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客观情况和敌情变化来确定我军应采取的作战态势,灵活作战,所采取的行动措施,高出于众人一筹,众人就会看不透,即使把胜利的结局告诉众人,他们也不了解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尽管众人知道我军所以胜敌的作战外部形式,用了哪些可以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却不知道我军所以能克敌制胜的内部谋划奥妙所在,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些作战方法的。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每次战争都不是重复使用以往的战法,而是根据敌情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战法也就变化无穷。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迈向未来的脚步若是循规蹈矩,便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在作战中,指挥艺术在于懂得没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每个情况必须当一个全新的问题来研究,力求作出全新的答案。”一般说来,即使打了胜仗的经验,也不应重复使用,而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新的对策。
在此,“战胜不复”,从战术、战役范围理解,意在因敌之变,灵活机动。这里所讲的“不复”,并非指对一般战术原则和谋略思想的改变,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具体运用战法上的变化。自古以来,兵家采用设伏、奇袭而获胜的战例屡见不鲜。但每次在设伏和奇袭的方法上都各有所不同。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暗渡陈仓、围魏救赵之类的谋略思想,兵家不知反复用过多少次,但凡能用之获胜者,就在于适其时,合其情,活用其法。所以说,战胜不复,不是说前人的经验不可取,而是要防止不分时间、地点、情况,一味照搬“复制”前人的具体作法。
“创新者生,墨守者死。”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也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求得发展,要有变化就需要创新。
蒙牛就是一个采取反“常”的策略发展壮大起来的国内知名企业。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上一片荒地中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短短的六年时间,蒙牛以“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摇身一变,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乳业顶级品牌。它是如何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使得尽人皆知,又是怎样在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压力之下跻身全国乳业前列的呢?原来,蒙牛深知“借势”的作用,在自己很弱小时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树立了超越的目标。
最初的蒙牛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企业,钱少、名小、势薄,更为残酷的是,蒙牛与伊利同城而居。在狮子鼻尖下游走,在巨人脚底下起舞,在鲁班门前耍大斧,行吗?事物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蒙牛学习的榜样。伊利不正为蒙牛提供了后发优势吗?好,那就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于是,蒙牛的借势之作腾空而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这是世人皆知的,可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产品推向市场前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身后,一起步就跨到了第二名的位置。目标明确了,创意也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传播出最大的效应呢?
经过详细地考察和比较分析后,孙先红认为在呼和浩特花同样的钱,路牌广告的效果比电视广告还要好。当时在呼市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孙先红就用“马太效应”策动益维负责人:你的广告牌长时间没人上广告,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做上三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买引得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
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的发布权,发布期限为三个月。媒体有了,怎么发布?用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喜庆,红色最惹眼、最醒目。不能陆陆续续上,必须一觉醒来,满大街都是。不呜则已,一鸣惊人。
1999年4月1日这一天,人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并注明“发展乳品工业,振兴内蒙古经济。”
一石击起千层浪,夺目的广告牌吸引了无数探寻的眼睛,角角落落流转着不约而同的话题:“蒙牛”是谁的企业?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工厂在哪儿?声言创“第二品牌”,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这样一来,人们认识了蒙牛。
蒙牛能够做到在短时间让人认识、了解,最终认同它的理念,不仅仅是由于强大而巧妙的广告攻势,更得力于蒙牛向乳业巨人伊利的借势。如果没有伊利的“第一”,蒙牛也就无从想出“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蒙牛整个造势过程,都是以伊利为标竿的,无论是以蒙牛的“前辈”,还是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出现,重要的是最终蒙牛高高地站在了伊利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战胜不复”用于管理上,就是每一阶段的成功,都不是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着市场发展,不断变换自己的对策方略。
营口洗衣机厂于1984年初,得知日本研制出一种新水流洗衣机,洗净度高,不缠衣服,便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试制。1985年第一季度,该厂就将五种新水流洗衣机投放市场。1984年秋天,该厂准确地预测到单缸洗衣机在城市市场已经“退热”的行情,立即将原有的全套单缸生产技术设备,以1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单缸洗衣机尚属畅销的西北地区的某家工厂,而本厂则全力以赴生产双缸洗衣机,既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又掀起了生产热潮。
事实有力地证明,拘泥不变,安于守成,是商场竞争之大忌;而审时度势,先知先变是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法宝。本溪矿务局矿材厂综合企业公司的一位经理带领待业青年办厂。这位经理善于观察市场行情,留心社会需求,善于从社会的变化中做生意,求发展。当社会上做沙发的人多,弹簧奇缺时,他就投资1200元办弹簧厂,顾客盈门,当年盈利6.7万元。后来他预测到弹簧将供过于求时,他又观察到社会上做衣服难,派人到市场上了解什么样的新潮服装畅销,又改办服装厂,所产服装畅销15个省,1年赢利3.4万元。本溪能源紧张,一些单位需要省煤炉。他又帮助青年办起茶炉厂,而制造成“取暖、烧水、蒸饭”三用茶炉。这位经理后来发现本溪市商业网点少,又组织青年开办3个门市部,16个摊铺。不久,这家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300人,年产值260万元,获利润24万元的中等企业。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的谋略,然而,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识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总之,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懂得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