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上千条蚕儿挤在一只只小小的蚕匾里,一只只蚕匾又层层叠叠放在木架上,一排排木架摆满了整个养蚕房。蚕儿们感到养蚕房里实在太沉闷、太拥挤了。
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像长了腿似的,一传俩,俩传仨,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蚕房。顿时,蚕儿们沙沙地吃桑叶的声音停了下来。不论是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小如蚂蚁、浑身黑色的幼蚕——“蚁蚕”,还是睡过一觉、蜕过一次皮的“一龄蚕”;也不论是睡过两觉、蜕过两次皮的“二龄蚕”,还是睡过三觉、蜕过三次皮的“三龄蚕”,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自然,最关心这消息、说得最起劲的,要算是的“三龄蚕”们:
“听养蚕姑娘说,当我们再睡一觉、蜕一次皮——‘四龄’的时候,就要搬家,搬出这养蚕房……”
“搬家?朝哪儿搬呀?”
“听说,要搬到桑园去住,住到‘帐篷’里,过着‘天作蚕房地作匾’的野外生活,叫做‘室外养蚕’。”
“养蚕房虽然挤,倒暖暖和和的,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搬到野外住,风风雨雨,我们怎么吃得消?”
“听养蚕姑娘说,四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原是桑树上的寄生虫,本来就是野外生、野外长的。蚕儿过去能够从野外搬到屋里养,如今为什么就不能从屋里再搬回野外生长?”
“不过……我们搬进温室已经四千多年了,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娇生惯养,一下子搬到外面去,能习惯吗?”
“养蚕姑娘们说,事物总是发展的,我们也可以从不习惯发展到习惯。”
……
三龄蚕们谈着,吃着,吃着,谈着。它们吃得饱饱的,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当它们蜕了一层皮,长大了——四龄了,醒来一看,咦,四周似乎格外明亮。它们连忙抬头四望,唷,原来当它们睡觉的时候,养蚕姑娘们已经把它们寄生到野外,住到“帐篷”中去了。
这“帐篷”可真新奇:长长的,一条一条的,搭在一行行桑树之间。帐篷用竹子作柱子,帐篷顶是倾斜的,一边低,一边高。在顶上,铺着一层稀稀的芦苇帘子。透过帘子,可看到桑树在春风中摇曳。
这帐篷可真不错:微风轻轻吹进帐篷,亲热地抚摸着蚕儿,给蚕儿送来了新鲜的空气——这空气远比养蚕房里新鲜;阳光透过芦苇帘子的缝隙,星星点点撒落在蚕儿身上,蚕儿感到非常温暖——比养蚕房里还暖和;养蚕姑娘从桑树上刚采下桑叶,就放进树下的帐篷里——这桑叶远比养蚕房里的桑叶鲜嫩。
蚕儿在野外明亮、宽敞的帐篷中,高高兴兴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惬惬意意地吃着鲜嫩的桑叶。渐渐的,蚕儿感到浑身发热,脉搏也不断加快,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到了中午,太阳简直是火辣辣地烘烤着蚕儿。蚕儿简直有点受不了啦!
正在这时,养蚕姑娘来了。她们看了看挂在帐篷上的温度表,马上在芦苇上加盖了一层稻草帘子。草帘又厚又密,把阳光全都遮掉了。接着,养蚕姑娘又背着喷雾器,往蚕儿身上喷了一层清水。呵,帐篷里马上变得一片阴凉,舒服透了。桑叶上喷了水,也显得更鲜嫩可口了。
夜幕降临。晚风冷飕飕地吹进帐篷,蚕儿不禁打了个寒颤。
天空逐渐布满乌云,看样子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了。
蚕儿们心中像十五个吊桶提水——七上八下,可真害怕哪,正想喊“养蚕姑娘快来呀”,养蚕姑娘却已经来到了帐篷前。
