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2700000029

第29章 徐 鲁:一九七八年的文学时光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杜甫

湖北省Y县,是鄂东南地区最大的一个县份。Y县一中又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完全中学。校园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据说那是民国多少年的一个什么书院的旧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培养过不少留日、留英的学生,素以理科教学最有影响。人称整个鄂东南一带,最好的数学老师、最优秀的理化老师,都在Y县一中。到了我插班的这一届,文理科也在毕业班里分开了,而且理科占了绝对的优势。整个毕业班共十一个班,理科就占了十个,最后一个班(十一班)是文科班。然而在这个文科班也不可小视。我的班主任白老师说,它是精选了这一届的“文科精华”组成的一个班,个个都是“握灵蛇之珠”,人人都是“抱荆山之玉”的。

当我把从山东带来的高一时的作文本交给白老师看时,他大概是一眼看出了我的所谓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所以不由分说地就“要”了我。而我听他介绍了新学校的情况后,也不禁为自己进了这唯一的一个文科班而自豪。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总算没有给白老师、给这个文科班、给我的新的母校丢脸。二十多年后,母校甚至还因出了我这么一位校友而觉得光荣和骄傲。

大凡做学生的,只要你对哪门课程有着特别的兴趣,或者表现出了特别的天分,那么你总会赢得那门课程的老师的偏爱。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在语文方面的成绩总是很好的,尤其是作文,常常得老师的表扬。我也因此而一再获得语文老师的偏爱,可以说是深受其惠。遥远的水源一直润泽着今天的河床。

转入Y县一中不久,第一次上作文课,我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小的“轰动效应”,使得文科班的新同学从此对我这个“外省少年”刮目相看了。当然,这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白启瑞老师。是他,用一双温情的大手,轻轻拂去了那笼罩在我头上的自卑的阴云,又用他那慈爱的目光,无声地鼓励我说:你要相信啊,再小的星星也会有自己的位置和光亮。我记得那次作文课,白老师出的题目是“记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写的是自己在胶东的乡村中学失学之后,和村里的一位单身老人——我们都称他为“老哥哥”的——一起在大洼地里放猪养鸭的故事。这的确是我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的“人生哲学第一课”。不用说,我写得肯定不会是多么完美,却是动了真情的,字里行间洒下了一个贫穷无助的少年的眼泪。作文发下来时,我看见,白老师用红笔写了长长的一段批语,其中有一句,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从水管里流出来的终归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才是血。善矣哉,老哥哥!”

不仅如此,白老师还把我的这篇作文打印了出来,作为“范文”,人手一份,在讲评课上大讲特讲了一番,最后还总结道:“古人云:文如其人。通过这篇作文,我们不难想到,作者是一位经历曲折,内心世界丰富和热爱自己家乡的人。好文章总是出其真情实感,此即一例矣!”

如果说,“打印”的作文也算发表的话,那么,这篇作文可以算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了。整个文科班的同学都是我的读者。从此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了。听说,作文事后,一位女同学叶小羽对人说,我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那个“万卡”一样,内心孤独、想家、落落寡合,还有点像《白净草原》里的费嘉,纯朴而自卑。

白老师肯定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现在回想起来,他给我们讲语文课,对一些文学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那么生动,至今使我难忘。譬如他讲《哥德巴赫猜想》时,关于“**********”那一段:“……只见一个一个的场景,闪来闪去,风驰电掣,惊天动地。一台一台的戏剧,排演出来,喜怒哀乐,淋漓尽致;悲欢离合,动人心扉。一个一个的人物,登上场了。有的折戟沉沙,死有余辜;四大家族,红楼一梦;有的昙花一现,萎谢得好快啊。乃有青松翠柏,虽死犹生,重于泰山,浩气长存!有的是国杰豪英,人杰地灵;干将莫邪,千锤百炼;拂钟无声,削铁如泥。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化妆不经久要剥落;被诬的终究要昭雪。种子播下去,就有收获的一天。播什么,收什么。……”还有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手稿的那一段:“……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对于这样一些段落,白老师讲得很细,一边讲一边发出赞叹:这才叫文章啊!工整有力的对仗,淋漓尽致的排比,铿锵有力的音节……何等精彩的文笔啊!若有神助,若有神助!

现在回想起来,他那陶醉的欣赏者的神态和语气,都历历如在眼前。我还记得,他当时还告诉过我们,老作家徐迟是位精通英文的人,他写《哥德巴赫猜想》是先用英文写成,然后再自己译成中文的。而且为了写好数学家,作家自己也苦攻了一番高等数学……——那时候,白老师和我怎能想到,十几年后,我竟能作为《哥白巴赫猜想》的作者的助手,几乎每天都可以面对面地听他谈创作,谈生活经历,谈高科技了——正是从白老师那里,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徐迟”这个名字,而这个名字,也将要影响着我今后一生的创作——这里且不说了吧。我有时想,这其中莫非果真有什么缘分存在?

