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对于自己的目的不说出来,旁敲侧击。使对方放松戒备,达到更好地控制对方,实现自己的目的。嘴上擒拿术,就是要让对方在心理上造成错觉,彼此距离拉近,让听者知道你是可信之人。
制造共同的假想敌人
曾有一部小说的内容,是叙述美、苏两强在对峙后.终于引发了战争,正欲动用核武器时,突然传来一则消息,说火星人攻向地球了,此时,美、苏便打消了对战的意念。协力对付共同的外来敌人。这篇故事看似单纯,但却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心理学的技巧。
人,或多或少难免会存有“共同”的心理,简单地说。如模仿、流行等,看见别人做,自己也想跟着做。
虽存有这种“共同”的意识,但是当双方利害关系发生冲突时,这共同心理便产生不了作用。如前所述,美、苏两国若无共同的敌人出现,他们的共同心理也很难产生出来。
同样的道理也可应用于商业上。有两家厂商为了生意上的竞争,搞得十分不痛快,此时,消费者突然对他们提出共同的指责,于是这两家厂商顿时停止竞争,共谋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事之间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如某同事与他人极不合作,始终对别人反感。如果你希望他帮忙时。不妨这样对他说:
“如果我们办不成此事,就会被调往乡下去。”
他听你这么一说,心里会想:“这件事还是须要我们共同来解决。”
这就是抓住对方“共同”心理的弱点。
所以对于难以相处的人,最好通过找出两人之间共同的假想敌人。
※对公司内的特殊分子,最好走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人来引发他协作的意识。
对方察觉自己的过失
一般来说自言自语,是指在没有第二者在场的情形下自说白话。可是在一对一或一对多数人时,若能抓住机会,巧妙运用,也可当成说服对手的武器。
某公司的一名科长是著名的“有意识自言自语者”,但这位仁兄的个子瘦小,其貌不扬,怎么看也不像是科长的料子,而他也了解自己因此而令部下瞧不起,部下都不十分情愿接受他的命令,于是他便想出了这种“自言自语”战术。
譬如冬天时,当室内的暖气过热时,一般人往往会以命令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却以一副很热的样子,脱脱衣服或解开领带等行动来暗示,并且还自言自语:“啊!热得要命!”
别的职员听了,便会自动将暖气转小,若是你的手下经常有上班迟到的现象时,你就若无其事地在办公室内来回走动,并自言自语说道:
“大家如果能早点来,那该多好。”
对于上班时间不认真工作、只顾聊天的部下,你也可如法炮制,自言自语地说:
“早做完,就可以早下班。”
这样的作法,部下听了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更能收到效果,比起当面斥责高明多了。只要是心里有数的人都会自动改正。
在许多场合中,正面指责反会产生反作用,如果对方是长者、社会名人或受过自己恩惠的人,也能用这种方式;譬如对谈时,因为自己是处于下风,而对方所说的言词却不敢苟同时,你便可以用:
“哦!是吗?”或“真是这样吗?”等这类满不在乎的反应,以自言自语的方式不断地重复,开始时他们并不会发觉,到后来他也会怀疑自己说话的可信度了。
※对于不便直接指责,但其言词令你不敢苟同的人,不妨以“哦,是吗?”或“是这样吗?”等满不在乎的反应,使对方怀疑自己说话的可信度。
赞同他的反调的技巧
有位英语教师颇不受学生欢迎,时常令学生感到难堪,一次。这位老师无意间在语法上出了点小差错,当场被一名学生发现,这位学生于是逮住了报复的机会,毫不客气地站出来指正,不料那位老师却以温和的语气赞同道:
“嗯!你说的真是对极了,可是其他同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发觉到,是不是上课时都在打瞌睡?”
