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儿,吴国将领。诸葛恪年轻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31岁时请命平定升杨之乱,匪忠平息,得数万猛士。在以后的征战中,谋略在先,武功在后,屡建战功。
孙权病重时,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辅佐朝政。孙权去世后,他穷兵黩武,不顾国力虚弱,百姓贫困,将士们的怨恨,大肆征战,激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兵困新域,返回后即被吴王所杀。
孙权十分喜欢诸葛恪,常常以他为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字子瑜)的脸很长,长得像驴。一次孙权大会群臣时,叫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几个字。诸葛恪跪下来说:“请给我一支笔。”孙权同意了他的要求。诸葛恪提笔在纸条上的字下面写了“之驴”二字。
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孙权大喜,于是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那一年,诸葛恪刚刚六岁。
过几天孙权又和诸葛恪见了面。孙权问他道:“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哪个更有才能呢?”
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更有才能。”
孙权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答道:“我父亲知道应该为谁做事,我叔父不知道,所以说我父亲好一些。”
孙权听了,满意地大笑起来。
蜀国的使节来了,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使节说:“我们这位诸葛恪喜欢骑马,回去告诉你们丞相,给他送几匹好马来。”
诸葛恪立即在殿上跪下拜谢孙权。孙权问:“马还没到怎么就谢恩?”
诸葛恪回答说:“蜀国是陛下您在外面的马房,今天您下了恩诏,马一定会送到的,您说我怎么能不谢恩呢?”诸葛恪的才思就是这样敏捷,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令孙权觉得他颇不寻常。所以很是宠爱,诸葛恪长大后,文治武功,样样都行,被命为大将军。
丹杨郡与吴郡、会稽、新都、都阳四个郡邻接,面积数千里,地势险峻,山谷万重。住在深山老林的山民,没进过城,也没见过官吏,他们崇尚武功,果敢强劲,登山越险,穿过荆棘丛生的地方,好像鱼儿在水中游动、猿猴在树上腾跃一样。
一些作恶多端的人,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也躲在这里,和山民们纠集在一起,经常出山骚扰抢掠。官府要经常出兵征讨他们,捣毁他们藏身的巢穴。这些人打仗时蜂拥而来,打败了就像惊鸟一样四处逃窜,像游击队一样。历代官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他们,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诸葛恪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丹杨郡,就多次请求孙权派他去当太守,并保证说要在三年之内得到四万武士。众人都认为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容易办到。
他父亲诸葛瑾听说后,叹息道:“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他要让我们遭受灭族之祸了。”
诸葛恪向孙权力陈必胜之道,孙权就任命他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拨给他三百骑兵。
诸葛恪到任后,就写信给邻近的四郡所属各县的长官,让他们各自守住自己管辖的地界,整顿军队,教化百姓,让百姓定居下来。他又部署诸将领,分兵扼守在幽深险要的关口,只管坚守,不要和山民交战。山民们自己种粮,等到地里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诸葛恪让士兵们去收割,连种子也不留下来。山民们的存粮已经吃完,新粮又收不回来,被饥饿所迫,他们纷纷出山投降了。
诸葛恪对下属说:“山里的人只要改掉恶习,服从教化,都应当安抚慰问,让他们迁到外县,不得嫌弃怀疑、扣押拘禁他们。”
