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我们都要面临的问题,能否处理好社交关系对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在自己的“圈里”如鱼得水,备受欢迎?很多人觉得这是以个复杂且让人无从下手的问题。其实,了解对方的心理,“对症下药”是关键。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心理学上很流行的现象——首因效应。
“首因”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把第一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称为“首因效应”。毋庸置疑,第一印象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而且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人们求职、工作、交往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良好的第一形象可以说是人们开拓陌生市场至关重要的名片,失去它,就有可能失去即将抓住的机遇。
比如说新官上任烧的三把火,之所以要烧这“三把火”,为的就是打响上任的“第一炮”,给员工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初涉职场的毕业生也好、有经验的人士也好,参加面试,总会穿戴整齐出现在面试现场,这也是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自己的“筹码”;而成功人士在不同场合的穿戴也不尽相同,并不是为了炫富,也只是尊重场合,尊重他人,最终目的还是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从总统到平民,都会受到对方第一印象的影响。美国总统林肯想要寻找一位符合他要求的阁员,这时他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林肯见了这人一面之后并拒绝了,理由是:此人太不注重自己的外形,不修边幅的外表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虽然后来林肯知晓此人确实才识过人,这位朋友义也愤填膺的指责林肯以貌取人。但是林肯却不后悔,他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大作用,不要以“真实”、“本色”做为自己的不修边幅的理由,这些在别人眼里都不是理由。所以,人们在有能力的时候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学业、事业奠定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在第一印象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外表、声音和言谈举止。穿戴是否整齐,是否符合既定环境,这些都会给人一种下意识的感觉,对方是否可信,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个位置,是否能可以长期交往。而声音和谈吐也占有很大比例,人们在说话似的语音、语调、语速等等,会给人一个很直接的印象。而个人的举止虽然重要性不及外貌和声音,但也不容忽视。
闵震是北京某大学大一的辅导员。新生报到时,他负责接待来登记的学生和家长。每来一个学生,他都会默默观察一阵,不会多说,但是每一个学生给他的第一印象都会记在心里。其中,王辰的到来,让他“耳目一新”。
帽子歪带,上衣系了一半的扣子,七分裤上面看不清楚是油渍还是装饰。报到桌前填表格时,一腿直立,另一条腿还一抖一抖的,典型的街头混混模样,与这座享誉国内的学府格格不入。闵震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个学生,心里的印象分几乎是负分。他下意识的判定,这个学生会是问题学生,逃课、捣蛋、惹事儿都逃不了他。于是,忍无可忍的闵震不带表情的提醒他:“注意点儿形象,明天开学典礼时,穿戴整齐,腿上没有毛病,请不要再抖了。”
开学后,面对这么一个吊儿郎当的王辰,辅导员自然特别留意:他是否大一来了就逃课?是不是在班上挑事儿闹事儿、打架斗殴?而在考虑班干部候选名单时,很自然的没有把他考虑进去。
其实王辰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性格也开朗,很受同学的欢迎,就是平时散漫,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一次王辰从同学口中听说了自己给辅导员的印象,他决定痛定思痛,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于是他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举止,每次都让自己衣着整洁的出门,以前光着膀子在宿舍,出门前上有什么就抓什么往身上穿的事情再也没有了,和他人交流也一改之前吊儿郎当的样子,变得谦虚、有理。
辅导员闵震慢慢的观察,渐渐的接受了跟他印象完全相反的王辰。第二学期还让他担任了班干部和团干部,这回意料之内的,出色的学生干部工作,让王辰的形象分直线上升。
换个角度想,如果王辰在一开始就能给辅导员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也不至于成为辅导员的“眼中钉”,刚一入学的时候就能当上学生干部了。。
从故事可以看出,首因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貌上,并非长得多么清纯靓丽、灵气逼人,而是衣着、举止和言谈。
很多人性格随意,许多事情大而化之,不愿意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在购买服装上。有时,一件衣服能穿上十天、半个月。领子、袖口上的油渍已经让人看了食不下咽,自己却毫不在意,照样大大方方出门、逛街、聚会。在这些人眼里,衣服不过是遮体御寒的工具而已,跟树皮、麻布没什么区别,穿好穿坏都不能代表内在的好坏。他们的理论是“人不可貌相”,别人如果只从外表来判断自己,那就太肤浅了。其实这种想法错的很悲哀,当别人初次与你见面时,根本无法真正的了解你的内在,只能从穿着打扮上进行评价。
所以,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骨子里的性格如何,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有所发展,除了要积累足够的工作能力之外,也要为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作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