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四伏的世界,每个人都缺少安全感,都渴望有值得信任的人在身边,但人与人的个性、思维千差万别,想要达成默契难上加难。这个时候,需要你对他人有一份坦诚,一份宽厚,不要去挑战人与人的关系,自律、理解与维护,才能成就一份难得的信任。
01.你不了解别人的生活
人与人的不信任是怎样产生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不信任情绪,不是来自于他人切实的背叛、欺骗,而是来自人们本身对他人的先入为主,这种对他人的印象常常是主观的、片面的,常常是一种误解。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误解会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无法解开的心结,从此,他人所做的一切,哪怕是出于好心,也会招来猜疑与防备……
一个父亲正在急诊室外焦急地踱步,医生匆匆赶来,年轻的父亲大声斥责:“为什么你这个时候才来?你不知道有一个孩子正在危险中吗?”
“我接到电话立刻就赶了过来,现在我就进手术室。”医生冷静地说。
“如果急诊室里躺的是你的儿子,你还会这么冷静吗?”父亲仍然很愤怒。
“我依然会这样赶到急诊室,为他做手术。”医生说。
“你简直对别人的生死没有一丁点关心,真是个冷漠的人。”父亲不满。
经过抢救,急诊室的灯灭了,父亲焦急地冲了上去,医生高兴地对他说:“恭喜!你的儿子脱离了危险!”随即又说:“我还有时要办,有什么问题你询问护士吧。”
看着医生的背影,年轻的父亲又开始抱怨:“他难道连几分钟嘱咐都不愿意说吗?哪有这种医生!”一边的护士却流下了眼泪说:“他的儿子,和你的儿子一样大,昨天在车祸中去世了。今天,他正在给儿子办葬礼,接到急诊电话立刻赶了过来,现在,他是要赶去完成儿子最后的葬礼……”
年轻的父亲呆若木鸡,深深的愧疚压住了他,他也流下了眼泪。
我们为什么很难信任别人?因为我们总是从自我出发,以自己是否满足作为标准,能达到要求的人,才可以信任;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就是没能照顾到自己的需要,就是不为自己着想,就是不值得信任。人们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这种武断的判断,不知让多少知己与自己擦肩而过,让缘分无处落脚。
难以信任他人,是因为不了解他人的付出,更不了解他人的经历,简单地说,我们很少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够了解,自然就没有深厚的信任,也就更谈不上感情。所以人们才会感叹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淡”,这个“淡”,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是连味道都没有,可有可无,不能给自己带来丝毫的喜悦与安全感。
初入公司的时候,小张满心欢喜,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在校时的一位师兄,两人相差两岁,经常一起打球,彼此欣赏,见了面就有话聊,就连小张的工作,还有这位师兄提议,才投了这家公司的档案。小张相信,在师兄的“带领”下,他一定前途无量。
可是渐渐的,小张发现这位师兄不怎么管自己的事,本来说好亲自带他,最后他却被分给一个严苛的老女人;本来说好给他介绍客户,等了三个月也不见踪影;本来说好会在领导面前说好话,让他早日转正,可直到半年后,他才签了正式合同……小张很郁闷,看来,出了社会,人都会变得不可靠。
经过几年的努力,小张也成了一个小领导,正巧有个亲戚的孩子想要和他在同一个公司,他忙上忙下,终于把这孩子弄了进来。没想到孩子进来后诸多抱怨,今天抱怨他没给自己安排个好部门,明天抱怨他不肯亲手教自己,小张恨不得对她大吼:“人手是公司安排的,我给你找了个好领导已经搭了人情!”这时,他突然想去当年的师兄。
也许当年,师兄的确尽了力,虽然没亲手带他,但给他找了个负责的上司;虽然没给他介绍客户,但那时候他握着的客户也不多;虽然没让他在三个月内转正,但那时公司正准备裁员,能留下来实属不易……小张突然觉得满心愧疚,可惜这几年,他见了师兄连招呼都懒得打,两个人早已形同陌路……
你不了解别人的生活,每个人和你一样,也有很多的“不得已”,并不是他不考虑你,不惦记你,而是生活的网千头万绪,总有那么个眼前的情况,让你的情况不得不退在第二列,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以宽大的心胸体谅,而不是以狭隘的自私为友谊设限。当你对别人“有所求”时,却不能理解对方,体谅对方,难怪“求不得”。
信任必须与宽容相辅,才能加深它的内涵,才能成为一种坚实的力量,对你产生真正的正面影响。我们必须试着进入他人的生活,他人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能力允许的时候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不是整天只想着他们能帮自己什么,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没帮自己什么,这个朋友还要不要继续交往……
想要得到关怀,先去关心别人;想要得到真诚,先去信任别人;想要得到朋友,先去做朋友应该做到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种标准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而信任也会进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依靠,让我们在漫漫人生长路上,再也不会孤单。
02.有防人之心,戒疑人之举
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的难测,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深入的体会,我们几乎对每一个走近自己的陌生人都会提起戒备之心,揣测对方每句话每个表情的目的;也会对身边的人心生疑窦,想要查明对方的每一个行动,有时候,忍不住就想试探一下他人。
一对闺蜜在咖啡店聊天,聊到各自的男朋友,她们巨细无遗地说着自己与男朋友的感情,也说着他们未来的打算,不免也说起各自藏在心里的担忧:身边的这位男朋友,真的值得托付终身,真的值得信赖吗?如果有更好的女人出现,他们还能保持忠贞吗?
