改变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作乱的心思,虽然远在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
智伯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什么缘故不给他呢?”魏宣子说:“他无缘无故请求索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邻国必然恐惧。他反复索要贪得无厌,天下各国必然害怕。君主不如给他,智伯必然骄傲轻敌,邻邦必然害怕而与我们互相亲近。以互相亲近的军队来对付骄傲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命就不长了。《周书》上说:‘将要打败他,必须暂且辅助他;将要夺取他,必须暂且送给他。’君主不如给他以使他骄傲。况且你为什么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图谋智伯的办法,而单独把我们魏国作为智伯的目标呢?”魏宣子说:“好。”于是就给了智伯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智伯大为高兴,接着又向赵国索要土地,赵国不给他,他因此围攻晋阳。后来韩国、魏国在晋阳城外反叛了他,赵氏在晋阳城内作接应,智伯便灭亡了。
秦康公让民众建造观赏游乐用的高台已历时三年。楚国人发动军队,将要用兵攻打齐国。任妄说:“荒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君主建造高台已经三年,如今楚国人起兵将要攻打齐国,臣下我怕他们拿攻打齐国来虚张声势,而实际上是来袭击秦国,不如对他们加以防备。”于是派兵防守东面边境,楚国人就停止了行动。
1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总理引古
“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程度,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这种文明的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并将长期存在下去。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应该坚持和平共处的伟大思想,充分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而不应人为歧视或贬低他国文明;应该鼓励各种文明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不应相互隔绝和相互排斥;应该倡导各种文明在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而不应强求一律、强加于人。”
引古背景
200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的主旨发言。在会上,温家宝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出了阐释和评价,他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制定之初到今天仍有它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谈到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重要性时,他引用了孔子的这句古语,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并表示愿意与友好邻邦和谐共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论今之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说明中华民族文化以和谐谦逊为美、以好生之德为上。这句实质上是在说一种整体和谐,语出《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大意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每一个人的意愿都不尽相同,不同人的不同意志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存在自由,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愿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一个宇宙大自然的法则,是不可阻遏的趋势。温家宝总理引用这句话是要说明,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提倡“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古语源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礼记·中庸》。(《礼记》及作者简介见本书第184页)
阅读拓展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诗云:“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注释】
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
宪章:遵从,效法。
袭:与上文的“律”近义,都是符合的意思。
覆帱(dao):覆盖。
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
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
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
睿知:聪明智慧。知,通“智”。
有临:居上临下。临,本指高处朝向低处,后引申为上对下之称。《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
宽:宽,广大。裕:舒缓。
有容:容纳,包容。
发:发,奋发。强:勇力。
有执:操持决断天下大事。
齐庄:恭敬庄重。中正:不偏不倚。
文理:条理。密察:详察细辨。
有别:辨别是非正邪。
溥愽渊泉:溥愽:辽阔广大。溥,普遍,辽阔。渊泉,深潭。《列子·黄帝》:“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后引申为思虑深远。
见:表现。指仪容。
说:通“悦”,喜悦。
洋溢:广泛传播。
施及蛮貊:施及,蔓延,传到。蛮貊,古代两个边远部族的名称。
队:通“坠”,坠落。
尊亲:尊重亲近。
衣锦尚絅: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
闇:通“暗”,暗然:隐藏不露。
的(di)然:鲜明,显著。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昭,意为明显。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
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引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奉。假(ge),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i),没有,
鈇(fu)钺(yue):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
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o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伦:比。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气味。
【今译】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宏大量,温和柔顺,能够包容天下;奋发勇健,刚强坚毅,能够决断天下大事;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表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总理引古
“完全可以相信,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富强,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永不称霸的中国,将为亚洲的崛起和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有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它的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就踩出一条路。亚洲的合作、发展和共赢,是无限光明、美好和吸引人的伟大事业,只要我们大家真诚努力,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新亚洲!”
引古背景
2003年11月2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并在大会上发表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讲话。温家宝演讲前,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后作了发言,整个会场的气氛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温家宝在大会主持人龙永图介绍后走向主席台时,整个会场响起了长达3分钟的热烈掌声。
“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富强,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永不称霸的中国,将为亚洲的崛起和振兴作出新的贡献。”当温家宝演讲至此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演讲最后,温家宝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解释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它的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就踩出了一条路。亚洲的合作、发展和共赢,是无限光明、美好和吸引人的伟大事业,只要亚洲各国真诚努力,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论今之妙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不慕名利,潜心研究,专心致志地在自己的领域内辛勤耕耘,这些人就是“桃李”,虽然他们不经常抛头露面,但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我们从内心里仰慕他们。反而有些人,虚荣浮躁,整日争名逐利,无心自修,日子长了,定遭人厌弃。温家宝总理引用此说,其用意是,中国不会向世界四处宣扬或者炫耀,中国会默默地,不声不言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结果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要大家真正努力,脚下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古语源头
“桃李不言,下字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