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可以说真的是弃笔从戎了,这对长期怀有政治抱负的李白来讲, 无疑又是一次重要的机遇,那么李白参加了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还会发生什么?李白能够从这次叛乱中认清形势吗?还会有什么事情等待着李白呢?
康震:
上一讲我们跟大家讲了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的军队。加入永王李?的军队,对李白来讲,在他个人主观上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他在和平时期,有过一次机遇。就是到长安,见到唐玄宗,那就是唐代最大的头了。盛唐的时候,唐玄宗。但是,无所作为。宫里面待了一年多,就出来了。现在战争年代的时候,他又碰到了唐玄宗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有兵权。是什么呢?是当时统驭整个长江流域,军政事务的这么一个永王。所以,应该说,以李白的个性和他平时的志向,参加永王李?的军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李白,他的确是个诗人。他考虑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他的确是从具体的政治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来考量。但不免他把一个政治的行动,军事的活动,也给浪漫化了。就是你看他诗里头就没写过一件具体的事。全都是一些打比方。老把自己比成什么呢?谢东山。就是老把自己比成谢安。要不就是静胡沙。反正就是这些事都不当事。在他来讲都很轻松。可是你知道,在其他的一些诗人的诗里边,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里边,有些诗人的诗它是记录的。像杜甫就不一样。杜甫的诗纪实性很强。所以杜甫的诗叫诗史,可以当历史来读。但是,李白的诗就不能当历史来读,可以当作历史的情绪来读。它代表了一种历史的情怀。但是不能当历史的诗史来读。
所以我们说,这是李白诗歌,还有包括李白人生从头到尾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诗也是这样。我们很难从他的诗里边,看出他真正具体地落实了几件,他做过的跟政治有关的,跟他的理想有关的事情,没有。
画外音:
不管参军后的李白,能否按他所想的那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命运多舛的唐王朝,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权变动。天宝十四载,即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五日,唐玄宗在逃亡成都的路途中,将太子李亨留下,以图恢复北方。七月十五日,他在宰相房?的建议下,下发分制置诏。这个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太子李亨做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收复长安、洛阳等黄河流域的失地。永王李?,负责经营长江流域的军政事务。盛王李琦,负责江南东路,淮南、河南等地的军政事务。丰王李珙,负责河西、北庭等地的军政事务。由于唐玄宗在登基之初,就规定皇子们,在没有长大成人后,是不出阁的。也就是不能离开京城。等成年后,才能到他们的封地上去。所以盛王李琦、丰王李珙因年幼,并没有到分封地去。而是随着唐玄宗,一起去了成都。太子李亨,永王李?,分别奔赴所任。唐玄宗的这个分制置诏书刚刚发出,唐王朝内部的政权斗争,就开始了。
康震:
就是唐玄宗的诏书,就是分制置诏。这个诏书是什么时候发的呢?是七月十五号发出来的。可是,在七月十二号,在灵武,灵武是哪个地方呢?在现在的贺兰山麓东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一带。在这儿,当时的太子李亨,自己宣布继位。他自己当皇帝了。而且改了年号,改元为什么呢?改元为至德年。因为当时是什么呢?天宝年,改为至德。尊他的爸爸为太上皇。这个通报一直到8月12号,因为路途遥远,他在宁夏,他父亲当时在成都,这一直到八月十二号,八月中旬的时候,这个通报才到达成都。当时的玄宗,也没有办法。只好认可,默认了这个事实。
换句话说,当他的父亲,就是说(八月)十二号继承了王位之后,他的父亲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七月十五号的时候,依然以皇帝的名义,发布了分制置诏。那样一个命令。但是等到八月中旬的时候,他默认了这个事实。到八月十八号,一个礼拜以后,唐玄宗派他的心腹大臣,叫韦见素、房?,就刚才提到的房?。还有一个人叫崔涣。派他们三个人,将自己的传国玉玺,就是代表皇帝权威的印章,就交给了李亨。正式地将皇位传给他。
画外音:
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二日,也就是唐玄宗下达分制置诏的前三天。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皇帝位,改元至德。尊唐玄宗为“上皇天帝”。八月十二日,灵武即位的通报到达成都,唐玄宗只好承认现实。而此时最尴尬的,还不是唐玄宗,而是李亨的弟弟永王李?。玄宗的分制置诏下达后不久,李?就从成都到达襄阳江夏。开始招兵买马、筹措军备。这期间他的哥哥李亨,却已经成为了皇帝。这时的李?会有什么反应呢?
