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排着队,面色凝重地将手中的钱投进捐款箱,一元、五元、十元……还有一些毛票。这都是他们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那位得了白血病的同学早日康复。
忽然,一个中年男人双臂吃力地夹着一个纸盒子从校外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捐款的队伍前,放下纸盒,盒子里是一沓沓小额纸币,以及一堆亮闪闪的硬币。
他不就是学校边的那个无臂小店主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识他。他来干什么?
他对负责捐款的老师说:“把这些钱转交给那个生病的孩子吧。”
老师为难地看着他:“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再说,这是我们学校内部的捐款,你就不用捐了吧?”
他坚定地摇摇头:“其实,这也不是我的钱,而是孩子们的钱啊。”
老师疑惑地看看他,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关于他和他的小店,老师们也早有耳闻。在学校两侧,开了很多小店。他的小店,卖一些书刊和文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小店的位置也偏离学校大门,属于不好的地段,照理应该没什么生意。奇怪的是,他的小店生意却比别的小店都要好些,孩子们似乎都特别喜欢去他的小店买东西,而且很多同学还都是相约着去的。为什么孩子们要舍近求远专门跑到他的店里去呢?有位老师悄悄去实地打探了一下。他佯装去买水笔,柜台里应声站起一个中年男人。问明了他想买什么后,男人伸出两只胳臂,从货架上夹起一只水笔。眼前的一幕让那位老师惊诧不已:中年男人根本就没有手,他的两只手臂从小臂处都断了,只露出两个肉球一样的东西。他就是靠这两个“肉球”,将笔对夹起来的。后来才知道,在一次事故中,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如今,他全靠这两只没有手的胳膊,支撑起自己的生活。老师恍然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们都选择他的小店买东西了。
那么,他今天为什么会来捐款?纸盒里的钱又是怎么回事?他向大家讲述起纸盒里那些钱的来历——
每天一放学,就有不少孩子来到我的小店买东西。货物都放在我身后的柜台上,孩子们需要什么,我用双臂一夹,就从柜台上夹下来了,再递给孩子。夹货物难度不大,可是,夹钱就有点难了,特别是硬币,我的双臂根本夹不起来。细心的孩子们怕难为我,往往尽量将钱准备得正好,这省了我很多麻烦,但还是少不了找零的情况。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将零钱都放在一个纸盒里,孩子们付完钱后,需要找零的话,就让他们直接从纸盒里自己拿。
有人还担心,我这样让他们自己找零,是不是太轻信别人了?但我相信这些孩子,他们不会故意从我这儿多拿钱的。月底盘点时,我却吃惊地发现,账还真对不起来了。我翻来覆去算了好几遍,账面就是对不上。你们不要误解,不是钱少了,而是多出来了。扣除成本,减去利润,账面上多出十几元钱。我是财务出身,账从来不会错的。很显然,钱是从那堆零钱里多出来的。后来,每个月对账,我都发现,总会多出一点钱,有时多出一二十元,有时多出百十元。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有点湿润。他说:虽然我一再跟孩子们说,记得自己找零钱,他们也确实自己从纸盒里拿零钱了,但每个月,我的小店还是会多出不少钱来。我把这些钱都攒了下来,这个纸盒子就是我的储蓄罐。今天,我把它们转交给你们。我不知道那个生病的孩子是谁,但我一定见过他,他也一定去我的小店买过东西。这些钱希望能帮上他一点忙。说着,他用双臂费力地从上衣口袋里夹出一叠纸钞:“老师,这点钱是我的心意。”
……他走出学校的大门,身后是朗朗的读书声。他晃晃手臂,两个半截空荡荡的衣袖,在风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