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一种美德。英国诗人丁尼生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越是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越懂得虚怀若谷的道理。一个人的胸怀如果能够做到像山如海,他便是人间的圣人了。
《易经》上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意思是即使功劳比天大,官位比天高,也不能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要懂得谦虚。所以,即使是圣人也要谦虚。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在周游列国时去晋国的路上,孔子遇见一个7岁的小男孩,小男孩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第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因为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问第二个问题: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这回,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身边的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是圣人,他给人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在专长的领域之外,他保持了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之人才是贵人,才是真正的绅士。
1.让男孩明白,自信不等于骄傲
自信和骄傲二者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乐观,但自信是积极乐观,而骄傲却是盲目乐观。但是,自信与骄傲又有着严格的区别: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得意忘形,更不是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骄傲恰恰相反,是盲目乐观,会让人自以为是,不思进取。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分辨二者。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告诫孩子一定不要骄傲,成绩只是过去,不代表将来,要让孩子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谦虚故事,告诉孩子大凡能够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不自恃高傲的人,即使是取得了巨大成绩之后仍能保持谦虚之心,继续奋斗。
2.让男孩学会诚恳地接受批评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能够诚恳地接受批评的人,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批评,并把它当做改过、提高的绝佳机会。一般来说,才识、学问越高的人越是谦卑,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再进一步;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这些人一般都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因为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这些缺点正是下一步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提出批评或意见是为自己考虑,只有诚恳地接受这些批评意见,才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告诉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和意见正是谦虚的表现。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一般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别人的批评。
3.让孩子懂得勤学好问
勤学好问对培养孩子的谦虚之心非常重要,勤学好问是教育孩子探求知识的方法和路径,也是虚心的重要表现。
张明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本来学习成绩特别好,上一次月考还得了全班第三名。妈妈特别奖给他一个他特别喜欢的滑板车。然而,妈妈发现张明似乎有了骄傲自大的倾向。妈妈见他总是很快就完成作业,然后就去玩耍了。妈妈每次问他,有没有搞不懂的题目,他总是不屑地说:“这么简单的题,我都会做!”妈妈很担心,张明会退步,果然,在第二次月考时,张明的成绩一下子落到了15名。
后来,张明在学习上,再也不敢偷工减料了。
4.引导孩子不说大话
说大话就是自夸,是自满自大的表现。教育孩子一定不要讲大话,不要盲目吹嘘自己,也不要盲目自大。《犹太法典》告诫人们说:“即便是一个贤人,如果过分炫耀自己的知识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知无耻的人。”
犹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会说这样的话:聪明的孩子是不会说大话的,也不会吹嘘自己,因为聪明的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谦虚的表现。说大话是危险的,不说大话,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当一个人说大话的时候,就失去了应有的谦虚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说大话的人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也不是一个绅士应该有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