终于,她们决定做一个实验,她们买了一张新的电话卡,冒充暗恋者给各自的男朋友发短信,想要看看男朋友的反应。如果男朋友根本不予理睬,或者冷静地拒绝,她们可以相信日后的爱情生活将会是一条玫瑰色的康庄大道;反之,如果他们表露了兴趣,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女生,那么,他们很可能对爱情产生了厌倦,也说明他们花心的本质……发了短信后,她们忐忑不安,像是在等待法官的审判。
一条短信很快回了过来,其中一位男朋友按捺不住好奇心,他想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每天都在图书馆偷偷地观察他,他有兴趣知道这个女孩的年龄,专业。在短信地来回传送中,他甚至根本不提自己的女朋友……被“背叛”的女孩勃然大怒,抓起电话,直接和男友提出分手,毫无余地。
另一个女孩很庆幸,到了晚上,她见到自己的男朋友,诉说自己对他的考验,以及对结果的满意,男友面无表情地听她说完,向她提出分手,理由是“我不能接受不相信我的人”,任凭她苦苦哀求都不为所动。
最后,这对闺蜜再一次坐在咖啡店,她们发着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试探,这个词本身就充满诱惑性,试探别人一次,看看他们是否像自己说的那样值得信任,看看他们是否像自己想的那样可以托付,如果他们没有通过考验,那自己就不必再付出感情……这种想法简单草率,得到的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让自己对世界充满怀疑。
因为你能想到的试探,针对的是人性固有的弱点,又不会拿真正的大事当做考验,要知道,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多数人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并不认为小小的“背叛”是真的背叛,充其量是思想上的一次“开小差”。如果有人拿同样的事考验你,你说不定也会在虚荣心、好奇心的驱动下,落入别人的陷阱。
何况,“试探”本身,就是个充满怀疑的举动,你不放心对方,才会去试探,一旦对方知道你的目的,他们不会为自己通过你的“考验”而高兴,只会为你竟然怀疑他们的人品而愤怒,甚至对你这个人产生否定的看法。
卢达听说过有种疾病叫做“社交恐惧症”,他觉得自己就是患者,尽管他已经是个出社会三年的职员,但对于社交,他总是有种排斥的感觉,也从不参加同事之间的聚会。每天一下班,他就会尽快回到自己租的房子,一秒钟都不想留在单位。
他从小性格就孤僻,因为身材矮小,他常常受到同龄孩子的嘲笑和欺负,对于接近人,他在心理上是惧怕的,抗拒的,这种现象到了高中才有所改善,但也仅仅改善到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看上去不那么“异类”的程度。他一直没什么朋友,也不打算交朋友。
他的父母总希望他能多多参加一些人多的活动,也总劝他找个开朗的女朋友,改善一下自己的心态。可是,卢达对他人打从心底里有一种深深的不信任,即使有人主动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知如何回答,甚至不想回答,久而久之,他又成了他人眼中“不爱搭理人”、“清高”的“怪人”,他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
有些人对人际关系有一种恐惧感,认为世界上的人都是别有用心,全都不可信,这种心理太过严重,就会患上“社交恐惧症”。对亲近的人尚且要诸多考验,对陌生的人,我们更难放下提防,甚至到了步步为营的程度,像惊弓之鸟,以惶恐的眼神看待世间的一切。
过度防备就像一道墙,挡住了别人亲近的脚步,挡住了机会之神的降临,也让自己只能远距离地看这个世界,看到的一切都不真切,根本无法了解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不要轻易怀疑别人,除非对方跟你有利益分歧。让生活陷入无止尽的猜疑中,只会让你疲惫,不如容忍一些他人的“小动作”,试着让自己达观一点;不要轻易试探别人,因为那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当你试探别人时,你们的情谊已经悄无声息的瓦解。
别让“看不见的墙”将你自己包围,让所有人都不能靠近你。真正的考验来临时,你自然会知道谁是知交,谁是过客,为什么有人愿意视你为知交?因为你的魅力,你曾经的帮助,更因为你在生活中付出的真诚与宽容,让他们对你产生信任,且不愿辜负你的信任。
03.知交,不能在千里之外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拒绝他人好意的经验,我们认为人情债是一种负累,我们有的时候斤斤计较得到失去,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不亏”,只是不想欠人太多。这种行为本身,仍然是对他人的一种“防备”,一种有限度的真诚,一种没有太多根基的信任。正因如此,我们常常没有安全感,常常觉得世界上能称得上知己的人,太少也太难得。