养蚕姑娘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把帐篷严严实实地蒙了起来。她们手脚利索,动作迅速,不一会儿,桑田里便出现一排排塑料帐篷了。
顿时,冷风再也吹不进帐篷,帐篷里变得暖呼呼的。当大雨倾盆而下时,蚕儿们只听见篷顶发出急骤的“篷、篷”声,犹如鼓槌紧敲在鼓皮上,却没见半滴雨水落进帐篷里。冷风,骤雨,都无可奈何地过去了。
蚕儿们安安稳稳地在野外度过了第一夜。第二天清晨,当火红的朝阳从东方升起,养蚕姑娘们已经穿着雨鞋、披着金色的阳光来到桑园。她们把塑料薄膜卷起来放在一边,让温暖的阳光透过芦苇帘子的空隙射进帐篷。
这时,一件意外的事,却使蚕儿们吓呆了:在帐篷外边,居然出现了一只怪物。这怪物瞪着两只电灯泡般大的眼睛,长着两长两短的四条腿,浑身灰褐色,满是鸡皮疙瘩。边怪物对帐篷里的蚕儿左看右瞧,不断伸出长长的舌头,似乎想把这些又白又胖的蚕儿当做一顿美餐。
那怪物打量了半天,终于把身子朝后一甩,把粗壮的后腿用力一蹬,一下子蹦得老高,向帐篷扑来。蚕儿们一见,吓得浑身发抖,赶紧把头埋在桑叶堆里。
过了好大一会儿,似乎什么声响都没有,一切太平,蚕儿们这才慢吞吞地把头从桑叶堆中抬来。咦,那怪物竟然不见了!它们侧耳细听,这才隐隐约约听见帐篷周围那条深水沟里,不断发出“噗、噗”的水声——大约那怪物掉进了深深的排水沟里。
果然不错。养蚕姑娘走过来,用铁铲从沟底捞起那怪物,把它放跑了。
蚕儿见了,连忙问道:“这怪头怪脑的是谁?干吗放跑它?”
“它呀,叫癞蛤蟆,是大名鼎鼎的‘捕虫健将’,专门捕害虫,保庄稼。”养蚕姑娘解释道,“刚才,它误会啦——因为你们一直生活在蚕房里,它不认识你们,看到你们在吃桑叶,以为也是害虫。不过,我们早就料到它的这一着,所以在帐篷周围挖了深沟,又排水,又防着癞蛤蟆。”
“真该谢谢你们呀!我们差一点儿给癞蛤蟆当点心吃了。”蚕儿们十分感激养蚕姑娘道,“我们搬到野外,住得舒畅多了。可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太阳晒热了要盖稻草帘,刮风下雨要盖塑料薄膜,还得挖深沟排水、防癞蛤蟆。”
“不麻烦,不麻烦。比起室内养蚕来,方便多了。”养蚕姑娘笑着说道,“在室外养蚕,从树上刚采下桑叶,马上就可以扔进树下的帐篷里,随采随用,不用搬不用运,方便多了。再说,室外空气好桑叶又新鲜,你们吃了长得快,吐丝多,蚕茧产量高。现在,我们还在不断改进,使你们在野外生活得更好。”
“还要改进呐?”蚕儿们听了,以为还要搬家。
“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呀!”养蚕姑娘们说,“现在,你们到了四龄,才搬到室外来住。我们正在试验,能不能让你们从小就搬到室外——刚从蚕卵中孵出来,就搬出养蚕房!”
“好,好,从小就经受风雨锻炼,长大了身体更加健壮。这样一来,我们蚕儿的家族一定会更加兴旺,蚕丝的产量一定会更加提高。”蚕儿听了,都非常高兴。又问道,“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改进呢?”
“就从你们这一代的儿女开始。”养蚕姑娘答道。
蚕儿们在野外经风雨,见阳光,吃得饱,睡得足,日长夜大,夜大日长,没几天就又蜕了一层皮,成了“五龄蚕”了。
这时,蚕儿们要准备吐丝结茧了,需要大量营养,就非常起劲地吃着桑叶,变得又肥又大,全身白中带青,滚瓜溜圆,富有光泽。渐渐的,蚕儿的腹部变得有点透明,身体变短变粗,不爱吃桑叶了。养蚕姑娘拿来一条条稻草做成的长龙——“蜈蚣簇”,放进帐篷里。蚕儿们见了,便爬上这草龙,开始摇晃着脑袋——吐丝结茧了。这时,整个帐篷里仿佛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变得一片雪白,雪白。
蚕茧丰收了!室外养蚕成功了!
养蚕姑娘们眉开眼笑地来收蚕茧了。这时,蚕儿睡在茧中虽然有点迷迷糊糊,但它忽然想起一桩要紧的事情,赶忙隔着厚厚的蚕茧,问养蚕姑娘道:“我们这一代儿女孵出来,真的就要到室外来养?”
“真的。”养蚕姑娘笑着说,“从小经受锻炼啊!”
“好,好,太好了!”蚕儿在蚕茧里也高兴地笑了。
1977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