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棍棒教育已经过时,但仍有不少祖父母信奉“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的说法。他们对孩子要求严厉,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赞赏。然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鼓励,只有及时赞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才能给他传递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更加自信。
案例再现
李爷爷是个军人,半辈子都是在军队度过的。退休后,就在家帮儿子儿媳带孙女琪琪。李爷爷奉行军事化教育,认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让孙女成才。
为了让琪琪写得一手好字,他给琪琪报了个书法班。琪琪学得很认真,虽然刚开始入门比较慢,但渐渐地也进入了状态,字写得越来越好。对书法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然而,当琪琪每次从书法班回来把写好的字交给爷爷看时,他总是很严厉地对琪琪说:“没有一点儿进步,重新再写!”爷爷觉得,她完全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于是,琪琪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写,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爷爷严厉的批评。
渐渐地,琪琪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永远都学不好书法,对书法也越发提不起兴趣。
就这样,在爷爷越来越严格地要求和责骂下,琪琪的字写得越来越糟糕。
最后,爷爷不得不让琪琪停止了书法学习。
感悟反思
李爷爷的严厉教育,让琪琪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也彻底打消了她学习的积极性。也许正是李爷爷那过高的期望,葬送了一个书法家。其实,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成绩没有别人好,做事没有别人快,思考没有别人全面……但是,我们要看到孩子一直都在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遗憾的是,李爷爷完全无视孩子的进步,仅仅因为孩子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标准,就全盘抹煞孩子的成绩,这对孩子其实是很大的伤害。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不可否认,李爷爷很爱自己的孙女。然而“爱有方,严有度”,过于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就像琪琪在爷爷的严厉要求下,书法学得越来越糟一样。
我们做长辈的,最应该看到的是孩子的进步,而不是专门找他不足的地方。因此,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是一个小进步时,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是应该及时地赞扬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方法引导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抛弃严厉的教育作风,真心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让孩子在我们的赞美和鼓励下,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一,别让负面暗示淹没孩子。
有这样一则童话: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个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巫婆每天都会说她样子非常丑陋,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别人看到她的样子害怕,不敢逃走。有一天,一位王子在塔下看到了公主美丽的面容,惊为天人,把她救了出来。直到这时,公主才在镜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丑。
巫婆的话对公主其实就是一种负面暗示,也许我们很多长辈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我们总是拉着自己的孙辈对外人说:“我孙子很笨,像他爸。”“我孙女胆小,什么都不敢做。”……也许我们认为这是自己谦虚的表现,却不知道,淹没在这些负面暗示中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会渐渐深信自己确实很笨,确实很胆小……
因此,不要“谦虚”地在他人面前贬低孩子,应当少给孩子一些责怪,多给他一些鼓励;少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多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这样,孩子的小毛病才不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跟随他一辈子。
第二,欣赏孩子做事和学习的态度。
我们总是会用结果来判断孩子是否有进步,往往忽略了过程。比如,我们总是会根据孩子的分数、孩子取得的名次……判断他是不是有了进步,反而忽视了他学习和做事的态度。
像案例中的李爷爷,他完全忽视了琪琪在学习时认真的态度,只根据他所看到的“不理想”的成绩,就否定了琪琪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其实,如果我们能看到并赏识孩子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这会让他保持良好的做事和学习的态度,并因此而获得成功。
第三,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为人长辈,自然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盼着他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然而我们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失望。
其实,孩子时刻都在进步,只是我们要求太高,所以看不到他的小小进步。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孩子。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赞扬和肯定,这将会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