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自荐信里边,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写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比如说李白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里面,养了数以千计的鸟。而且这些都是什么?都是奇禽。很奇怪的鸟。他把这些鸟驯养得都很好。驯养到什么程度呢?巴掌一伸,这些鸟就停在他手上。养鸟的。其实你说他是真的为了养鸟吗?不是。他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一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就是这么怪,就是引起你的注意。真的有人注意他,当地的太守,觉得他是个奇才,就去请他,请他出来做官。李白说我不去。他说这叫什么呢?这叫“养高忘机,不屈之迹。”就是说你叫我来,我还不去呢?我不稀罕你。这就名声更大了。这么有才华的人,这么特立独行的人,还不愿意做官。这个品德是很高尚的。这是他说他第一个优点。
他还有什么优点啊?说自己在扬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万块钱。当然不是三十万人民币了。他干嘛花这么多钱啊?他说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救济那些落魄不得志的年轻人身上。这是什么优点?“倾财好施”。就是视金钱若粪土。特别乐善好施。这是他第二个优点。
第三个优点,也比较重要。叫什么呢?叫“存交重义”。就是够朋友。他举个例子,说自己有一个朋友,跟自己一起,在洞庭湖上游览。结果这个朋友突然得了急病去世了。去世了怎么办呢?他就到处借钱,把这个朋友暂时先安葬在洞庭湖边上。过了好些年之后,他又回来为这个朋友迁葬。把这个朋友的尸骨。从坟墓里边弄出来之后,装在口袋里面,自己背着,背到这个朋友的家乡去,然后给他葬在家乡。他说这个我够朋友。这说明什么?我讲义气。这是他第三个优点。
他就是前面先说自己身世不凡。再说自己行为不凡。然后中间有一小段,得说那当官的不凡。他给人家写自荐信啊,他得夸对方。夸完了以后,到结尾的地方,口气就全变了。口气为什么变呢?比如说他给当时安州,就是现在湖北省的安陆县。安州长史,相当于安陆县的副县长,写的一封自荐信的结尾,口气就不一样了。他说什么呢?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写得挺长,什么意思啊?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前面给你说了那么多好话,我推荐我自己。如果你在我跟前,还耀武扬威的,还不吃我这一套,不拿我当回事,那对不起,我还是很有礼貌的。他说什么呢?说“再拜而去,膝行于前。”就是我在您跟前作个揖,我再给您拜一拜,表示最后的礼貌。然后我就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去哪儿呢?“西入秦海,一观国风。”“西入秦海”指的什么意思?就是到长安。首都长安去,寻找我的政治机会。那对不起,我就永远不会再跟您见面。这个意思说俗点,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是你知道他这个信是写给对方,人家还没有给他办事呢,他就这么威胁人家。这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现在说这个人也狂了。其实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一种总的精神状态。它里边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很重要。就是说说什么呢?“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用的是冯谖的典故。春酒战国的时候,有所谓战国四公子。其中有一个人叫孟尝君。这个人喜欢什么呢?招致天下名士,养了三千门客。这三门客里边有等级。有高级门客,有中级门客,有低级门客。这个冯谖拿着一把破剑,穿得破破烂烂的,来投奔这个孟尝君。孟尝君一看,这个人这个样子,下等门客。结果冯谖抱着这把破剑,弹着那个剑唱啊。第一天唱什么呢?宝剑宝剑,咱们回家。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肉吃。有关人士反映给孟尝君。他要肉吃。是不是还有点本事啊。行,给他。吃肉吃了几天。又弹宝剑。说什么呢?说宝剑宝剑咱们回家。为什么呢?出门没有奔驰车。没有车马。一反映,孟尝君说这个肯定有内秀。给他奔驰。有奔驰车了。又弹,第三又弹,说宝剑宝剑咱们回家。这次说什么呢?说没有人奉养家中的老母亲。孟尝君一听,这个人肯定有奇才。所以用了一笔钱,把他的老母亲给安置好了。这回他不弹了。我们都知道,后来冯谖在孟尝君最关键的时刻,帮了他很大的忙。可以说挽救了孟尝君的政治生命。
画外音: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冯谖归附孟尝君之后,借孟尝君的名义,在孟尝君的封地,为其赢得当地人的民心。后来,齐王听信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到了齐王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去。政治上失意的孟尝君,在封地却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欢迎。此时,众多的门客,离孟尝君而去,只有冯谖一直跟随着他。并且以“狡兔三窟”的做法,让孟尝君重新获得了齐王的信任。最后为相数十年,而相安无事。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成为人们千古流传的美谈。
康震:
(李白)他用冯谖实际上就是做比喻。就是我拿着我这把剑,我还就不信,没有个地方弹,没有个地方听。他就有这个自信。其实要说,写这种自荐信,也不是李白自己的发明创造。关键是李白的这些自荐信,代表了当时盛唐是,那批知识分子普遍的一个精神面貌。什么精神面貌呢?就是我求你的时候,权宜之计。我说点软话,我说点权宜之计的话。但是你要说安全使我的人格屈服,来求你做事,那绝对办不到。归根到底,就是说他说软话,说权宜之计的话的目的是什么呢?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盛唐时代的,有时代的性格。知识分子的身上,反映的是时代的性格。李白是他们里面,最典型的一个代表。
画外音:
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挥洒自如。当然,这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也与他远大的志向有关。还与他无人可比的文学才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与他心中的政治神话有关。这个政治神话是,李白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超一流的天才诗人,而且是一个超一流的大政治家。所以,李白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神话。公元742年,游历多年的李白,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实现政治神话的机会。他的梦想,似乎就要变成现实了。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康震:
李白他不是说,他自己要想当作家的。他不是靠这个吃饭的。归根结蒂,他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这才华对他来说,是要干嘛呢?是作为一个,成为一个政治家的敲门砖。因为他诗文做得好。名誉布满天下。他靠这个东西,是要为自己进身仕宦,当一块敲门砖。所以李白成天就有这样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皇帝才能来找他。像周文王来找姜太公一样。他觉得,如果做了宰相,唐代的历史,就在他的手中翻开新的一页。他天天在做这样的梦,这种梦等了很长时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给他等来一个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呢?唐玄宗的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这一年李白多大?四十二岁。唐玄宗下了个诏书。这个诏书是什么内容呢?说“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翻译成白话文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个布衣,是个老百姓,做过官没有。还是说现在已经是,国家的一级官员,只要你精通儒学,或者精通文章,或者是你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你所在的当地政府,都可以把你推荐。
唐代的时候,皇帝经常下这样的诏书。这是求贤如渴,这是一种表现。关键在于,下了诏书以后,没人推荐你,还等于没用。李白,从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他自己的家乡,一直到现在四十多岁,这十来年他在忙什么呢?他只在忙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能找着一个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现在,谁来推荐他呢?他找的这个人是谁呢?我们说他找着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是跟唐玄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她是谁啊?就是唐玄宗的妹妹,他这个妹妹叫玉真公主。很奇怪。这个玉真公主跟李白能有什么关系?我们说玉真公主,她主要是因为他她是个道士。玉真公主原来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她做着公主做得好好的。可是她喜欢,他也崇信道教,她就要求出家。她做了道士以后,唐玄宗给她在长安的皇宫里面,修了一座道观,在别的地方也有她的道观。大家说公主出家,这不是有问题吗?其实在唐代,王公贵族出家做道士,做僧人的非常多。这主要是跟唐代社会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