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1100000004

第4章 精心巨著,竟付诸东流!

第二次劫难,发生在华罗庚30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华罗庚已经有着“西南联大教授”的头衔了。

华罗庚是在28岁——1938年当上教授的。1936年,由于熊庆来教授的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出国时,他与周培源同行。

在剑桥大学,华罗庚由于没有“正统”的学历,不能当研究生,只能作为旁听生。华罗庚不在乎这些,他贪婪地在这座古老的大学里汲取知识营养,向新的数学高峰挺进。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写出了十几篇论文。真知灼见的光芒,使英国人为之倾倒。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论文,被誉为“华氏定理”。

许多人都劝华罗庚报考博士学位。按照剑桥大学的规定,研究生要花费7年时间,方可考取博士学位。论水平,华罗庚获博士桂冠如探囊取物。只要他在那里花费7年时间,博士学位唾手可得。

然而,华罗庚却说:“学位于我如浮云。”他所关心的,是灾难深重的祖国。特别是在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进攻中国的枪声。华罗庚天天关心着来自祖国的消息。

他在剑桥大学安静的书斋里,坐不住了。1938年,他决心回国。这时,北京、上海……都已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熊庆来教授是云南人。自1937年夏,他应邀回故乡,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撤离北京、天津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学校师生,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被任命为西南联大教授。

尽管华罗庚当上教授,但他只不过是个穷教授罢了。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华罗庚曾说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偷跟在一位教授后面,想偷东西。教授发觉了,回头对小偷说,我是教授。小偷一听,就走开了,因为小偷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什么油水的!”

那时候的华罗庚,就是这么个穷教授。他住在昆明城外20里地的一个小村庄里,全家只有两间小厢楼。楼下是猪栏、牛厩,蚊子、苍蝇、老鼠成群结队向华罗庚袭来。

华罗庚回忆道:“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烟罐,放了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

就在这样艰难的地方,从1940年起,华罗庚花费了3年时间,写作了皇皇巨著《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写出中文稿之后,还译成英文。他的女儿华顺在读中学,每天抽空用英文打字机打印英文稿。

华罗庚含辛茹苦,倾注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他亲自把中文书稿送交当时设在昆明的“中央研究院”。

送去之后,杳无音讯。华罗庚向“中央研究院”打听,书稿能否出版,得到的回答总是:“还要研究研究。”

唉,怪不得叫“中央研究院”,凡事都得“研究研究”。

华罗庚当然非常关心这部花费3年光阴写成的著作的命运。他终于着急了,要求从“中央研究院”索回书稿。他深知,“中央研究院”一“研究”起来,就没完了。那些忙于发国难财的大员们,谁会关心一部数学著作的命运?

经华罗庚一再催索,“中央研究院”才答应退还书稿。谁知那厚厚的书籍,竟然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找不到了!

就像母亲失去了孩子,华罗庚一听到这消息,差一点昏倒了!3年心血,付诸东流!华罗庚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念叨着“书稿”、“书稿”。这是他在20岁生了那场大病之后,受到的第二次沉重打击。

所幸的是,他手头还保存着英文稿。后来,他把英文稿寄给了苏联的维诺格托夫院士。这部在旧中国无法出版的巨著,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了,终于迸射出它耀眼的光辉。有趣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此书要出中文版,只得请人从俄文版译成中文——一个中国人写的书,要从外文转译成中文,这在中国的出版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1945年,华罗庚受到苏联对外文化委员会的邀请,访问了苏联。苏联学者曾钻研过华罗庚的著作,对于他的成就给予高度赞扬。

华罗庚回国以后,直率地对当时《东南日报》的记者赵浩生,发表了访苏观感:“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开始和平建设,我想科学绝不是太次要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研究科学。”

华罗庚能够讲真话,这是不容易的。正因为这样,人们称赞道:“华先生对苏联科学成就的赞美,当比郭沫若先生所说的更为人们所相信。”

紧接着,在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士顿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魏尔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

到了美国之后,美国中部阿尔巴那城的伊利诺大学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年薪1万美金。

华罗庚同意了,与这所大学签订了聘约。

华罗庚不再是“穷教授”,而成了“洋教授”、“阔教授”了:他的一家,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1间可容纳50至60人酒会的客厅。美国给华罗庚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这与金坛镇上的小屋相比,与西南联大的乡间小厢楼相比,真可以说是“天堂”了。

华罗庚在美国安了家。由于他是“终身教授”,再也不必为饭碗问题发愁。美国数学界非常尊重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数学家。在那里,华罗庚和夫人还会见了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不久,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星红旗在中国大陆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华罗庚的心,是向着祖国的。不过,要下决心放弃美国那优裕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却不是容易的。要知道,他是一位年薪1万美金的“终身教授”哪!要知道,他的夫人和3个儿子都在美国,他当时正在为在中国的女儿找一个赴美留学机会而奔走呢!

华罗庚足足犹豫了半年。他每天关心着来自祖国的新消息。新中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华罗庚终于下定决心回国。消息传开之后,许多人感到不解。华罗庚用很坚决的口气说道:

“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服务人民,我应当回去!”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带着妻儿回到北京。当时,新华社发表了如下电讯:

“闻名全世界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给中国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时,华罗庚不过40岁!

