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聪到学校的时间刚刚好,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的同学。新学期开始,班主任昨天在同学们来报道的时候重新把座位排了一下,这么一来,吕聪就从原来的靠窗户第四位挪到了中间第二列第三位的位置。教室里一共有四列座位,从门口到窗户边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列,也就是吕聪的座位由第四列挪到了第二列,还比以前更靠近黑板了。这个距离黑板较近又更正对着黑板的座位显然对吕聪这个近视眼又戴眼镜的学生很来说合适、很有帮助。
其实班主任完全是无意识地这么安排的。吕聪的班主任是一个烫着波浪卷发、戴着一副中度近视眼镜、长相标致美丽又有气质的语文老师,姓刘。这位刘老师虽然长着天使般的外貌,可惜脾气不太好,加上近视眼又使她看人和东西的时候经常需要使劲眯着眼,这些可大大地把她的美丽打了折扣。不知为什么,这位刘老师不太喜欢吕聪,根据她经常批评吕聪的话来看,大概是嫌吕聪的性格太孤僻了,而且又学习上又算不上拔尖。也许还有一条,那就是吕聪也长得十分漂亮,还是在根本没有像她自己似的精心打扮的情况下,一个漂亮的女人见到另一个乳臭未干却比自己还美丽简直可以用天生丽质四个字来形容的女孩时,她难免会有点嫉妒的心理。
吕聪长得什么样呢?虽然她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以后几年里都还会继续发育,但是就目前来看,她的个头在班级里和其他的女生相比算是中上等,圆圆的脸盘,精致的五官,特别是那樱桃般的小嘴,仿佛每当它微启时都会使她对面的听众一看就不免浮想联翩,猜想着将要从那里吐露出多么芬芳的语句。那一头又黑又厚还带着自来卷的头发就不用说了。
吕聪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个班级里,班主任也一直是这位刘老师。这个班里的同学们吕聪都不太喜欢,因为年龄小,她还不太懂得与同学们感情相交。更因为其中有些同学,要不是嘲笑、讽刺她性格的不合群,要不就是因为嫉妒她优秀的考试成绩——她也偶尔有考试成绩拔尖的时候——而对她出言无礼。
上午上到第三节课的时候,吕聪看到班主任带着一个比她个子还高一点、比她瘦一点,和她一样长得很漂亮的女孩走进了教室。科任老师暂时停下了讲课,和同学们一起看着那个女生按照班主任手指的座位走去。那个座位在吕聪的正右边,那里还空着,是这学期转学走的同学留下的。那个女孩被这么多人同时看着,也不觉得难为情,只看她十分自然大方地走到了座位上,把书包往桌堂里一塞,随即坐在椅子上,整个过程中没有抬头看一眼周围正用十分好奇的目光打量她的同学,仿佛他们都不存在。
吕聪不禁佩服她的这种泰然自若的气度。
现在,一切又恢复了常态。班主任走了,科任老师清了清嗓子,让同学们继续都看黑板,听他讲课。
吕聪的这个位置十分方便观察这位新来的同学,吕聪看到她麻利地从桌堂里翻出当堂课的课本,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了一遍,又停在了第一章第一节那页。
课间的时候,吕聪听见周围有的同学问她叫什么名字,只听她干脆地回答说:"史玲。〃
从此,吕聪知道了这个新转来的坐在自己右边座位的女同学叫史玲。
不仅如此,这天中午放学后吕聪又得知了一个关于这位新转来的女同学的事情,那就是她居然和自己住在同一个小区,还是同一单元楼的邻居。
本来按照吕聪的性格,也许和史玲一直同班到毕业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是放学走出校门后她发现史玲和她往同一个方向走。早上吕聪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拿了把伞,因为她看了前一天晚上的天气预报,说是第二天有中雨。果然,她中午放学后一出教室门,在楼道里往楼下看,满操场都已经被雨水覆盖了。
吕聪一个人撑着伞走出了校门,刚要拐进一个通往她家小区门口的胡同,只听后边有人叫她,吕聪一回头,看是史玲。
史玲低着头缩着肩小跑到吕聪面前,喘着气焦急地问:"你是从这条胡同走吗?〃见吕聪点点头后,又说:"我也是从这走。我没带伞,咱们共用一把伞行吗?〃见吕聪痛快地又点点头,史玲美丽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用十分欢快的语调说:"谢谢你!〃
吕聪记得史玲,可史玲却不认识吕聪,以为她只是和自己一个学校的。
那条小胡同不用走多久就到了尽头——一座小桥,走过小桥再横穿过一条小街,就到了小区的大门口。如果不过街,而是向右拐直走一段路,就走进了一个小村庄。
她们一起肩并肩地走过了小桥的时候,同时异口同声地问对方:"你往哪走?〃
史玲快人快语,先回答说:"我过街。〃
吕聪终于说了一句话,语气略带惊讶地问:"你家也在这个小区呀?〃
史玲平静地点点头,问:"怎么,你家也住这?〃
吕聪用充满惊奇地眼神看着她,眨了眨,肯定地点点头。
史玲哈哈笑了起来,说:"那好,正好可以再走一段,你就当帮人帮到底吧,和我一起走到我家门口,再回家,行吗?〃这句话虽是问句,可听她说话的口气好像已经确定了。
吕聪无所谓地点点头,微微一笑说:"当然可以。〃
于是她们都带着不同种类的笑容再次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