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旦,字修明,春秋末越国(今诸暨市)人,家居浣江东岸金鸡山下(今鸬鹚湾村)。自幼聪颖,美艳绝伦,同西施一起被范蠡所选,进献给吴王夫差,是一位与西施齐名的爱国女子。
古诗云:
芙蓉洁脂绿云鬓,眼波横处皆多情。
较香论玉谁为先,亚有江东郑修明。
越王句践在吴国为质三年回国后,为兴越灭吴,报仇雪恨,委派范蠡广选美女,献给吴王。范蠡在诸暨苎萝山下选中西施和郑旦两位美女,让她们在越都土城山学习歌舞礼仪,三年后将她们送到吴国。
夫差看着年轻漂亮、如花似玉的两位美女后,喜形于色,曰:“越贡二女,乃句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因此,他不顾吴国重臣伍子胥据史引例,要夫差防谋拒纳的力谏,即要内史去神课馆选定皇道吉日,举行册封典礼。
西施和郑旦入宫后,西施的一颦一笑,举足徒步,无不紧紧地牵动着夫差的每一根神经,而郑旦的高洁素雅,若即若离,也无不使夫差魂神颠倒。夫差对两位美女百般宠爱,常常与他们几天人影不离,寻欢作乐,每天吩咐侍人备好美酒,山珍海鲜,美味佳肴,亲自陪同用餐。以至迷惑既深,怠误国事。
然而,西施和郑旦在吴宫的身价越高,夫差宠爱越深,伍子胥的疑心越重,心里越害怕,因此,时时处处窥测着两位美女的行迹,并向夫差力谏,要以国事为重,速斩双美。
一天,郑旦和西施陪伴吴国君臣在姑苏台上设宴饮酒,夫差命人取来铜琴,郑旦抚琴,西施起舞助兴。郑旦因忧郁过度,病了几天,身体虽稍为恢复,但孱弱却难以掩饰,心情难免阴郁。抚琴不久,便琴调一转,大江回流,凄怨悲苦,有《式微》之叹,《忝离》之泣。《式微》乃当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臣子劝他回国所作之叹诗;《忝离》是东周大夫出行至旧部镐京,见宗庙宫室毁坏,感伤而作之悲歌。伍子胥听了如此悲壮的曲调,立即上前止住郑旦抚琴,并向夫差奏道:“大王听此奏出的《忝离》是亡国之音,分明是有怨恨,此二女心怀怨意,分明犯欺君之罪,请大王下令,斩此二女,为国除害。”
郑旦听了,心头顿时升起一股无名怒火,疯狂地奔到伍子胥身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相国和小女并无仇怨,却何以苦苦相逼?小女亡越之民,自当奏亡国之音,如奏出激昂之音,又怎能显出越国对吴国的一片臣服之心呢?”
伍子胥冷哼两声,不予理会,郑旦转向夫差,含泪委曲道:“大王,小女受越王之托,本欲好好侍奉大王,谁知三番五次遭相国猜疑,出言相辱,小女唯有以死来证明清白,来世再侍奉大王左右了!”说完,给夫差接连敬酒数杯,神志恍惚扑向姑苏台边……不久,未及弱龄,忧郁而卒。
郑旦墓冢在吴县黄茅山。今诸暨苎萝山下有郑旦亭,城中有当年她与西施比美的四眼井等古迹。鸬鹚村郑姓后裔繁衍不绝。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2)朱顺佐:《范蠡·会稽图强》。
处女王前论剑道——剑击家越女
越女,姓氏不详,“越女”是越王句践赐封给她的号,春秋末越国人。生长于会稽山南之林野中,自幼习剑,精于剑术,是我国古代最早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剑击家,对提高越军战斗力,灭吴雪耻做出了重大贡献。
越王句践七年(前490),句践从吴国被赦回国,誓报吴仇,复国雪耻。于是他一面发展生产,鼓励生育;一面扩充军队,训练士兵,并让相国范蠡掌管军队。越王对范蠡说:“我有报复吴国的谋略,如果是水战,就乘船,如果是在陆地上行军,就乘车。但车、船的便利,比不上兵器弓弩,你有什么办法提高越军的战斗力呢?”