华罗庚回国后,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上“初中毕业”四个字,这曾使许多人震惊不已!

华罗庚抛弃了“阔教授”的生活,与大家一样过着清苦的日子。当时《光明日报》记者,曾这样报导华罗庚刚回国时的生活情况:

“我去清华大学宿舍里看见他的时候,在一间拥挤着5张床和箱子杂物的小房间里,他一家正在唯一的一张狭长的小桌上吃午饭……”

华罗庚对这样艰苦的生活,并不介意。有人问他:“华先生,您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罗庚十分坚决地说道:“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

华罗庚勤勤恳恳地工作,先后担任了中国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委员。

华罗庚勤勤恳恳地工作,写出了许多新的数学论文,其中《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一文在数学上作出开拓性贡献,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与他的学生王元应用代数数论的工具,提出了数值积分的一个新的计算方法,被国外称为“华—王方法”。华罗庚还写了《优选法》一书。国外数学学报这样评论道:“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勤恳地工作,热心培养年青一代。他牢记熊庆来教授对他的培养,他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熊教授的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他像熊庆来教授那样,关心、培养了陈景润等中国数学界的新秀。

华罗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怀。解放时期,毛泽东主席见到了华罗庚,就对他说:你也是苦出身,要为我们国家多培养一些好学生啊!1958年,毛主席在谈到卑贱者最聪明时,曾举华罗庚为例,说他是个初中毕业生。1964年3月18日,毛主席曾复信华罗庚,写道: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在给华罗庚的复信中说: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毛主席的多次关怀,使华罗庚深受鼓舞。

然而,人们常说:“凡事有三。”就在华罗庚顺利前进的时候,他遭到了第三次劫难……

同类推荐
  •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

    百岁老人杨绛的生命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她的生命历经了中国社会最动荡、最混乱的几十年。本书以清新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钱锺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记述了这位世纪才女充满柔情、磨难的一生,展现其如何一步步获得“先生”的赞誉,让人深刻体味到穿越荆棘的朴实平静,理解何谓“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三作家

    三作家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酣畅淋漓,富有气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富贵惹人来

    富贵惹人来

    她是完美的人生赢家,人生轨迹单一而又完美,忽然间成了一无是处的废柴美眉,一个隐藏了25年的金汤匙,彻底搅乱了她的计划,铁树花双开,富贵逼人来,好事儿,怎么都让她给赶上了?(嗯,别问我谁是富贵)
  • 丫头别跑:捡来的就归我

    丫头别跑:捡来的就归我

    第一次见到他,她初吻就丢了。第二次见到他,他就让她当她女朋友。“混蛋,流氓!”莫千雪嘟着嘴不满道。“嗯?我混蛋,是谁养你的,是谁宠你的。”洛逸轩从后面抱住莫千雪,嘴角勾起一抹邪邪的笑容。
  • 庶女王妃马甲多

    庶女王妃马甲多

    正文版:梦君前世还未长大就被仇家灭门惨死,重生在一个道德品行有瑕疵的小妾之女,梦君此生目标就是活下去,然后找到前世仇人,查清真相,血债血偿。谁知不小心得罪了京城第一纨绔,此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等新婚之夜,红幔揭开,他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人。剧情版:冬日第一场雪,陶记桃花酿的酒窖被盗了,九十九坛美酒一夜消失,远在京城外的梦君,刚痛骂完那个黑心的盗贼就在自家院子后院里发现了那九十九坛美酒,好吧,刚刚骂人的话能收回吗?
  • TFboys之水情缔音

    TFboys之水情缔音

    三只和三个清纯美丽的少女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桃花的芳香,她们的迷人;翠竹的挺秀,他们的英俊........
  • 待你走过年少轻狂

    待你走过年少轻狂

    其实我的本意就是写点故事,这样不停笔的随便写写,我不知道这些故事是否能拼成一本书,但每个故事都有它值得读的地方。我希望你们能在安静的角落里静静地读,或许平静,或许伤感,或许感同身受,随缘而已。
  • 我的一个棋子朋友

    我的一个棋子朋友

    大世已开,风云将起,高凌云却在开局就成了一枚棋子,还是枚意外焕发生机的死棋。他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大佬说了,这才刚开局而已,要等到收官之战才会用到自己,我还有很长时间发育。”可转眼间他就哭了出来:“刚开局就死了棋子,就大佬这下棋水平,能让我活到结局吗?”
  • 洞天福地系统

    洞天福地系统

    一个刚高中毕业的青年,突然获得一个洞天福地系统,发达了,也无敌了。回家买地建庄园,养家将,收仆人,种种田,养养牛。打打脸,装装B。
  • 天地赠

    天地赠

    此书送给有缘人。望不只是粗读,而是用心细品。
  • 我自年少韶华付

    我自年少韶华付

    你青春里的故事有多少,遗忘的有多少,不曾忘记的又有多少?青春别来无恙,你依旧在我心上,这些故事不尽相同,却都是我心里,你我的模样。【此小说为短篇合集,一共四卷,每卷六篇,每篇五章】
  • 配角大作战

    配角大作战

    一场配角与主角的争斗战将在云落大陆拉开序幕……“恶毒”女配对上圣母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