贝贝从美国回来,十年的时间,她没有踏过故乡的土地,想念之情已经溢出心间。这次回家,她最想见的除了父母,就是小学时的几个好朋友。她想起从前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恨不得马上见到那些朋友。
可是,再见的情况却和她想象的很不一样。在她的邀请下,朋友们都来了,可她却觉得说不出的陌生。经常和她一起淘气的玩伴有当了妈妈的,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孩子,眼睛里只有孩子是不是冷着了热着了;有的刚刚考上博士,眼神有些清高;有的当了几年公务员,满脸的不得意;有的做买卖发了财,说话忍不住一股炫耀劲……越和他们聊天,贝贝心中失落的感觉就越严重。
聚会散场后,贝贝对爸爸说了自己的感觉,爸爸说:“这些年你是不是根本没联系过他们?”贝贝说:“对啊,我太忙了,很少联系他们。”爸爸说:“所以他们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不知道,他们也找不到你,你们哪里还能有什么熟悉感?”
“可是不是有那种分开几十年,见了面还和以前一样的朋友?”贝贝着急地说。
“不对,那只是因为你们有共同的回忆。”爸爸说:“如果你和他深谈下去,就会发现对方早就变成了陌生人。比如,你说你有一个朋友已经当了妈妈,她结婚的对象你知道吗?她怀孕的过程你知道吗?她生产的喜悦你分享过吗?你什么都没做过,只看到一个人由你的玩伴变成了一个母亲。但是,如果你一直和她保持联络,就会知道这些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才会不论什么时候见面,都和以前一样。”
贝贝很想说点什么反驳父亲,却发现她根本无法反驳。经过数天的接触,她也发现自己很难修补与旧日朋友的关系。现在,她又要去她工作的城市,她决定,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常常联系”的人,这才是一个朋友的本分……
距离从来都不是美的前提。“距离产生美”需要在“距离”之前加一个定语,就是“适当的”,不然就会产生“距离有了,美没了”这种局面。我们渴望别人的信任,也渴望身边有值得信任的人,却很少去想想:信任究竟从何而来?
关于信任,很多人存在一种幻想,认为它就是一种感觉,有时候我们会对陌生人没来由的信任,因为对方长着一张忠厚的脸,或者说了一句贴心的话,或者对方的好名声。但是,陌生人间的信任终究是有限的,能让我们依靠最多的,终究是亲友间的信任与支持。亲情是斩不断的血脉连成的,朋友之间,却没有这层保证,更需要你多多留意。
不要把信任当做一种概念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切实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也需要你细心栽培,人与人哪有没来由的信任?都是一帮我一把,我帮你一下,在互相扶持中了解了彼此,承认了彼此,愿意与对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在任何时候对方都不会不顾自己。这种踏实的感觉,才是真正的信任,这是岁月的累积,也是情谊的累积,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它才能结实得没有缝隙,让你的怀疑无从产生。
信任一旦开始沉淀,有时候可以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不要以为把它放在那里它就会生长,你需要经常为这份信任增加一些东西,这就是对对方的了解与关心,你应该知道对方的想法,对方在做什么,即使你们的联系并不多,也要让他在需要人倾诉的时候想到你,而否则,信任怎么能生长?信任,需要用心,再用心。
当你想信任一个人,当你想被一个人信任,记住,不要将对方放在千里之外不闻不问,他需要你的关心,你需要他的支持,即使你们有距离,也应该让心灵像从前一样贴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4.真相不在他人的口舌上,而在你的眼睛里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被动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等待,而会主动拓展人脉,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通过别人来了解想要认识的人,道听途说,是我们了解陌生人的最主要的方式。但我们也发现,别人说冷漠的人,常常有颗火热的心;别人说傲慢的人,实际上有点自卑;别人说热情的人,有时十分虚伪……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扭转最初的观念,才能真的认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