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都熟悉攻战,善于用兵,但是军队的行列队形、军队的组织编制、军队中的战鼓等具体的事情,吉利与不吉利取决于那具有特长的人才。现在我听说越国有个处女出生于南林,国内的人都称道她武艺高超,希望大王去请教她,那就立即可以让她来见您。”越王同意范蠡的建议,立即派出使者去聘请她。
使者找到处女后,向她说明来意,她欣然答应随使者去见越王。两人行至一片竹林处,忽见竹林中跃出一位白发老翁,自称袁公,他向处女说:“我听说你善于舞剑,希望能比试一下。”处女说:“小女不敢有所隐瞒,请老公公先试一试吧。”于是袁公就拔起一支竹枝。那竹枝上部干枯了,所以竹稍断了掉在地上,处女便立即拾起那竹梢。袁公手握竹杆来刺击处女。处女趁势让袁公前来刺击,让他刺了三下,便举起竹稍去刺击袁公,袁公招架不住,飞身跃上树枝,不敢再战,变成一只白猿逃走了。处女有事在身,收“剑”赶路,来到越城拜见越王句践。
越王很想知道处女的剑术到底如何,问道:“那击剑之术到底是什么样子?”
处女说:“小女子生在深山老林,长在荒郊野外,从小喜欢击剑,苦无高人指点,只有靠自学,每日持剑操练,久而久之,忽有所得,自成套路。如果说会一点儿剑术,也全凭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罢了。”
越王赞同地点点头,又说:“请你谈谈剑术之道,好吗?”
处女侃侃而谈: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彿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意思是说:剑术虽为一般小技,又容易学会,但剑意却十分幽渺精深。方法有大道小道之分,也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打开那正确的门径而堵塞那歪门邪道,阴气就衰微而阳气就兴盛。大凡亲身参加作战的原则是:在体内要充足精神,在外表要显示出安稳庄重的仪表;看上去好象温顺的美女,但争夺时要象受惊的猛虎一般;安排自己的身体时要根据体气,要和精神同步向前;要象太阳一样高远莫测,象飞奔跳跃的兔子一样轻快敏捷;追击别人时形来影去,要使那剑光若有若无;吐气吸气来来往往,不触犯法禁;横冲直撞反攻正攻,无论是径直向前还是再次回击都不被人听见。这种剑术,可以使一个人挡住一百个人,一百个人挡住一万个人。大王如果想要试一下,那效果立即会表现出来。
越王听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曰:“我越国有此剑中高手,实乃幸事,越国有望。”立即赐给处女名号,称她叫“越女”,并封她为越军剑戟总教练。接着越王就命令各支部队的队长以及能力较强的人去向越女学习剑术,然后教给战士。越女大为感动,抚摸着宝剑,对越王说:“承蒙大王厚爱,小女子一定竭尽全力效劳。”
于是,越女奉命去训练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为越王训练出一支健劲善战的精兵,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大增。
前473年,越王乘吴王夫差北上,国内空虚之机,出其不意地从后方发动袭击。越军在灭吴战争中,充分运用了越女精湛的剑术,锐不可挡,正如越女所说的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直捣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走投无路,自刎身亡,越国一举消灭了吴国。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越女充分运用了她的精湛剑术,立下不了可磨灭的功勋。故《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在评价越女的功绩时说:“当世莫能胜越女之剑。”后人有诗赞颂越女说:
森森剑戟难抵御,猛虎下山疾长驱。
奴仆羞颜一日洗,千秋首侠称越女。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2)(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
垓下悲歌别英雄——项羽姬妾虞姬
