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葛洪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为邵陵太守。他为人性纯口讷,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然而在他13岁时,父亲逝世,于是家道中落。
葛洪身为一个没落的士族子弟,生活在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里,消极悲观的他就开始寻求道教描述中那个清净恬然的神仙世界。当他听说叔爷葛玄在浙江宁海炼丹修道后,这种向往就愈发迫切起来。
宁海天河景区又称小天台山,其山陬海隅,自然环境独特,东濒大海,西连都会,得紫气东来之地理优势,深受古代养生先驱的喜爱。葛洪为追寻叔爷葛玄的踪迹,毅然放弃朝廷赐予的散骑常侍一职,与葛玄的徒弟郑隐一起来到了宁海,选择大洪山学士坪作为自己的炼丹之地。
根据相关记载,“炼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无秽污及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
宋代储国秀(端平二年进士)在《宁海县赋》中,称:
“曰桐柏则有葛稚川之丹房。”
葛洪的第26代孙葛炳午在《后山记》记载了葛洪选择此地炼丹的缘由:
“……洪,即仙翁也,纡余著作,遍游天下名山,见此岭土,盘踞数十里,高逾千丈,突兀峥嵘,中有卷阿,阿前有池,绀碧照见鱼儿须,掬手尝味,滴滴玉浆。左有大树数千株,不知其名,但见质干异常,不受人间培植者。乃喟然叹曰:‘此长春圃也!去甬东弥勒台,雁岩灵芝峰,宛然可望可采,……何水明山秀乃尔。’见其麓皆腴田沃野,白溪(即天河)顺奔东下,西溪(即大溪)逆折南行,双港合流,妙山(即柯山)特峙其中,……于是构宫伐木,选盖以栖,内藏杖履,外置丹炉,出披榛,入排草,展席大鼾,将十有年,起应王导之召。”
学士坪位于大洪山和大短柱山之间,是一个形似天盆的高山谷地。周围古木森森,常年云雾缭绕,中间低洼处有一天然的沼井,水源充足。同时,此地还有众多的崖洞,可说是一处绝佳的炼丹场所。葛洪在学士坪筑丹灶、铸丹鼎、凿磨槽、编绢筛、挖水海、建华池,还制作了用于鼓风的橐。至今,在学士坪还留有葛洪当年炼丹时留下的丹舍、丹井遗迹。
葛洪在学士坪炼丹的史迹很多,在岔路一带遗留下来的许多地名与葛洪有关,如大洪山就是因洪而名;大茅山就是以葛洪炼丹的山命名;还有仙溪、仙人里等。连在岔路聚居的葛氏,在古代也是以“仙里名宗”自居。还有一些纪念性的文物古迹,如洪庙、灵峰庙等,都供奉着葛洪的塑像。
浙东的天台及四明山脉和广东的罗浮山脉是葛洪的主要活动地带,但葛洪最后选定台岳东侧的西洋(又称西阳,即宁海西南部小平原)为裔孙定居地。经过1600多年的繁衍,以宁海为主的葛洪后裔居住区,已形成遍布宁波全市的网络,近4万人。据宁海县公安局统计,2003年7月,宁海县有葛姓24700多人,其中除约2000人为洪从祖习的裔孙外,洪的裔孙达2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