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顺其自然,有些东西自然会唾手可得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
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应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穿。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违背自然规律去办事,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得心应手。不要去强求。
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只要顺其自然,有些东西自然会唾手可得。
不要为蝇头小利而伤和气,共同努力才会得到更多
兄弟俩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父亲并不感到欣慰,因为家庭不那么富裕,兄弟俩时常为一些小利益产生龃龉,一旦到分家产那天,还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争执。
有一天,父亲病了,躺在床上发呆。这时,老大过来问安。父亲说:“叫你弟弟来,我有话说。”
老二到了。父亲坐起身来,说:“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病如何来的,难受得很。”兄弟俩劝父亲别担心,父亲摇摇头:“其实这病我也不担心,因为我自己能应付过去;但,如果你们将来反目,那就是我们家庭的‘病’了,谁都难应付。”兄弟俩都很惭愧。
父亲下床,指着院子里的几只鸡说:“看看它们,蹲在那里相安无事,这不是很好吗?”然后父亲到屋子里端出了一盆谷子,悄悄走到屋后,将大部分谷撒在地上,仅留了几粒回到院子里,扔向那些鸡。鸡们看见来了谷子,腾地跳起身,一起上前争夺,翅膀挥舞,嘎嘎乱叫,原本清静的世界,因为这几粒谷子而“硝烟弥漫”。
兄弟俩笑了,他们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又说:“你们都看见了,更多的谷子在屋后……”没有利益冲突时,人与人之间都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而一旦有了利益之争,人们就会互不相让,争得你死我活。何苦为了小小的利益而伤和气,甚至反目成仇呢?共同努力,双方都会得到更多。
在得到一些东西之前,先要付出一些东西
1914年的冬天,在瑟瑟的寒风中,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流浪者。长途辗转流离,使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燃炊煮饭,友善地款待这些流浪者。镇长杰克逊大叔亲自为他们盛上粥食,这些流浪者显然已有好多天没吃到食物了,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连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
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想,给每个流浪者一顿果腹的饭食,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不需要什么报答。于是,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这个年轻人目光顿时暗淡下来,他硕大的喉结剧烈地上下动了动:“先生,那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
杰克逊想了想又说:“我想起来了,我确实有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得等到你吃过饭后再去做。”
“不,我现在就去做,等做完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那个青年站了起来。
杰克逊大叔深深地赞赏这个年轻人,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两天没吃到东西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可是,不给他做些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杰克逊大叔思索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
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起背来。捶了几分钟,杰克逊便站起来:“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说完,将食物端在了年轻人的面前。年轻人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年轻人:“小伙子,我的农场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的话,那我就太高兴了。”
那个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农场的一把好手。两年后,杰克逊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并对女儿说:“别看他一无所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0年后,那个年轻人果然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凡是成大业者,都遵循着一条黄金规则:在得到一些东西之前,先要付出一些东西。他们拒绝不劳而获,他们知道,惟有依靠自己的奋斗,才能赢得尊严,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欣赏,才能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天才面包师,自打一生下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作了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伴奏的音乐要称心宜人。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觅那些精制滥造的面包了。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有一个药铺老板,幼年时父亲因抓不起药而命赴黄泉,他发誓要开一个乐善好施的药铺。当了老板之后,他不改初衷,童叟无欺,贫富不二。
他还自学成才,专给没钱看医生的人开方子。一些药界行家见此大摇其头:一副败家子作派,不赔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却日渐红火,盖过了所有比他更会降低成本、更精明强干的人。
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它时,它就会跑的飞快;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时,有些东西反而能轻易得到。
做事不要不懂装懂,夜郎自大是要不得的
一只居住在图书馆里的老鼠和一只居住在粮仓里的老鼠相遇了。图书馆里的老鼠摆出一副学者的架子,傲气十足地对粮仓里的老鼠说:“可怜的家伙,为了添饱肚子,你们甘愿住在干燥、憋闷的谷仓里。那里除了稻谷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只有物质满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该有多么乏味啊!图书馆里是多么安静啊,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都能见到。”
“这么说,您一定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喽。”粮仓里的老鼠虔诚地说道。
“咳,这有何难。它们的一字一句我都要细细咀嚼,一页页装进肚里。”图书馆里的老鼠说。
“这太好了,我正有一事需要像您这样知识渊博的老兄帮忙。”说完,粮仓里的老鼠把图书馆里的老鼠带到一座粮仓里,指着墙角的一个瓶子说:“您认得字,请看看这标签上写的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
图书馆里的老鼠根本不认识字。看见标签上三个黑糊糊的大字,哪里认得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就在它进退两难之时,有一股香油味从瓶口飘出,于是,它就凭直觉猜测断定:“这是香油。”
“真的?看清楚了吗?”粮仓里的老鼠说。
“没错,不信,我先喝给你看。”为了证明自己博学,同时也是为了一饱口福,图书馆里的老鼠搬倒瓶子就喝了起来。谁知只喝了几口,就浑身抽搐,不一会儿,便四腿一蹬,死翘翘了。
后来,粮仓里的老鼠才知道,瓶子上写的分明是“灭鼠药”。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亘古名言。什么时候都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不懂装懂,否则是要上当吃亏的——它在伤害或欺骗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或欺骗到自己。
敞开博大的胸怀,不做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一天,东海的大鳖来访问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
井蛙说:“我住在这儿太快乐了!我独占这口井,高兴时跳上井壁玩玩,疲倦时可以躺在井底休息。井水漫过我的脚背,轻轻把我托起,像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漫步,又像在暖洋洋的温泉中轻荡。我真幸福到了极点,周围的小虫儿,小螃蟹,哪个比得上我。你怎么不到我井里参观参观呢?”