老师给那位同学戴了顶高帽,接着说:
“像这样的错误很容易犯,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酿成大错,各位同学一定得小心才是。”然后便继续上正课。
这位学生本来是以报复心理向老师作攻击的,不料竟得到称赞,心里更是高兴万分。
许多人在受了指责后,通常都会板起脸孔以爆发的气势相对,这样反而是火上加油,使攻击的对方情绪更加激动,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由于受到指责的一方无视其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反而将这件事变为人与人之间因面子而对峙的局面。所以此刻最要注意的,就是从消除对方怒气方面着手。
本来乙方打算以正面驳斥来攻击甲方,不料甲方的态度反而使乙方无法达到他原来的目的。
当你在推销商品时,如果对方说:“你们的产品真贵”,此时你不妨同意地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你先听取了对方的意见,然后移开对方的攻击目标,接着再说:
“我们所生产的机器不但省油、省电、故障少、性能高,而且还有一流的售后服务。”对方权衡的结果,通常都会令你满意。
※如果被人指出了错误,最好是赞同对方的论点,即可使对方的怒气消失许多。
道破自己的缺陷
说服技巧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使对方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或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更加强他的防范心里。所以你应该先故意点破自己的缺点,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还不能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趁虚而入。
这种有意无意以装蒜方式表白自己缺点的目的,不外是想稍微提升对方的地位,使他感觉双方地位的均等。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用先发制人的方法先数落自己一番。然而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便不好再予责备。譬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
“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啰嗦”或“我说的话虽是过分了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运用,效果更好,而且能轻易使对方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当你对人有所要求时,最好先来一句“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啰嗦”,有意无意先自责一番,使对方不好意思拒绝。
巧妙避开对方的追究
有一次,日本国会中有过这么一段对答。有位议员先生问道:
据有关资料记载:“据说最近有美国新式的一架战斗机F16要配备在我国的三泽地带,这样便将会有美军及眷属三千人驻进该地,这件事难免会刺激苏俄,而F16更是以强大的持续飞行距离著称,请问首相,关于这点你作何看法。”
中曾根首相回答说:“国民应有表示‘自己的国家必须靠自己来防卫’的气概。”
从这一个回答中可以看出来,他并没有作正面的答复,但也没有置之不理或答非所问的迹象。所以,假如对方无视于你的立场而予以无理的质问时,像这类的回答方式也可以作参考。当然此时若不回答,反会被对方认为你没有诚意,会使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对于不便作答的问话当然还是要回答,而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至于答复的内容倒是其次。这种作法似乎有点过分,但也不能给他作正面的答复,反之那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但是若答非所问又容易激怒对方,应付这种局面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说句:
“现在我要说的是否就算回答,我也没把握,但是……”
先来个事先声明,然后才作些与正题稍有关联的答复,对方反会认为:
“原来自己的问话是很难作答的,既然如此,就姑且听取他的间接答复也无妨。”便不再予追究。
※对死缠不放的追究,最好事先声明:“我要说的话是否就算回答,我也没把握。”然后才作些与正题稍有关联的答复。
满足其需求减弱攻击
要处理群众的事是不简单的,弄不好的话就会引起众怒,可是对个中老手却是易如反掌。
譬如明天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活动,而在这一段长时间内,群众都不得离开现场,所以必须提早让他们做好各种准备,以免在活动进行时发生问题,尤其是生理上的问题,如前一天的睡眠不足或感到饥饿,甚至想上厕所等,若是处理不当,则必会发生情绪不稳的情况,甚至产生难以收拾的局面。
若是遇到来势汹汹的对方时,最好能先满足他的生理需求,以设法压制他们不稳定的情绪,譬如:
“各位大概口渴了吧!来,先喝杯水解解渴吧!”如此必能缓和对方的怒气。
曾经有一群农民怒气冲冲地奔向县政府,要求改革农村政策,彻底解决农民问题,此时这位县长就说:
“你们的意思我很明了,至于详情我们慢慢再谈,我猜想各位必定饿了吧!”
于是就先让这些农民饱餐一顿,之后再慢慢道出县政府的苦衷,而这些农民并不能说上了这位县长的当,而他们满足了生理的需求,怒气也逐渐收敛,每个人都会冷静地听取县长的话,终于很满足地离去。即将爆发的火爆场面,终于没有发生,当然不能说是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起码你已经稳住了一时,就可以有一段缓冲的时间去谋求对策。
※若能满足他们的吃、喝,即可避免来势汹汹的锋芒。
压制住对方的情绪
有位社会名人生性高傲,以致不得人缘,但他在某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却颇令人佩服。
当时,记者们来势汹汹,提问题也丝毫不作保留,几乎令人无法招架,但那位社会名人却以从容的态度回答。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请各位静一静,先听听我的苦衷。”
或许有些记者心中还会说:“这混蛋,你在说什么?”
但至少他的这句话压制了他们激动的情绪,待他们冷静下来后,甚至会发现自己激动的丑态。
这种方式终将那些记者引入圈套,这种相对隐晦的自我防御方式往往挺奏效。
所以,如果你面对一群激昂的人群,最好的对付方式,就是先说些与本题无关且具压抑性的话来平息对方的愤激的情绪,而将主导权慢慢从对方手中争取过来,然后你不但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你的理论,甚至还可以向对方发发脾气呢!
※对付情绪激昂的群众,不妨先来一句“各位!先别乱动。”这句话,以缓和他们的情绪。
先让对方发泄完再击倒他
某日,我们到一家皮鞋店想买一双皮鞋,却看到那位老板应付客人满有一手。结果,我们不但没买到鞋,反从头到尾看他与另一客人所表演的一出戏。
虽说是老板与顾客间的“作战”,但却不是老板在滔滔不绝地说服他的顾客,反而是一场老板在听顾客发牢骚的局面。
顾客不是说:“这双鞋的脚跟太高了”、“我不喜欢这种式样”就是说:“我的右脚稍大,很难找到适合的”等等。连我们都感到无法忍受。
但这位老板却一句话都不吭,一直耐心地听到顾客说完为止,他才缓缓地开口说:“请你稍等”,便到里面去拿出一双鞋摆在顾客面前说:
“我想这双一定可以让你满意,请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