除了《哥德巴赫猜想》,我记得印象很深的还有白老师给我们重点讲过的课文《包身工》《长江三日》《古战场春晓》等现代散文名篇。讲《包身工》时,他有意或无意地让我们记住了这样的一些句子:“……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多有力的语言啊!讲《长江三日》时,我首先记住的也是作者引用过的那些诗一般的语言,如“前进吧!——这是多么好啊!这才是生活啊!”“天空啊,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在于佛龙克,用得着我来跟它们告别?不,它们会跟着我走的,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会跟我同在!”实在是,这样的语言本身是极其精彩的,而白老师又把它们的美赏析到了我们都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地步了。受着这样的语文课的熏陶,我们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对文学发生了兴趣。我应当承认,我以后能逐渐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与白老师的影响不无关系的。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

我还记得,有一次,当白老师得知我们许多同学都在竞相传抄着普希金的诗、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的时候,他似乎很高兴,带着欣赏的口吻,学着《哥德巴赫猜想》里那位高中老师的语气对我们说道:“有志者事竟成啊!真的,昨天晚上我也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不,有好几位同学,都成了作家,成了诗人……可不得了啊!”他的话说得我们都相视而笑。那一天,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诗”的气氛。大家都在谈论着和憧憬着白老师的那个美丽的梦。那一天,我的内心里也确实有一种什么东西在涌动,使我对未来,对自己的前程,突然有了强大的信心。

和别的语文老师不一样,白老师似乎从来没有限制过我们看课外书。这大概也是那时我们班上特别盛行传看一些文学书,甚至是“手抄本”的一个缘故吧。不少名著,我们读得津津有味。白老师自己也爱看一些文学作品,我记得那时候他订了一本《人民文学》,上面正连载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他自己每看完一期,就介绍给我们看一看。当时不少有名的小说如《东方》《彩云归》《蓝蓝的木兰溪》等,我都是从白老师订的《人民文学》上读到的。

一九七八年暑假,我还从白老师那里借到了一册《曹禺选集》,第一次读话剧剧本,感到新奇无比。《雷雨》和《日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有多次机会重读《雷雨》和《日出》,但都没有这第一次阅读它们时的快意与激动。依我当时的年龄,似乎还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些作品在揭示人性、揭露旧世界的虚伪与腐朽上的深刻与真实,但我偏偏就读得那么投入,并且为之激动和兴奋,直到今天想起来仍然恍若昨日。

现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头脑里,已经没有“手抄本”这个概念了。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就许多书籍,尤其是文学作品来说,似乎再无什么“禁区”“禁书”可言了。再加上复印技术的进步与普及,许多你想看的东西,即使你无法买到,但只要能借到,一夜之间便可以重新复制出一册甚至多册来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当中学生的时候,却是十分热衷于“手抄本”的。那时候的“手抄本”也真是多,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越具有诱惑力。倘若放到今天来看,那些“手抄本”其实是没有什么的,根本用不着弄得那么神神秘秘,竟然吸引着我们背着老师和家人大抄特抄,就像《爱的教育》里的那位小抄写员一样,于夜深人静之时,秉烛疾书,抄抄读读,如痴如醉,再加上一点儿紧张和好奇,往往抄得不知东方即白。

一九七八年前后,正是一些“手抄本”大行其道的日子。因为我是住校生,所以“手抄本”在寝室里更是流行。几乎每个同学的枕头套里、衣箱底下,或者褥子中间,都藏着几本或薄或厚的“手抄本”。用不着隐瞒,似乎也不必脸红,当时我的枕头套里,就藏过好几册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最早抄过的几种“手抄本”,是从叶小羽那里借来的,都是当时难得看到的文学作品,是好书。包括长诗《茨冈》在内的《普希金诗抄》《裴多菲爱情诗抄》和《海涅诗歌选集》。还有一本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作家丁玲的作品,我们都当作者是“莎菲”)。记得我还和一位成家琪同学分工合作,抄写过一本完整的《包法利夫人》。我从第一部开头的“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校长走了进来……”抄起,一直抄到第二部结束:“……他们在圣·爱伯朗胡同口分手,这时教堂的钟正打十一点半。”成家琪则接着抄完第三部。成家琪的钢笔字当时是我们班上写得最好的,且写得又快。后来他果然在硬笔书法领域出了些成果。——抄手抄本抄出一个书法家,这可是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过的。后来我们一起谈起来,还会开玩笑地说:“文科班上的同学字写得好,都是因为抄‘手抄本’抄的。”毫无疑问,这些手抄的外国文学作品,对我以后的爱好文学,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起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几本“诗抄”,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半部《包法利夫人》则归了家琪。

