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看望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并对季羡林95周岁生日表示祝贺。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之后二人颇有兴致地做起了交谈,温家宝赞扬季羡林一生笔耕不辍,坚持信仰,坚持知识分子本色,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家宝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引用了《管子》中的语句对和谐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论今之妙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战略追求。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成就这项民心所系的崇高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儒释道文化还是民俗文化,都有其精华的一面。讲究伦理,崇尚道德,富于理想追求,倡导社会和谐,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天人合一”、“兼相爱”、“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民俚乡谚,都体现出中国百姓对和谐的追求。中华文化世代相传,“和合”思想是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古代经典中论述的“和”,即和睦、和平、和谐;“合”,即结合、组合、合作。《管子兵法》中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温家宝总理在这里引用的“和合故能谐”,是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和谐”理念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民族、国家、政党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把握之中,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古语源头
“和合故能谐”出自《管子·兵法》。(《管子》及作者简介见本书第105页)
阅读拓展
《管子·兵法》
【原文】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
无守也,故能守胜。数战则士罢,数胜则君骄,夫以骄君使罢民,则国安得无危?故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破大胜强,一之至也。乱之不以变,乘之不以诡,胜之不以诈,一之实也。近则用实,远则施号;力不可量,强不可度,气不可极,德不可测,一之原也。众若时雨,寡若飘风,一之终也。
利适,器之至也;用敌,教之尽也。不能致器者,不能利适;不能尽教者,不能用敌。不能用敌者穷,不能致器者困。远用兵,则可以必胜。出入异涂,则伤其敌。深入危之,则士自修;士自修,则同心同力。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注释】
畜之以道:即以道畜之。用合理的方法去治理。
辑:协调一致。
罢:此处有疲惫之意。
涂:通“途”,路途,道途。
若搏景:景通“影”,像是和自己的影子搏斗。
【今译】
养兵以道,则人民和睦;养兵以德,则人民团结。和睦团结就行动协调,协调就能一致,普遍地协调一致,那就谁也不能伤害了。定于“一至”,实行“两要”,总揽“三权”,掌握“四机”,发“五教”,设“六行”,讲“七数”,守“八应”,审“九章”,明“十号”,这就能获得全胜了。
要固守,所以能以守取胜。因为,频繁战斗则士兵疲惫,多次得胜则君主骄傲,以骄傲的君主驱使疲惫的士兵作战,国家怎能不危险?所以,用兵最好的是不战而胜,其次是一战而定。打破大国,战胜强敌,这是一战而定的典范。乱敌不用权变,乘敌不用诡计,胜敌不用诈谋,这是一战而定的实质。对近敌用实力征伐,对远国用号令威慑,力量不可估计,强盛不可测度,士气永不枯竭,心智无法捉摸,这是一战而定的力量源泉。增兵像时雨一样密集,减兵像飘风一样迅速,这是一战而定的最终表现。
能控制敌人,是武器最精的结果;使敌为我用,是教练最好的结果。不能使武器最精的,不能制敌;不能使教练最好的,不能使敌为我用。不能使敌为我用,我将陷于被动;不能使武器最精,我将陷于困境。用兵神速,可以取得必胜。出入异途,可以劳伤敌军。深入敌境造成危险,战士自然警惕,警惕就同心同力了。善于用兵者指挥作战,总是使敌人像在虚空的地方,像在同影子搏斗。保持没有方位、没有形体的样子,因而没有不成功的;保持没有形体、没有作为的样子,因而没有不变化的。这些就叫做“道”。它好像无有而实则存在,好像在后而实则在前。用“威”字,都不足以形容其作用。
6.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
总理引古
“我们讲‘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对美的追求,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长期进化和社会不断进步的综合产物,是人的主观和客观的综合产物。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追求美的民族。早在3000多年以前形成的《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抒情诗。我们说‘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就是说要给人以美。中国文化中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等,在世界上是毫不逊色的。我们当代的文学艺术家应该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赵丹在他的遗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或者死了,都不要给别人增添忧愁。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他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在人们心中。”
引古背景
200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文学艺术家谈心。在会上,温家宝谈了自己对文艺的见解,并对文艺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在文艺作品真善美的问题上,他引用了《尚书》中的这句话。
论今之妙
“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是温家宝提出的对文艺创作的要求,即是要符合“真善美”的要求。温家宝在这里提出这一要求,是希望文艺工作者们能创作出真的作品,而不是满纸虚词套话;而仅仅有“真”是不够的,还要有“善”,也就是说,文艺作品有引导人们价值观的作用,在文艺作品中,不应出现错误的、与道德标准相悖的价值观;“美”就是说文艺作品要让人能感到欢乐和愉悦,能从中体察到美的存在,从而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古语源头
“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化用自《尚书·舜典》。
《尚书》又称、《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传本有些篇目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战国时期总称,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阅读拓展
【原文】
《尚书·舜典》(节选)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注释】
上日:吉利的日子.
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宗庙。
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
齐:排比整理。七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
禋(yin):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
望:祭祀祖山川的仪式。
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符。
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
觐(qin):朝见天子。牧:官员。
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
岱宗:东岳泰山。
柴:祭天的礼仪。
秩:次序,依次。
东后:东方诸侯国君。
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
同:统一。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贽:一只死野鸡。
如:而。五器:指五玉。
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
格:到,至。艺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
特:一头公牛。
敷:普遍。
庸:功劳。
浚:疏通。
殛:流放。羽山,地名,在东方。
帝:指舜。
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
女:汝,你。典乐:主管音乐。
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
直而温:正直而温和。
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
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
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
歌永言:永,长。这句是说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敔(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克谐,达到和谐。
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无,毋。
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
於:叹词。
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
【今译】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祀,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舜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他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了华山,祭祀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饰。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总理引古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芦荻回忆,1975年6月18日,毛主席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有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动乱、大分裂,这不好,但当时的另一个方面是,南方的广大沃土,全面地得到了开发,生产技术普遍提高了。这是经济上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后,战乱频仍,南北对峙,这不好,但民族大融合,大家庭在新组合中稳定了,文化也交流了,丰富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汉代只有僵化的经学,思想界死气沉沉。武帝以后,汉代有几个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到东汉末年,儒家独尊的统治局面被打破了,建安、三国,出了多少军事家、政治家啊!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道家、佛家各家的思想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发展。正因为思想解放,才出了那么多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引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