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器从雏形到基本定型,经历了几个世纪。在改革发明者中,成就最大的是德国慕尼黑的长笛演奏家、乐器改革家塞奥尔德·波姆。
波姆自幼喜爱音乐,专攻长笛演奏,他曾担任慕尼黑皇家伊萨托瓦剧院乐队的首席长笛。由于他家开设首饰店,他就用这些工具对当时的四键长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改变了长笛手指伸展过宽的缺陷,试制成功了环键式长笛,并设计了一整套合理的新指法。这些改革,得到了演奏家们的赞赏。
为了寻求更理想的音量和音质,波姆对保持了一个半世纪的倒圆锥形管体进行改革。1846年,他在慕尼黑大学沙伏豪于特教授那里学习了两年声学原理,从理论上取得了长笛近吹口四分之一部、管径接近于抛物线的精确数据,把管体的四分之三改为圆柱形管,使长笛的有效管长达到管径的30倍,从而使各音的八度关系都准确了。此外,他还把椭圆形的吹孔改成圆角矩形,并加大了音孔的直径,使音色更丰满、明亮。
1847年,波姆终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波姆式长笛。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1854年的慕尼黑工业产品博览会和1855年的巴黎博览会上,波姆的长笛都获得了金质奖章。
不久,单簧管、双簧管、萨克管等乐器也都普遍采用了波姆音键原理。西洋管乐器有如此完整、科学的指键系统,不能不归功于波姆这位伟大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