七十年代社会上流行过一些“********”的“手抄本”,如《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和《塔姬》等。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手上也有。这是校方所严令禁止传抄的。不过,东西越藏得严实,就越是能招来“窃贼”。用李瓜的话说,就是:“偷吃的肉,味道最香!”结果,我们班上还是有不少同学读过或抄写过这几本“禁书”。好在它们都不长,《少女之心》,只有六千字吧,《曼娜回忆录》也只有万把字,抄起来非常快。《少女之心》我没抄过,但《曼娜回忆录》我却花了半个晚上抄了一小本,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当时这样一些涉及“性”的“手抄本”,确实给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带来了一些神秘和紧张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是唤醒了我们的那种沉睡的意识的。至于社会流传的,说有不少少男少女看了《少女之心》经不起诱惑,最终失身或堕落……我想,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就我自己,第一次感到了什么是“性的冲动”,就是在读了《曼娜回忆录》的那一个深夜里。

《第二次握手》这部长篇小说,在七十年代也曾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过。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归来》。当时传说这是一部“****小说”,校方也曾严令禁止传抄的。不过到了一九七八年春天,还没等我们找来“手抄本”,当时的《中国青年报》已经公开连载这部小说了,作者是张扬。我们班上有一份《中国青年报》,报纸一到,因为大家都想先看,所以班长李涛就想了个办法,每天中午他来读报,愿意听的都可以来听,过时不候。《第二次握手》我们就是这样一天听一段听完的。

当时看来,苏冠兰、丁洁琼和叶玉函这几位科学家的命运纠葛和爱情故事,也真是曲折动人。我曾经手抄过其中的几封信,并且在与故乡的同学通信时,模仿过它的语言句式,直到今天还记得。如“面对着重重困难和矛盾,我明白了自己是一个懦夫,明白了自己没有勇气去斗争、去摧毁那黑暗的、披上新式洋外衣的封建势力所强加于我们的镣铐。我只是希望在严酷的现实中寻一条缝隙钻过去,或是找一条小道绕过去。……”这是苏冠兰写给“亲爱的琼姐”的信中的句子;而“琼姐”写给“兰弟”的信,更是叫我激动不已,有好几次仅仅为了套用其中的语句,我不免为文造情:“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你!我之所以在学业上刻意勤奋,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恢复联系,或重新见面时,我的学业水平不至于比你差得太远。——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们一定能冲破人生大海中的重重激流、险滩,重新相会!一旦那个幸福时刻降临,我会怎样呢?也许我会哭,会笑,会兴奋得有点失常,要知道,我已经为漫无际涯的离别流够了眼泪……”不用说,此情此景,此言此语,正是非常适合我这个远离故土、远离了青梅竹马的伙伴而独处异乡的少年的心境的。“琼姐”的话似乎正是我想写给家乡的伙伴的话。当然,我更为他们的恋爱而感动。“琼姐”说:“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暮年,我都可以说,我的心,我的一生,是属于你的!一个人的爱情只有一次,只能有一次,也只应该有一次……如果万一是由于你不在人世了——写到这里我浑身战栗了一下——我就独身过一辈子了。……”这些话,现在看来,好像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爱情誓语,但在当时,我可是把它们奉若圭臬的。

一九七九年夏天,在我们高中毕业前夕,《第二次握手》的单行本出版了。叶小羽不知从哪里买来了一本(她办这种事儿总有办法),送给了我,作为毕业纪念礼物。她在扉页还写了这样几行小字:“愿君心君躯燃烧着热情,让我,我的身姿,我的容颜,常在君之心头。”

据说,这是十五世纪的“桦皮书”——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俄罗斯情书。而我送给叶小羽的礼物,也是一本当时很流行的小说,女作家竹林的《生活的路》。我也在扉页上写了两句话,写的是苏格兰民歌里的“老朋友哪能遗忘,哪能不放在心上”。

《第二次握手》这本初版书,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想那《生活的路》,也该还在叶小羽的书架上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理想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同样的,一代中学生也自有一代中学生的文学趣味。它们都明显地带着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烙印,或可敬可叹,或可笑可怜。回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半夜里躲在寝室里,点着蜡烛,埋头抄写“手抄本”的情景;中午不休息而早早地来到教室,听副班长给我们读连载小说的情景……我不禁为我们那时的读书热情而感动,同时也为那时的好书的贫乏而难过。

