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除了屡次叛乱的女真各部族外,位于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也同样是萧太后的一块心病。
据史料记载,高丽国由王建于918年创建。随着国力的不断加强,高丽国先后灭掉了与其同处于朝鲜半岛的新罗和百济两国,进而统一了朝鲜半岛大部,而此时的契丹已经是中国东北部当之无愧的霸主。王建得知契丹兵力强盛,为拉拢关系,便在建国当年派遣使臣前往契丹献宝示好。
也就是从那时起,辽与高丽开始互相往来,关系尚好。然至辽圣宗初年,史书中并没有有关辽与高丽往来的记载,反倒是高丽与北宋之间的来往记载颇多。
当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曾多次遣使渡海前往高丽,要求其在宋军北伐时趁机向辽国以东地区出兵,如此一来便可将正面战场上的辽军牵制住。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萧太后那里,虽然高丽国因畏惧辽国实力,不敢贸然出兵,但在萧太后看来,只要一天不攻打高丽国令其臣服,其对辽的威胁就会存在一天。不仅如此,萧太后还十分清楚,那些女真人之所以敢起兵反叛,背后也有高丽人撺掇的因素。鉴于此,萧太后决心对高丽国出兵。所以每逢辽与北宋战事稍缓,萧太后就会立即调兵东征高丽国,以保障辽军侧翼的安全,从而避免与宋和高丽两线作战。
983年10月即统和元年,萧太后第一次做出了对高丽国用兵的部署。她以吴王耶律稍为上京留守,欲亲自率军出征。与此同时,她亲自检阅了东京留守耶律抹只所部兵马,赐旗鼓及银符给宣徽使兼侍中耶律蒲领、林牙萧恒德等,命其所部作为东讨前锋。然而就在萧太后将要出发时,战报传至,称宋军欲从五台山向北入侵灵丘,情急之下萧太后只得打消了出兵高丽国的念头,转而全力对付宋军。
尽管第一次东征计划告吹,但萧太后仍时刻惦记着再次出兵。985年7月,萧太后下令诸路部兵准备甲兵、整顿兵马,以备再次东征高丽国。可就在此时,萧太后得报,辽东地区阴雨不绝、道路泥泞、无法行军,萧太后只得再次作罢。为震慑高丽国,萧太后转而命枢密使耶律斜轸为都统,驸马都尉萧恒德为监军,统军讨伐女真。
待辽军击败宋北伐大军后,双方战事稍停,这便又给萧太后第三次讨伐高丽国创造了机会。992年末,在经过精心部署之后,东京留守萧恒德奉命率军出征,双方兵马在边境相遇,遂展开激战,结果辽军将高丽军一举击溃,并攻陷了高丽国边城。高丽国王见状,唯恐辽军再度兴兵,于是忙于次年正月遣使向辽奉表称臣,以示请罪。
萧太后此次东征的目的就是想借此威慑高丽人,从而抚定东部边境。如今目的已然达到,萧太后又开始采取怀柔之策,她下令将高丽人屡次乞求的女真鸭绿江以东数百里地赐予高丽人。受宠若惊的高丽国王从此变得愈加恭顺,连年向辽廷进贡。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国和高丽国之间关系尚且和谐,往来频繁。
然而,在萧太后去世后,高丽国和辽国的关系就开始急转直下,一度势同水火。1010年即辽统和二十八年五月,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发动政变,弑杀高丽国王王诵,拥立其从兄王询为国主。
而此时,辽圣宗刚刚亲政不久,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辽圣宗一改其母萧太后引而不发、怀柔威慑之战略,试图以武力征服高丽国。当他得知高丽国内政变之事后,随即开始征调兵马,以备东征之用。
雄心勃勃的辽圣宗对众臣如此说道:“高丽康肇弑其国君王诵、立诵族兄王询而自任宰相,实大逆不道也。宜发兵问其罪逆。”众臣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唯独大臣萧敌烈以为不妥,他对辽圣宗说道:“国家连年征讨,士卒疲惫,况且陛下正在谅阴(守丧)中;而今年谷物未收,百姓创痍未复。高丽虽为小国,但其成垒完固。胜不为武,万一失利,恐贻后悔。不如朝廷遣使,往问其故。彼若伏罪则已,不然,待丧服除而岁丰之时,再举兵未晚矣。”
萧敌烈此言在情在理。当时,虽然辽宋两国已经议和,但两国停战仅仅几年时间,辽国所受创伤还未修复,加上辽国又屡次与阻卜、女真征战,士马疲惫,再加上年岁不丰,可以说,此时的辽国根本不适合与高丽国开战。然而萧敌烈这一席肺腑之言,并未得到一心想建功立业的辽圣宗的认可。
主意已定的辽圣宗最终决定于这年8月亲征高丽国。他命皇弟楚国王耶律隆裕留守京师,以北府宰相、驸马都尉萧排押为都统,北面林牙憎奴为都监,统军出征。是年11月,辽圣宗大军浩浩荡荡横渡鸭绿江,直奔高丽国腹地。
