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不要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小圈子内,要开放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往往能轻易地找到解决方法。面对挫折常常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每当遇到挫折和压力时,你可以这样问自己:“除非我自己努力,谁会陪我走出沼泽?”
当我们面对挫折时,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意识,纠正心理错觉。在想不开时换个脑筋变一变,想开一点:为什么倒霉的事情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而绝不该发生在你的生活中呢?毫无疑问,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令人愉快的事情,也有许多糟糕的令人烦恼的事,却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把好事给你,而不让坏事和你沾边,当然也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好坏不同的境遇完全合理地搭配,绝对平均地分给每个人。一个人如果能真正认识到自己遇到的不如意的难题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以这些难题的存在与否作为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那么他便是最聪明的,也是最幸福和最自由的人。
愿望不等于现实,在这点上,人生如同牌局。如果你已经遭受苦难和面临意想不到的压力,即使委屈等待,下一步也不一定就会时来运转。如果连续抛10次硬币,每一次都是反面向上,那么第11次怎么样呢?许多人会认为是正面,错了!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仍然一样大。如果没有必然联系、因果关系,那么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是不受先前各种结果的影响的。
当然,人生之中的挫折大多是难以避免的,但很多人由于心态消极,在心理错觉中导致心理推移这一点上却是自寻烦恼。他们一旦陷入困境,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我折磨,自暴自弃。这一切不良情绪只能为自己指示一条永远看不到光明的“死亡之路。”泰戈尔说得好:我们错看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挫折与不幸,是人生经历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既会困扰自己,也会光顾别人的十分正常、合乎自然的事情。如果你认为困境确实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你在遇到它时就会沉住气,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凭着勇敢、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就一定能走出困住自己的沼泽。
首先,你可以考虑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是否马上能改变,可以改变的就努力去改变;一时无法改变就要勇于去接受,这叫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第二,你再想,这件不如意的事坏到什么程度?想方设法避免事情变得更糟,避免处境更加恶化。第三,面对压力,分析原因,通过心理自救,即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争取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去寻求和创造转机,走出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走出困境。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信主动,善于选择,保持心理的平衡。
在转变意识,纠正心理错觉的问题上,还要注意另一种心理错觉——倒霉的时候只想着倒霉的事,而没有看到自己生活还有光明的美好的一面。
人们常常就是这样,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就容易眼界狭窄,思维封闭,眼睛只是死死盯在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上,结果把困境和不幸看得越来越严重,以致被抑郁、烦恼、悲哀或愤怒的不良情感压得抬不起头来。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挫折与不幸上,思想和意识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极因素所左右,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看成一连串的无穷无尽的绳结和乱麻,感觉到整个世界都被黑暗、阴谋、艰难和邪恶所笼罩……这么一来,那就只有发出懊恼和沮丧的哀叹了。其实,这是含有严重的歪曲成分和夸大程度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我们既不会万事如意,也不会一无所有;既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无是处。如果你能随时随地的看到和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光明一面和美好之处,同时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难题,遭遇的困境,别人遇到的甚至比自己的更严重,那你就能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从某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且有可能获得新生,会照样或更加自信而愉快地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会以理智冷静的头脑对待甚至是使人愤怒或无理的人或事。他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轻易放纵自己,不轻易避免压力,适应它,战胜它。这样他才能获得平和自由的心境,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弄清楚压力,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外界的要求(它们是些什么?如何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它们?);二是自身的承受力(我们如何对压力作出反应?我们如何对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白,各种要求都会随形势变化而改变的,承受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被吊在悬崖边,上下是老虎,左右是老鼠啃咬着生命支撑物,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许多人可能会狂呼乱叫。然而,其中偶然也会有一个人伸出手去,摘取身边的野草莓,面带微笑地品尝它的滋味儿。
决定我们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人的因素是很多的,既有遗传的,也有后天的。然而令人一目了然的是,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内心在要求的强度和作反应的承受力之间保持合理平衡方面进行论述。假如要求低于承受力,我们会觉得索然无味,缺乏刺激(会产生心理和生理问题,正如压力能带来的损害一样);假如要求超出承受力,我们就会感到紧张过度,最终被压垮。一旦出现过度紧张状况,我们可以想方设法降低要求,直到把它限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者还可以想办法增强承受力,直到它能满足要求为止;也可以同时既降低要求,又增强承受力,直到二者达到一个和谐的可以接受的程度。
从实用性方面来讲,任何一个感到压力的人首先必须考虑环境因素,识别那些对他的要求,想想能否改变或减少这些要求。其次,考虑自身因素,能否修改自己对这些要求的反应,从而增强或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承受力。
摆脱困境的人不能不增强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但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压力不足与压力过度同样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