康震:
关于李亨和唐玄宗之间的矛盾,以及李亨如何巧妙地利用这次机会,继承了皇位。我们今天没有时间讲,但这显然,是李亨蓄谋已久的一个动作。因为什么呢?因为唐玄宗长期以来,对他这个太子,很不满意。而李亨一直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所以当时没有跟他的父亲去成都,而是留了下来,整顿中原的事务。他父子之间的矛盾,以李亨继承了皇位,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为什么呢?那个分制置诏发布的时候,说太子领一部分兵,永王领一部分兵,盛王领一部分兵。丰王领一部分兵。太子虽然是天下兵马元帅,但是他只掌管什么呢?整个北方事务。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太子变成皇上了。皇上是什么呢?就没有什么分管不分管的。天下全都是我的。所以那个分制置诏,对于李亨来讲,就失去了实际的功能。失去了效果。而当时的永王李?对他来讲,因为我刚才讲,那个盛王和丰王,实际上都没有离开成都,所以不可能对他构成威胁。在当时除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军队,对李亨构成威胁之外,那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他的弟弟了。就是永王李?。
应该说父子之间已经如同敌国。兄弟之间就更不用说。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讲,一方面存在,跟安史乱军的作战。另一方面,李亨跟他的父亲,李亨跟他的弟弟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而且是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个是交错在一起的。你想想看,李白当时要有我在这儿,讲这么清楚的话,他不会犯这个错误。而我也是读了那些历史书以后,才慢慢清楚的这些事情的。这个很复杂。一般的人怎么可能知道呢?而对于李白来讲,他刚从庐山上下来,他参加这个军队,很正常,但是这个背景并不正常。
那么李?到底是个什么人?其实说起来李?跟李亨的关系非常的近。他是唐玄宗的第16个儿子。但是他小时候他的母亲早早去世了。是由谁养大的呢?是由李亨养大的。就等于说长兄如父一样。长兄从小就把他抚养大。经常喜欢抱着他睡觉。说是他的弟弟,跟他儿子也差不多。我说的意思是感情其实很好。那么感情再好,一旦政治利益上发生冲突,那就也好不到哪去。
画外音:
永王李?,在太子李亨即位后,继续按照唐玄宗分制置诏的意图,经营长江流域的军政事务。并迅速成为长江流域,一支巨大的军事力量。新皇帝李亨,绝对不能容忍李?,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存在。他命令,李?离开军队,回到成都,侍奉玄宗。李?拒绝了。一场兄弟之间的战争,就要爆发了。而此时,李白还在李?的军队当中,双方的厮杀,将给李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康震:
那么在当时,天宝十五载的七月份,李?就离开了成都,因为他父亲要派他到江南来负责整个长江流域的军政事务。他七月份到达了湖北的襄阳,九月份到达了江夏,然后史书上记载说,他招募勇士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破用巨亿。”换句话说,他到处招兵买马,收敛钱财,钱财达到巨亿,就是以亿计。都堆在哪儿?江陵。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省的江陵县。
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都是谁写的呢?都是后来宋代人,或者五代人写的唐史。他们要维护的是谁的利益?他们当然要维护唐肃宗,因为唐肃宗是正宗的皇帝。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在史书上写的时候,说他这么强大。叫“遂有窥江左意”。就是说他有活思想了。他想占据金陵,占据广陵,就是扬州。以此为据点,来扩大他的势力。史书上说了一句话说“肃宗闻之,诏?令还觐上皇于蜀,?不从。”唐肃宗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给他下了一道诏书。因为当时唐肃宗已经是皇帝了。说你现在回四川去陪爸爸去,把你的兵权都交出来,陪父亲,回到成都去。李?不从。李?不从,他的儿子,李?的儿子叫李亻易,。这个字怎么写呢?单立人过来一个容易的易。这个人刚愎自用,但是史书上说,喜欢作乱。其实也不是喜欢作乱,他可能自己也想当皇帝,但这就无从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