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多见于长期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癫、脑炎后遗症等。
脑外伤等
条索样感觉多见于脑外伤,如头部曾经做过手术及头部陈旧性疾病或脑震荡后遗症。
血管缺氧
观察趾趾腹的情况可以得到大脑变化的信息。当把足趾放在与心脏同一个水平高度时轻揉全足,5分钟后,趾腹应是淡红色。如呈深紫色可表示血液缺氧。
中风
趾腹或足掌出现针刺样出血点,表示脑血管脆弱,有中风的可能。
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病
若血充盈时过速,可能是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病。
延伸辨证
脑血管供血不好
当刮压趾趾腹时,观察血流充盈时间,一般压按后颜色由白到红需3秒,如超过3秒则表示可能是低血压、心动过缓或贫血,脑血管供血不足。
血管性头痛或其他脑血管疾病
若刮压时出现颜色不均或显露红点时,多见于血管性头痛或其他脑血管疾病。
早期脑萎缩
此反射区外形应该丰满,如出现皱纹,多表示早期萎缩。
颈项反射区
在此反射区的足心内侧边每人都有一条索状物颗粒,是正常结构。其他部位遇到气感,颗粒或条索都为异常。
延伸辨证
落枕
在足心面的颈项反射区出现气感多见于落枕、椎管狭窄等。
颈椎骨质增生
若足心面的颈项反射区出现颗粒或条索状物,多数是颈椎骨质增生,也有因外伤或手术所致者。
腮腺炎、颈淋巴腺肿大等
足背一面会出现气感,可能是腮腺炎、颈淋巴腺肿大等,严重时可出现颗粒。
颈淋巴腺结核或甲状腺肿大
足心这面无外观变化,足背这面跖趾关节处若明显突出,多见于颈淋巴腺结核或甲状腺肿大。
颈项强直、落枕或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
若手感并没有气感或颗粒,而是与足部其他区域比较,此反射区的皮肉厚而僵硬,触不到骨质。
这有两个可能,一是颈项强直或落枕,二是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
甲状腺反射区
在甲状腺反射区,由内向外推压至拐角处会遇到一粒状物,是正常结构。此反射区常见气体、颗粒或条索物。
延伸辨证
心功能异常
出现气感,多与心功能有关,如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早搏等。也有情绪激动、烦躁,多汗、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甲状腺器质性病变
出现颗粒,多表示甲状腺本身器质性病变,如甲状腺肥大、甲状腺肿瘤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
曾做过手术
遇有条索状物,可能是曾经做过手术。
甲状腺肿瘤
在推按时摸不清围绕第一跖骨小头的浅凹沟,感觉整块厚而硬,提示可能是甲状腺肿瘤。
心律失调、心动过速或过缓
在甲状腺反射区的竖线处或稍外侧长茧子并呈长条状,即使茧子同时压在了甲状腺、斜方肌和肺及气管反射区,首先应考虑影响甲状腺,同时考虑与心脏有关,如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
眼反射区
此反射区很敏感,检查时在反射区上均匀涂上油膏,再进行推按。在第二、第三趾眼反射区的后半部,有时能摸到气感或颗粒。
延伸辨证
视疲劳
推按时发现任何一面有粗糙感,表示视疲劳。
眼功能异常
气感的手感如水珠样,表示眼睛功能有异常。
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及眼底病变发现颗粒表示眼有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及眼底病变。
器质性病变
此反射区有异常征象,都表示器质性病变。
第二趾如呈跳棋子样,头小根部粗大时,也提示眼器质性病变。
经常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对保护眼睛很有帮助。
耳反射区
用手推耳反射区,会发现粗糙感、气感或颗粒。
延伸辨证
感冒、耳鸣、外耳道湿疹等
粗糙感多见于耳鸣重听,气感多见于感冒、耳鸣、外耳道湿疹等。
中耳炎、耳道疖肿等
颗粒多见于中耳炎、耳道疖肿、中耳性耳聋或耳外伤。
听力减退
小趾如被第四趾压着并且弯曲不直,听力会逐渐减退。
神经衰弱、低血压或贫血
第2~5趾的根部,在足心出现颜色发青,表示神经衰弱、低血压或贫血。
揉搓双耳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双手食指弯曲与拇指一起由上至下揉搓耳郭,揉50次左右,到耳朵发热为止。双手掌心摩擦发热,轻握双耳郭,先从前向后,再从后向前,分别揉搓50次,使耳郭皮肤略有潮红,以局部稍有热感为度。
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反射区
通常斜方肌反射区与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一同检查。检查时,用拇指由后向前纵向推按,易出现气感与颗粒。
延伸辨证
受风、颈椎病
气感出现在前半区域可考虑是脊背受风、颈椎病。
肺部疾病
气感如出现在后半区域,应左右两侧对照,发现两侧肺反射区都有反应,可认为是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
如出现在后半区域,仅发生在左足,应考虑为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背部肌肉损伤
颗粒靠近斜方肌区可见于背部肌肉损伤。
呼吸道炎症
颗粒发生在肺区,可见于呼吸道炎症或肺结核钙化灶。
陈旧性疾病
在此两反射区若生有脚垫,多为早年患过结核或其他肺部严重感染。
延伸辨证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疾病患者在此反射区可见到瘀血点。
脾反射区
用拇指指端或用食指关节顶点顶压脾反射区,会遇到颗粒。人出生以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或多或少都生过病,有过感染。因此,正常人此反射区都有一颗粒,如果出现一团颗粒则属于异常情况。此反射区仅能遇到颗粒。