一位外国作家和教育家说过,有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或少年时代读到它,或不曾在童年和少年时为它动过真情,那么这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整个的精神就将是不健全、不文明的,是非常可惋惜的。我在想,我们这代中学生,可不就是从这样的一个充满“书荒”的年代里走过来的么!好在这样的年月正好到了我们这一届中学生为止了。在我们毕业不久,历史的航船驶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徐鲁,一九六二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一九八二年开始创作。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海豚传媒策划总监。

同类推荐
  • 新月派小全集:专等一个人(精装)

    新月派小全集:专等一个人(精装)

    《新月派小全集:专等一个人》是新月派诗选小全集中的一本,精选新月派代表诗人朱湘四本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及《永言集》中的诗歌百余首,以展现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丰富全面的诗歌面貌。朱湘擅长从古典诗词吸取养分,感情充沛,是新月派诗人代表。
  • 洞察社会人生的增广贤文

    洞察社会人生的增广贤文

    本书编排逻辑清晰,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18-24个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文【老祖宗说话】,包括原文的注释;另一部分是【过来人的故事】主要是用故事来阐释原文的内容,加深读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后一部分是【点睛智慧】相当于编者的话外音,为故事做出点评和评论,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 一片扁扁的阳光

    一片扁扁的阳光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本书收入了我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钟志清女士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表的38篇学术随笔、文章与论文。
  • 四叶草

    四叶草

    四位心思细腻,才情洋溢的作者,用心用情记录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忍耐琐碎庸常,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四叶草,执着前行在幸福的路上。
热门推荐
  • 不只是留学

    不只是留学

    本书分理性留学、全力投入、成长理念、重视设计、真切感悟、教育实话等六篇,通过真实的经历、故事和感悟,告诉读者有关留学的问题、孩子成长设计问题和教育的真实理解和把握问题。
  • 清歌漫

    清歌漫

    簌簌杨柳一行曲,悠悠箫声几多情。初识相遇天意弄,几经辗转遇良人。红尘初妆冰消融,举世无双同归。济世医德,青灯为伴,朝堂弄权,功过几许?一曲清歌歌不尽,多情总为无情伤。
  • 万界邪主

    万界邪主

    易辰带着系统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且看他,夺造化,逆天地。时光匆匆,蓦然回首节操已掉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心萌动之何为喜欢

    初心萌动之何为喜欢

    一直以来平平无奇的何雅在高中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年,在这最紧张的时期初心萌动,第一次真正的喜欢上一个人。但她又是疑惑的,小心翼翼和大大方方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喜欢呢?
  • 魔妃驾到:傲娇殿下约不约

    魔妃驾到:傲娇殿下约不约

    那日,六界大喜,最不可能成婚的殿下娶亲,那日,万丈高崖之上,一抹红衣,衣诀飞扬,青丝缠绕,阴风吹起,一抹红色在身后出现,暴怒一吼“司马绯颜,你要走。”她凄惨一笑“殿下,我定会爱你。”那日,匕首起落,她捂着心口,那颗心早已掉下悬崖,风起云涌,时空大门,即将打开。那日,他屠尽天下,用千万人的鲜血封印了时空大门,那日,他囚禁了她,那日,她斩断情丝,用千万人的鲜血解封了时空大门。还是那日,她回来了,手染千万人的鲜血,她回来为他和她的虐缘赎罪来了……那日,她的罪终于来了,不躲,扛下,三魂皆飞散,七魄,唯剩一魄……肚兜扣扣:1552859516群号:413815590欢迎入坑,这是不一样的女强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娱乐圈之演员互怼指南

    娱乐圈之演员互怼指南

    十八线小演员以为自己签约了新的经纪公司就能转运,捡到了迷路的大明星却被讹打车费,老板不管她就算了还嫌弃她体重,好不容易演个女二却为了千金大小姐成了炮灰。******许星光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要不要去买点衣服收拾一下自己呢?没钱,算了。还是回家睡觉吧。******看炮灰十八线小演员如何跟天王天后、黑帮老大、公司总裁、市井混混、房东大妈、看门大爷们斗智斗勇相爱相杀,最终步步逆袭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影后。
  • 蜀山仙侣传:仙侣奇缘

    蜀山仙侣传:仙侣奇缘

    若我恶,能换回这世间的太平,那么,这所有的恶便由我一人来承担;若我败,能换回那一霎的团聚欢欣,那么,纵败无遗;若我亡,能换回你倾城一笑,纵使人鬼殊途,便也会合睫安息。这世间,有善有恶,自始纠缠不清。天上,地下,人间,仙界,却无一能说清和制止任何事的发生;道存心中,道为天地,道,就在这字句之间。
  • 何为咒

    何为咒

    一个乡下平凡少年,却身缠魔咒。为了解开身世之谜,破解魔咒,走进了这爱恨交织的世界,用其一生经历诠释了何为'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