山民周遗出山投降。周遗过去是个作恶的山民,被困难所逼暂时出山,内心根本没打算投降,被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绑他来的官员违反了命令,就把绑他来的长官杀了示众,还把这件事上报了朝廷。
山民们听到这件事,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山民出山而已,没有害他们的意思,于是扶老携幼,纷纷出山。一年过后,投降的山民人数就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多,诸葛恪自己率领万人,其余的人分给了诸将官。
孙权很赞赏诸葛恪,授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但后来诸葛恪自恃武功,连年发兵出征,胜多败少,使他产生了轻敌思想,不顾国力民情,拼命想扩张吴国的疆土。这年,他打算在淮南炫耀武力,驱赶那里的百姓。有将军提出建议说:“现在率军深入敌国腹地,边界上的百姓必然会争相远逃,恐怕得不偿失。不如只围困合淝新城,新城被围,救兵将至,等救兵来再想办法打败它,就可以大获全胜。”
诸葛恪采纳了这个建议,回军包围了新城。战斗持续了几个月,新城没有攻下。吴军士兵劳苦不堪,因天气酷热而饮用生水,患腹泻和脚气病的人有一多半,死伤的人到处都是。各营军官天天来报告病人越来越多,诸葛恪以为他们在说假话,就杀了来报告的人。从此再也没人敢来报告了。
诸葛恪意识到攻打新城是失策了,又耻于攻城不下,脸上常常布满阴云。将军朱异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诸葛恪一说,诸葛恪就发怒了,剥夺了他的兵权。都尉蔡林屡次陈述用兵之计,诸葛恪都不采纳,蔡林一气之下投魏国去了。魏国知道吴国士兵疲劳多病,战斗力大减,就让援军迅速前进。
诸葛恪见新城无法攻下,只得率军离去。一路上,只见到处都是伤病的士兵,有的支撑不住就倒毙在路旁的坑沟之中,有的被魏军俘虏。真是活着的,满腔愤恨,死去的,不能瞑目。吴军的上上下下都呼天号地,对诸葛恪的穷兵黩武怨恨不已。
诸葛恪对自己军队的悲惨状况熟视无睹,安然自如。他在中州住了一个月,又打算到海阳去开垦田地。召他回去的诏书接连不断地催他,他才慢慢地领兵回来。
从此以后,吴国的人民对他越来越失望,产生了怨恨情绪。诸葛恪也变得暴戾无常,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道路。
武卫将军都乡侯孙峻当初和诸葛恪一起受孙权的临终嘱托,辅佐孙亮。他见诸葛恪专横于朝廷,大失民心,朝廷内外对他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就想除掉他。孙峻在孙亮面前说,诸葛恪想制造祸乱。孙亮大惊,二人商量,置酒席请诸葛恪赴宴,在酒席宴上动手杀了诸葛恪。
在诸葛恪被杀之前,建业城中就有童谣说:“诸葛恪,芦苇单衣箴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就是影射建业城南埋死人的石子岗;钩落,是皮带上的东西;箴钩落,是说用竹篾来捆人。
诸葛恪被砍下脑袋后,果然被人用苇席裹了身子,中间用竹篾一束,扔到了石子岗上。
诸葛恪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绰,因牵扯进了一件反叛朝廷的事,被诸葛恪亲手毒杀。二子诸葛辣,任长水校尉。三子诸葛建,任步兵校尉。他们听说父亲被杀,知道大祸临头了,赶快用车载着他们的母亲逃跑。孙峻派骑督刘承在自都山追上他们,杀死了诸葛辣。诸葛建渡过长江,想逃往魏国,走了几十里,被追兵捉住。
诸葛恪父子三人的首级在街市上悬挂了几天,后经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孙亮、孙峻才同意让诸葛恪过去的部下收殓埋葬了诸葛恪。
世道凶险。如果你不愿或不能放弃权势,脱下官服,那就要尽量减少“福”中所可能出现的“祸”的苗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心存畏惧,要知道,所有那些和你同处一朝的人们,都是你或公开或隐蔽的对手。无论多么贤明的皇帝都会有猜忌,他固然给了你权势,一旦他感到你的权势膨胀到难以驾驭之时,他就会剥夺你甚至除掉你;同僚会嫉妒你,你的权势的扩张,就是对他们仕途发展的一种障碍,他们不会容忍你,他们会窥伺机会,寻求把柄,来扳倒你,取代你;下属会怨恨你,因为你不可能使他们人人都满意,甚至可能得罪一些人,为了报复你,他们会投靠你的对手,向他们提供攻击你的炮弹,或者亲自出面,反戈一击,揭发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