有较多颗粒时,多见于严重消化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或者曾经患过结核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遇有颗粒有时也要考虑结肠的问题。
心反射区
检查时,手法要轻,可出现气感、颗粒、条索状物或块状物。气感与其他反射区感觉不一样。
延伸辨证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当用拇指指腹向前横推时,如果感到粗糙,即可认为是气体。多见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心肌肥厚、瓣膜病变、陈旧性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病变
颗粒多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心肌肥厚、瓣膜病变、陈旧性心肌炎等。气体有时也有颗粒样感觉,分辨方法是气体重压则无,颗粒重压则更显。
大血管病变
条索样反应多见于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硬化、瓣膜病变或损伤,或心区曾动过手术。
心包积液
块状物多见于心包积液。
心脏的器质性病变
反射区不应出现任何异物,如有脚垫或鸡眼,多为器质性病变。
延伸辨证
肺心病
颜色变化也有参考价值,颜色发白可见于肺心病。
充血性心脏病、右心衰竭
如有瘀血点,常见于充血性心脏病、右心衰竭。
血压异常
外形有凹或凸的现象,多与血压异常有关。
胆反射区
当往深处顶压时,如足部不是十分瘦弱,手感应该柔软。胆反射区无外观变化,如外观有异常,应属于胆的问题。
延伸辨证
胆壁厚
按压时如很僵硬,似顶到木板上,可考虑胆壁厚,多见于胆囊炎或泥沙样结石。
胆囊炎或胆结石
按压时遇有颗粒,也可考虑胆囊炎或胆结石。
胆囊息肉
按压时如有线条样感觉,可见于胆囊息肉。
肝反射区
检查时用拇指指腹向前推按,常见有气感和颗粒,也可见条索或块状。此反射区不应出现异物或有颜色的变化。
延伸辨证
消化不良
气感多见于消化不良,或是长期服用化学药品、嗜酒。
肝炎或肝胆结石
颗粒多见于各型肝炎或肝胆管结石。
肝炎或肝胆手术后
条索样感觉,可能是曾患过肝炎或右上腹动过手术。
肝囊肿、肝硬化
块状物可见于肝囊肿、肝硬化。
脂肪肝
如肝反射区后方肌肉皮肤稍僵硬,患者身体又稍胖,可考虑为脂肪肝。
肝功能异常
肝反射区如生长异物,则表示肝的功能受影响。
肝脏损伤
肝反射区如有瘀血,或颜色深紫、灰暗,也都表示肝脏损伤。
腹腔神经反射区
用拇指指腹向前推按,可遇到气感和颗粒。颜色不应深暗,也不应有异物感,否则都应考虑为疾病。
延伸辨证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气感多见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神经性呕吐、打嗝、腹胀、严重消化不良,或心律失常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肾脏病变
颗粒可能是上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也可能是肾脏疾病。
内脏出血
反射区出现瘀血时,如无外伤原因,提示可能有内脏尤其是消化道出血。
自主神经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如心脏的跳动、肠胃的消化吸收作用等,都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
如果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即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以拇指指腹推按胃、十二指肠反射区,能触到气感、颗粒、条索状物及块状物。
延伸辨证
消化不良、呃逆、恶心
气感如水泡样感觉,多见于消化不良、呃逆、恶心。
十二指肠病变
若下部出现气感可考虑十二指肠疾病。但有些胃下垂的人,十二指肠反应区可高于胃。
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遇有颗粒多见于各型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陈旧性病变
条索状物多表示做过手术、陈旧性溃疡或胃炎等。
胃结石
块状物多见于胃结石,呃逆、胃胀、消化不良病程较长也会出现块状。
胃癌
胃癌患者也会有块状物出现,但多数表现为颗粒。
慢性胃炎
在胃反射区的起点,紧靠甲状腺反射区如发青,多为慢性胃炎。
延伸辨证
胃或十二指肠有器质性病变
此反射区颜色发白,无血色,纹理乱而短,皮肤干枯,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有器质性病变。
胃或十二指肠慢性器质性病变
此反射区不应出现瘀血点或血点,如发现瘀血点或血点,可表示胃或十二指肠有慢性器质性病变。
胰反射区
正常胰反射区不易触觉,仅有稍小一点软物。胰反射区无外观变化。
延伸辨证
高血糖、低血糖及脂肪代谢异常
异常的胰反射区会有较大而硬的块状物,长可达1厘米,宽0.3~0.4厘米,表示胰脏功能异常,常见于高血糖、低血糖及脂肪代谢异常等病症。
胰的外分泌液含有各种消化酶。而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起着降低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小肠反射区
此反射区纹理变化不多。
延伸辨证
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或腹胀在此反射区的后1/3处发现气感,多表示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或腹胀。
伤寒
曾患过伤寒者,此反射区会出现颗粒。
免疫功能低下或泌尿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