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到湖北省去看一看吧,在这个省,首先我带领大家去参观武当山古建筑群落。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为明代所建。
武当山又叫“太和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唐太宗贞观年间已经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派了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武当山在明代时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明显高于“五岳”诸山。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秀美,气势雄浑,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古建筑群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从而形成了9宫、9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如今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只剩下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还有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的遗址和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是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修建,坐落在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兴建,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武当山独阳岩下是南岩宫,是在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修建的。现保存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是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是在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修建的,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紫霄宫进行了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你们知道武当山玉虚宫吗?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道教指“玉虚”为玉帝的居处。这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之一。玉虚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城内套城,共有三座,即外乐城、里乐城和紫禁城。三座城都各有宫墙间隔连围,形成等级鲜明、规模宏大的宫城。明天启七年(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轴线主要建筑均遭火灾。清乾隆十年(1745年),玉虚宫又一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也和它一起化为灰烬。现存建筑及遗址主要有两道长1036米的宫墙、两座碑亭、里乐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云堂以及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遗址。
你们知道五龙宫吗?
五龙宫全名叫“兴圣五龙宫”,它是武当山建筑最早、别具一格而又引人入胜的八宫之一。相传在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姚简当时任均州太守。由于当地长期不下雨,姚简便来到武当山为百姓祈雨。他看见有五条龙从天而降,便命人在这里建了五龙柯。宋朝时改名为“五龙灵应之观”。到元二十三年(1286年)时,又改名为“五龙又应宫”。元仁宗时加赐为“大五龙灵应万寿宫”。不幸的是,元末此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原来的地方又重建殿堂庙宇850间,赐名“兴圣五龙宫”,然而在辛亥革命后又有大部分被毁坏。到如今只有宫门、红墙、碑亭、泉池及古井等保存下来。
大开眼界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从唐朝到清朝就建有庙宇500多处,庙房达20000余间,明朝是最鼎盛的时期,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大规模修建武当,历史上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的说法。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一步扩建庙宇,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