虞姬,又称虞美人,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姬妾,故称虞姬,秀外慧中,知书达理,深得项羽宠爱,常随军中。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悲歌慷慨,姬以歌舞相和,为不拖累丈夫,自刎而死。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梁曾因杀人,与项籍避仇于吴中。《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为“三吴”,所以绍兴也有梁、籍避仇的古迹,地称“项里”,又有“项里山”、“项里溪”。《嘉泰会稽志》卷六载:“项羽庙,在(山阴)县南十五里项里溪上,以亚夫范增配食,不知其始岁月。傍有聚落数十户,岁时奉祀。”若耶溪永贞庵内有虞姬庙,祀虞姬。绍兴西南部与诸暨交界的棠棣,有两座山,一座叫“项王山”,一座叫“美女山”,相传它们是楚霸王项羽和虞姬娘娘的化身。山西边是虞姬的故乡——塔石村。
军中知音
战国末年,秦始皇灭楚后,楚国贵族项家便迁到现在的江苏宿迁县境内过着隐居生活,他们虽和乡村农夫一样以耕作为业,但仍不灭澄清天下之大志。项羽早年丧父,随叔父项梁生活。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项梁和项羽杀死秦会稽郡守殷通,于吴中(会稽郡治,今江苏苏州)带领8000子弟揭竿而起,响应陈胜起义,攻至虞地,邂逅虞氏,见虞氏才貌出众,自思美女易得,才女难求,遂生爱慕之情。虞氏见项羽威武超人,有一种男性特有的魅力,倾心于羽,遂与他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从此,虞姬便随项羽戎马倥偬,过着紧张的军旅生活。项羽驰骋疆场,英勇杀敌,锐不可挡,战功卓著。虞姬将丈夫的事业看作自己的生命。每当项羽出阵,她帮他扣好盔甲战袍,两眼含情脉脉地说:“我等着你回来。”项羽总带着志在必胜的笑容,跃马上阵;项羽从战场上下来,虞姬已为他温好酒,并端来一盆清水,为他洗刷身上的血污和灰尘,还边笑边舞共同庆贺胜利。
虞姬对项羽很有感情,她将项羽霸业的成败牢系心间。当她见项羽开始沉迷于饮宴和床第欢爱疏于军务时,很感焦虑,生怕因为自己而分散项羽之心。于是,有一天,她在帐中娓娓地规劝项羽说:“听说大王少时即怀有大志。先是‘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因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大王要学的是‘万人敌’。后来,秦始皇游会稽,渡钱江,大王与叔父一起去观看。大王说:‘彼可取而代也。’当时,叔父虽怕闯下灭族大祸而制止王说下去,但他心里是很惊喜的。现在臣妾感觉到王有些耽于酒色而荒于军务。王宠爱臣妾,臣妾心里自然高兴,也很感激王施给我的恩泽。但我耽心,王因为宠幸我而耽误了取天下的大志。臣妾又听说,前次,刘邦破咸阳,灭秦王朝,派兵驻守函谷关,想称帝。王采纳了军师亚父范增的献策,引兵西屠咸阳。当时,范增对王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金银财宝,又好女色。现在他进驻关中,便不再贪财贪色了。由此可见他的志向大了,他是打算称天子了。可见,凡有大志向的人,是不会贪财色的,只有那些胸无大志,不图大业的平庸之辈,才耽溺于美女金钱。臣妾希望看到王意气旺盛,并把王的意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贵重,为了它,臣妾愿意为大王去死也在所不惜。”
项羽听了虞姬这番肺腑之言,十分感动,也十分惊喜和敬佩。从此,他带她在身边便不只是他的爱姬,更是他的知音和知己。
爱姬得封
虞姬长留军账,简直成了项羽生命中的一部分,项羽出征,她给项羽以鼓励;项羽凯旋归营,她以翩跹的舞姿和欢娱的歌声祝贺他;项羽遭到挫折,她以无限的柔情蜜意给他以抚慰,这些都成了项羽的一种精神支柱和动力,为项羽作战、治军立下了功劳。