东海的大鳖听了,想到井里去看看,可刚把左脚伸进井里,右脚已被井台绊住了。于是,犹豫起来,不得不退了回去。
井蛙问:“你怎么不进来呀?”
东海大鳖答道:“你这井太小了。”
井蛙诧异地问:“难道你住的地方,比我这儿大吗?”
“我住的东海,比这儿大得多了!”
“东海有多大?”井蛙问。
“东海之广,既使用千里之遥来形容它也不够;东海之深,即使用万丈之深来形容它也不多。九年洪水,东海不会因此增加一点儿;十年大旱,东海也不会因此减少一点儿。住在无边无际的东海里,才是最大的快乐呢!”大鳖回答。
井蛙听了这番话,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一个人过于封闭自己,就无法了解外面真实的世界,就无法提升自己的人生。我们要随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迎接八面来风,这样才不会成为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过于注重外表,往往会上当受骗
学校请一位著名的教授来给学生做一次演讲。
教授拿了两杯水,一杯黄色的,一杯白色的,故做神秘地对学生说:“待一会儿,你们从这两杯水中选择其中的一杯尝一下,不管是什么味道,先不要说出来,等实验完毕后我再向大家解释。随后先问甲乙两位同学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说要黄色的那杯,接着又去问丙丁两位同学,丙丁二人也同样要尝试黄色的那杯。就这样,总共有200多个同学做了尝试,其中只有1/3的同学选择了白色的那杯。
之后,教授问同学们,黄色的那杯是什么水?2/3的同学伸出舌头回答:“是黄连水。”
“那你们为什么想要尝试这一杯呢?”教授接着问道。
那些同学又回答:“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
教授笑了笑,接着又问尝过那杯白色水的同学。这些同学大声答道:“是蜜。”
“那你们为什么选择尝试白色的这杯呢?”
“因为掺杂了色素的水虽然好喝、好看,但是并不能解渴呀!”这些喝过蜂蜜的同学笑着答道。
听完了同学们的回答,教授又笑了笑,说道: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很苦的黄连水,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尝到了蜂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人生的过程也就像选择两杯不同颜色的水,一旦选择了一种,便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大多数都会选择有颜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极少数才会选择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欢的、很平常的那杯。前者追寻艳丽,相对来说很前卫,因而往往会尝到苦味,而后者因为并不注重于颜色、很看重现实,所以能尝到甜头。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根据事物的外表来判断其实质,外表华美艳丽的不一定是好东西,而外表朴素平常的也不一定就是坏东西。过于注重外表,往往会上当受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活出真实的自我,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
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看来家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正是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奔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年轻人本想抱紧树干,但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到猛虎背上。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赞叹不已:“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真是苦不堪言:“你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某些人看似威风八面,其内心或许正愁苦不堪,不知所措。只有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或许,别人此时也正羡慕你呢!
采取迂回战术,可以间接地达到目的
从前,有一个海岛,岛上有很多沉积了多年的大颗的珍珠,价值都非常昂贵。可谁也无法接近这个海岛,只有栖息在海岸附近的海鸟能飞行往来在这个岛上。
很多人慕名而来,带有枪支弹药,捕杀飞回岸边的海鸟。因为这种海鸟每到白天都会飞到岛上去吃光如明月的珍珠。
时间长了,海鸟渐渐地灭绝,即使剩下的几只也过得胆战心惊,只要一闻到人的气息,看到人的踪影,就会早早地逃走。
后来,来了一个很有智慧的商人,他在海岸附近买下大片的树林,并在树林周围围上栅栏,不让闲杂人走进他的树林。同时,他严厉告诫他的仆人,不许在树林里捕捉或驱赶海鸟,更不许放枪。
于是,当海岸其他地方的枪声一响,就会有海鸟在惊慌逃窜中不经意闯进他的树林。时间一长,海鸟渐渐地都留在他的树林里栖息。它们也因此不必再为安全而战战兢兢。
等海鸟在他的树林里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他开始用各种粮食果实等,做成味道鲜美的百味食物,撒给这些海鸟吃。海鸟贪吃百味食物,吃得十分饱满,就把肚中的珍珠全部吐了出来。
日复一日,这个商人就成了百万富翁。
在很多问题上,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采取过于直接的手法,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就不然了。眼光长远的人善于采取迂回战术,它虽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间接地达到目的。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有些事不要不理不睬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食物呢?当它发现那是一个捕鼠器后,吓呆了。
老鼠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告:“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鸡咯咯地叫着,爪子在地上乱抓,然后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老鼠先生,这是你所面临的危险,和我没关系。我不必为此烦恼。”
老鼠又找到猪,告诉它:“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非常抱歉,老鼠先生,”猪同情地说,“除了祈祷,我对此无能为力。我一定会为你祈祷的。”
老鼠找到牛。牛说:“老鼠先生,捕鼠器会带给我什么危险吗?”
最后,老鼠低着头回到房子里,万分沮丧地独自面对农夫的捕鼠器。
当天晚上,房子里发出声响,捕鼠器抓到了猎物。农夫的妻子急忙赶来查看。黑暗中,她没有看见那是一条尾巴被夹住的毒蛇,结果毒蛇咬伤了农夫的妻子。农夫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回来后她发烧了。
人们都说,新鲜的鸡汤可以退烧,于是农夫拿着斧头到院子里去获取鸡汤的原料。他妻子的病情没有好转,邻居和朋友们纷纷赶来轮流照顾她。为了款待他们,农夫把猪杀了。农夫的妻子病情恶化。她死了,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农夫又杀了牛给他们做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