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以便走进孩子的心灵,随时掌握他思想的脉搏,引领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总希望孩子对我们无所不谈,结果却总是发现孩子很难向我们敞开心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引导他说出心里话。
案例再现
晚饭后,奶奶带着6岁的孙女出去散步。奶奶问孙女:“如果我们现在口渴了,而我们又没有水或饮料,但你的包里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
孙女想了想,回答说:“我会一个苹果都咬一口。”
奶奶听了有些吃惊,她以为这表现出了孙女的自私。但奶奶端详了孙女一下,发现孙女一脸的真诚。奶奶想:我需要知道孙女真正的想法,还是听一听她的心里话吧!
于是,奶奶耐住性子问孙女:“为什么呢?”
孙女说:“我要把最甜的那个苹果给奶奶吃呀!”
奶奶听到这儿,眼眶有些湿润。她不禁庆幸,自己让孙女说出了心里话。不然,若是只听见前半句,就会误解了孙女,就会伤了孙女的心。
感悟反思
我们不能随便推测孩子的想法,而应该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声。
其实,孩子的心理并不复杂。如果我们只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告诉孩子要如何做、不要如何做,甚至限制孩子的行动,孩子就非常有可能不愿意向我们说出他的内心所想。而孩子的表达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而能够说出心里话的孩子,其内心就不会有感情堆积,更不会因为无法抒发情感而产生心理问题。
另外,孩子内心苦闷的时候,也想找人倾诉一下衷肠,我们是除他父母之外最值得他信任的人,同样是他的最佳倾诉对象。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倾诉请求,不理会他的感受,孩子就会关起心门、封闭自己。如果他内心的苦楚无法宣泄,就会影响他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孩子,让他能自己说出来他想要说的内容。
方法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时往往过于主观,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孩子觉得我们不理解他,就会把一些想法藏在心里,不让我们了解他的心事。但是我们又十分关心他,总想知道他在想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有的祖父母总爱拿出长辈的架子去跟孩子交谈,向他下达命令式的指令。如果孩子觉得我们总是高高在上,他就会感受不到平等,又怎么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呢?
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这是保持良好沟通的前提。我们要想让孩子说出心里话,就先要跟他说一些我们的心里话,孩子听到我们向他诉衷肠,他有所感触,也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陪伴孩子,培养和增进他和我们的感情。我们可以陪孩子散散步,做做运动,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书读报,和孩子交流读书感受,促进祖孙关系。这样,我们经常和孩子共同做事、共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和他是平等的,当他遇到困难或者心情糟糕时,就会向我们倾诉。
第二,孩子做错事时,我们要控制情绪。
当孩子做错事时或者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会情绪激动,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即便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是还没等他说完就指责他、责备他。我们这样做,通常就会误解他,他本是来向我们寻求理解的,结果还没说完就受到了指责,他会更加委屈,又怎能真正向我们说出他的心里话呢?
比如,孩子跟他人打架之后,向我们倾诉,我们一听到他跟人打架了,就火冒三丈:“我不是说不让你跟人打架吗?你怎么总是这么没记性呢?”孩子一看到我们发火,就会灰溜溜地走开。那么,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跟人打架了吗?显然没有。
因此,在和孩子相处时,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他所犯的错误导致我们很恼火,我们也不要表现出来,而应该冷静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这种处理方式,自然会引导孩子讲出心里话。
第三,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
要想让孩子多跟我们说说他的心里话,我们就应该做他忠实的聆听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倾听孩子的诉说。一个好的倾听者所说的话要远远比倾诉者说的少,有时候甚至倾听者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同样能引导倾诉者走出心理困境。倾诉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别人给他建议,他只想别人听听他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对他表示理解,一旦他的消极情绪及时得到宣泄,他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因此,孩子向我们说出他的心里话时,如果他的一些想法和一些行为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指责他,否则会让他觉得我们也是不理解他,这样,他就不愿意向我们倾诉了。当他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应该少说话,而且所说的话也应该是给孩子的建议,而不是埋怨。
孩子有时候会向我们分享他的一些小秘密,并希望我们替他保守。但是我们听了他的秘密之后,觉得不是什么秘密,就会把他的秘密公布出来。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是不会把别人说给他的心里话透露出去的。而一个总是到处透露别人秘密的倾听者,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即使受欢迎,也是暂时的,大家最终会疏远他。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说起孩子说给我们的心里话,孩子就会对我们产生不信任,他也会疏远我们。
对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我们必须遵守诺言,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我们会永远在他的身边,随时给他帮助和支持。这样,孩子觉得我们是他的忠实的聆听者,他才会乐意给我们讲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