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水平研究的新进展使我们能够勾勒出动物科一级分类进化树的轮廓并且转换到动物基因的水平上,并且已经取得了大量令人惊奇的发现。尤其是有关穿山甲(就像长有鳞片的食蚁兽)的研究成果更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它是一种令人惊奇而充满诱惑的哺乳动物,看上去如同一个长着腿的松树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被列为食蚁兽和犰狳的同类,因为它的长相和行为与它们相似。但是它的基因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它实际上是一种食肉动物,在它的鳞片下面的一切就像猫、狗和熊的兄弟一样。
穿山甲共有7种,4种分布在非洲,3种分布在亚洲,都隶属于仅包含这些种类的一个目——鳞甲目,意思是具有像角一样坚硬的皮肤的动物。除了两种之外,所有的穿山甲的尾巴均具有抓握功能,这可以帮助它们攀爬树木。它们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晚上从它们的巢穴中爬出来去采食蚂蚁和白蚁。和土豚类似(但是两者没有亲缘关系),它们主要依靠气味来发现猎物,用强壮的爪子扒开蚁巢,并且大口大口地“吸食”里面的猎物。生活在非洲的巨穿山甲(Manisgigantea)的舌头能伸长到40厘米。在不使用的时候,舌头就卷起来藏到胸腔深处的一个套状结构里。它们强壮的肌肉附着在骨盆上,舌头上布满了多得惊人的黏液,由位于胸部的一个大型腺体分泌而来。它们没有牙齿,而是像鸟类在砂囊中装石子一样,把一些小石子和沙砾吞咽到胃里,用来磨碎食物。
穿山甲有一个奇特的行走方式:当慢慢行走的时候,四只脚的脚趾反背向后,爪子向下弯曲,用趾背关节着地,很像是跪着行走。当它们打算加快速度的时候,就会只用后腿,摇摇摆摆地向前行走,并用尾巴来掌握平衡。处于饥饿状态的穿山甲能够在30分钟内把一窝昆虫吃个精光。它们是非常机智的捕食者,如果一个白蚁穴过于庞大,不能一次吃光的话,它们就会把它封起来,第二天再来。
穿山甲的英文名“Pangolin”来源于马来西亚语“peng_goling”,意思是“卷曲的物体”。所有种类的穿山甲都能够把身体蜷曲成球状来保护自己。在尾巴上驮着幼仔的穿山甲,面对危险的时候,甚至也会把幼仔完全蜷裹在自己的身体里。它们鳞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跟人类的头发和指甲一样),彼此叠盖,也能够竖起并像剪刀一样闭合,可以剪断包括手指在内的所有伸到它们之间的物体。在交配的时候,鳞片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麻烦。雌性和雄性穿山甲肩并肩躺在一起,前肢和尾巴纠缠在一起,从而使得雄性可以滑动到尾部的一侧。值得庆幸的是,母体中胎儿的鳞片在出生几天后才会变得坚硬。
除了遗传上的起源外,穿山甲还有一些令人感到神秘的地方。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土著居民——莱利人把穿山甲当作一个丰产的神灵来祭祀,因为它们虽然长有像鱼一样的鳞片却能够爬树;样子像蜥蜴却能哺乳幼仔;通常像人类和其他极少数动物一样,每胎只生育1个后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些非常奇特之处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因为在整个非洲和亚洲,它们被作为祭祀的供品,它们的鳞片和身体的一些部位被用作装饰和传统的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