先锋将耶律盆奴、耶律弘古所部率先于高丽军开战,结果大败高丽军,直逼铜州。康肇得知战报后,立即兵分三路抗敌:一路军驻守铜州西,据三水之会,由康肇指挥;一路军于州城附近山岭处驻扎;最后一路军负责守城。
很快,耶律盆奴、耶律弘古等率军攻破三水大营,右皮室详稳耶律敌鲁冲锋在前,高丽大军抵抗不支,主将康肇被生擒。副将李玄蕴见状,慌忙率军逃窜,随即被耶律盆奴、耶律敌鲁大军剿杀。
眼看辽军连克数城,气势汹汹,高丽国各守城之将大为恐慌,顿失抵抗之心,纷纷开城迎降,辽军由此再获铜、霍、贵、宁等州。与此同时,辽都统萧排押领兵与高丽兵激战于奴古达岭,大胜。高丽国王王询得知高丽军战败,惊恐万分,当即上表乞降,表示愿意亲自入辽朝贡。
辽圣宗遂下令辽军不得掳掠,同时派遣右仆射高正率千人骑兵前去迎接王询“入觐”,并授任政事舍人马保祐为开京留守、安州团练使王八为副留守,命其迅速赶往开京接任。此前,当辽廷得知王询乞降的消息后,很多大臣认为这只是王询的缓兵之计,但辽圣宗不以为然。而事实证明,王询果然是在使诈。
狡猾的王询待辽军攻势稍缓,便下令高丽军坚壁清野,同时还派将军卓思正率军围攻前来迎接王询的高正一行,结果打了高正一个出其不意,致使辽军死伤甚众,首领高正孤身突围。
辽圣宗闻讯大怒,当即派军反攻,卓思正战败,慌忙向西京(今朝鲜平壤)逃去。紧接着,辽圣宗亲临前线指挥辽军围攻,久攻不下之后,遂驻跸于城西佛寺。就在辽圣宗愁眉不展之时,将军耶律瑶质献上一计,结果大败守城高丽军,夺取西京。与此同时,辽圣宗命大将萧排押、耶律盆奴领军转攻开京(今朝鲜开城),在开京西岭大败高丽军,斩首数千,进逼开京城。
眼看辽军兵临城下,高丽国王王询惊恐不已,当即弃城,奔平州而去。然而辽军自占领开京之后,便开始逐渐陷入困境。由于辽军远征作战日久,此时的粮草供给已变得甚为紧张,再加上高丽国各地兵马屡屡侵扰,这使得辽圣宗自感不支,于是决定退兵。
1011年正月,即辽统和二十九年正月,辽圣宗下令焚毁开京城,随即携带战利品北返东京城,此前被辽军攻克的高丽诸城复归高丽国。
辽圣宗此次东征辽军虽有所损失,却把高丽人打得狼狈不堪,损失十分惨重。开泰元年(1012年)四月,不堪重负的高丽王王询遣使称臣,但辽圣宗却要求王询亲自前往,在遭到王询拒绝之后,辽圣宗遂向王询讨要辽国在鸭绿江以东所筑八城,时为高丽国所占的“六州之地”,结果再次遭拒。辽圣宗盛怒之下,下令国舅详稳萧敌烈、东京留守耶律团石等在鸭绿江上建造浮桥,并在保州、宣义、定远等州修筑城堡,准备再次东征高丽国。
次年5月,辽北府宰相刘晟(字慎行)、枢密使耶律世良、殿前都点检萧屈烈奉辽圣宗之命,再次征讨高丽国。这年11月,辽圣宗又命上京、中京及诸行宫调集精兵五万五千人作为东征援军。1016年正月,辽东征军在高丽国郭州之西与高丽军相遇而战,即败之,斩获颇丰。然后因主将耶律世良暴病而亡,不得不退兵。
1017年2月,辽圣宗遣国舅帐详稳萧隗洼领兵东征。三个月后,又命枢密使萧合卓为都统、汉人行宫都部署王继忠为副都统、殿前都点检萧屈烈为都监,统车东征。辽圣宗本对萧合卓信任有加,以为萧合卓能不辱使命得胜而还。然事实证明,此人绝非将帅之才。其率军猛攻兴化军(六州之一),久攻不克,悻悻而返。
1018年10月,辽圣宗再次受命东平郡王萧排押为都统,萧屈烈为副都统,东京留守耶律八哥为都监,再次大举东征。同时,辽圣宗还下诏告谕高丽州军守臣早日投降,然高丽人却置告谕于不顾,坚守城池。这年12月,萧排押率军直奔开京城郊,大掠而还,随后与高丽追兵在茶、陀二河之间展开激战。
恰在两军交战正酣之际,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辽军因迎风作战,视线受阻,不敌高丽军,伤亡惨重。主将萧排押侥幸逃生,其余诸将皆阵亡。
得知辽军战败,辽圣宗恼怒不已,更加视高丽人为眼中钉。次年8月,为报复高丽人,辽圣宗再遣郎君曷不吕等率部,协同辽军主力再讨高丽国。
面对辽军屡次东征,高丽人疲于应对,无奈之下,高丽王王询只得俯首称臣,再次遣使求和。其时,辽国虽然处于上风,但因连年用兵,辽军损兵折将从未间断,所失巨大。见高丽人主动求和,深感难以为继的辽圣宗也就就坡下驴,顺水推舟接受了请和。
1020年即辽开泰九年五月,高丽王王询正式上表,以示归附,辽圣宗下诏豁免其“违命”之罪。两国多年的征战自此宣告结束,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恢复到了萧太后时期的和谐友好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辽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