前207年,章邯打败项梁后围攻赵,以重兵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率起义军救赵。主将宋义畏缩不前,次将项羽怒杀宋义,带领大军渡河进军,只准备三天的粮食,渡河后又打破饭锅,沉没渡船,全军将士以视死如归的决心与秦军主力激战,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大破秦军,而其他来援的各路诸侯只作壁上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战后,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令,这些人在入辕门时,无不膝行而前。时身为上将军的项羽,便带领着这些诸侯军直取咸阳。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分封各路功臣为王,而将胆肝相照,生死相随的爱姬虞姬也封为虞美人。
项羽性情凶暴,早在巨鹿一战之后,他一次便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士卒。虞妃心地善良,在虞妃的规劝下,他的凶残之行有所收敛。有一次,楚军攻打一个叫“外黄”的小县城,攻了好多天才攻下来,项羽一怒之下,竟下令将这个县城凡15岁以上的男子都集合到城东,打算全部坑杀掉。这时,外黄县令家一个仆人的儿子,才13岁,他听人说,项羽异常凶残,但他的爱姬虞姬却十分善良,便请求虞姬带他去见项羽。男孩得虞姬之助,见到项王后,毫不畏惧地对项王说:“汉军将领彭越强行攻占了我们外黄这个地方,外黄人害怕,只好暂时降服,以等待项王来救援。现在项王来了,却要把我们都坑杀掉。项王这样做,老百姓怎么会有归顺项王之心呢?这里往东,梁地(今河南)十多座城池的百姓都恐惧项王您,就没有谁肯臣服你了。”项王觉得这孩子讲得有道理,且又是虞姬引进来的,就将那些准备坑杀的人都赦免了。于是,由外黄以东,直至睢阳,听说了这件事,便都争着臣服项王了。虞姬为项王,也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慷慨悲歌
楚汉战争相持五年之久,战争开始,项羽有绝对优势,但由于项羽本身的致命弱点,渐渐地处于劣势。“鸿门宴”一着失误,放虎归山,注定了项羽的败局。于是,就在项羽带着虞姬踌躇满志,前呼后拥回到彭城时,陕南汉中的刘邦早已席卷关中,东进洛阳作争夺皇位的准备了。
前202年,项羽的军队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修筑壁垒,与刘邦和韩信、彭越的汉军对阵。不料,中了韩信的十里埋伏,军队被重重包围,兵少粮绝,又无后援。此时,刘邦又用“神经战术”,一天夜里,他让汉军都唱起楚人的鸡鸣歌来。项羽一听,大惊失色,忙问:“汉军占领了整个楚地了吗?为什么唱歌的楚人这么多呢?”
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无法入睡,便起身到帐中饮酒解愁。虞姬见项羽身陷重围,十分颓唐,急忙陪伴在侧,温言细语地宽慰着他。项羽看着偎依在身旁的虞姬,思绪混乱,难以自抑。联想到自己从会稽起兵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赫赫不可一世,如今却被困垓下,身边只剩虞姬和那匹跟随自己征战5年的乌骓马,甚为心酸。眼下,项羽自知灭亡的命运在所难逃,什么皇位、什么江山、什么霸业都将烟消云散了。他没有叹息,没有留恋,没有悔恨,而让他唯一牵肠挂肚的是他一生挚爱的、陪伴他驰骋疆场的虞美人,自己死后,命运将会把她推向何方?此刻,骄横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得流出了英雄泪,他对着烛光摇影,也对着虞姬唱出了慷慨悲凉的《垓下歌》:
力拔世兮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连吟诵了几遍,虞姬听得真切,听着听着,想到在危境中项羽还为自己的安危担忧,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想到重围的困境,心爱的项羽自身的处境,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便站起身来和了一首: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项羽听罢,“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刎身销魂
虞姬和歌完毕,突闻军营中更鼓声传来,比时,项羽猛然抬头对虞姬说:“天快亮了,我准备拼死冲出重围,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