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金在崛起之初,其文化艺术方面是十分落后的。史籍中除了记载其“游牧迁徙”、“逐水草而居”之外,余无所闻。然而,当其政权建立之后,在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并在与中原互相交往过程中,积极吸取汉民族的文化成果,逐渐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辽、夏、金各国的书画艺术都各有特色。
■蔚然成风的辽国书画
辽立国之后,绘画艺术受到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国民,学习绘画和从事绘画者蔚然成风,因而画家辈出,作品繁富。据《辽史》和有关“画记”、“画谱”等记载,辽国除最高统治者圣宗耶律隆绪“好绘画”,兴宗耶律宗真“亦善画”。此外,著名的画家有胡环、耶律倍、萧、陈升等。
关于胡环,尽管其生平事迹在文献中少有记载,但从其传世的作品和后人的评价中,可以窥见其绘画艺术的造诣。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长卷《卓歇图》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猎图》、《回猎图》,用笔清劲,技法精湛,风格甚高。
耶律倍为阿保机长子,堪称辽代最早的知名画家。据载耶律倍是一位通阴阳,知音律,工于辽、汉文章的画家,尤其善画辽本国人物。其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射骑图》。
萧不仅是辽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而且是有名的文学家。他喜爱唐代裴宽的山水画与边鸾的花鸟画,竭力吸收中原画家之长,用中原画家的表现技法去描绘游牧民族和边塞的风土人情。其作品载于著录的有《平沙落日》、《关山鼓角》、《秋原讲武》和《放牧》等。
作为辽国一代名画家的陈升,确切地说是一位御用画家,他在圣宗耶律隆绪时作过翰林待诏。他的作品,从文献所记载的来看,基本上是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为统治者需要服务的,如他曾奉命画《南征得胜图》。尽管陈升的绘画政治色彩很浓,但用笔挺劲,章法平衡,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除上述几位之外,辽国著名的画家还有耶律题子、王霭、王寿仁等。
辽国绘画艺术的成就,除上述画家的传世作品之外,还较多地反映在辽墓的壁画、寺院壁画上。其中墓室壁画较为重要的有4处:一是内蒙古地区的林东三陵;二是内蒙古库伦旗奈林稿乡的前勿力布格村1、2、4、7号墓壁画;三是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所出土的两轴悬挂着的图画和墓中壁画;四是河北张家口宣化辽墓壁画。
关于契丹族的书法,史书记载很少。据史料记载,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二人皆“工书”。辽圣宗耶律隆绪“幼喜书翰,十岁能诗”。辽道宗喜作字。《书林纪事》载“天祚帝亦能书,常奉道宗敕,写五字之歌行于时”,在当时很有名气。萧观音、秦晋国妃萧氏,均善书法。可惜上述契丹皇帝和贵妃的书法作品均已失传。但从考古材料所见契丹文碑刻、印章、钱币和写经等,可见契丹人的书法功力。
契丹书法作品,在书写艺术上,既继承了汉唐以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契丹民族文字的书法,弥为珍贵。契丹文字是仿汉字的部首、偏旁而创制的,在书写上也讲究间架结构,注重笔法运用,既有线条形式内在的美,也富于神韵和气韵。其书体也与汉字大体相同,也有楷书、行书、篆书三体。其作品以楷书为主,接近唐代柳体风格,笔力刚健,结构严谨,间架自如,错落有致。篆书风格与汉唐遗风相类,同样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
■“西夏画工喜出绿”
据文献记载,西夏开国之主李元昊通蕃汉文字,亦能绘画。安西榆林窟《唐僧取经图》所在石窟有“题记”云:“乾二十四年……画师甘州住户高崇德小名那征到此画秘密堂记之。”透露出夏已有专业画师。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甘肃酒泉万佛洞的壁画,以及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所出土的雕版画、麻布画和绢画来看,其绘画水平当不在辽和金之下。
首先,从石窟的壁画来看,莫高窟现存的作品,大都出自西夏画工之手。众多的壁画从色彩来看,总体偏绿,具有冷色调,这与隋唐以来中原王朝的风格多有不同,艺术家从中总结出来的“西夏画工喜出绿”之说,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安西榆林窟的壁画中所画的供养人,尽管衣着服饰为西夏民族特征,但人物的造型和所反映的审美取向却是与盛唐以来形成的风格一致,与五代、宋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从黑水城雕版画、麻布画和绢画来看,无论是20多幅保存相对完好的雕版画,还是残破严重的麻布画与绢画,全是现实题材,其人物肖像,服饰、发式多表现为民族杂居的特点。其表现手法不仅注重神情描写,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而且对于人物、动物的动态描绘,其技巧并不比宋、金时代的高手逊色。这一方面表明西夏绘画艺术的种类、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另一方面也反映西夏从事绘画艺术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西夏文教发达,书法也很受重视。特别是佛经的抄写和刻印,融书法的修养和佛教的虔诚于一炉,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书法艺术品。
传世的西夏书法作品以楷书、行书为最多。西夏文泥金字《金光明最胜王经》,小字楷书,书写工整,字体娟秀,配以光彩夺目的金色,确可称为写本佛经的上乘。柏林图书馆所藏《妙法莲华经》,字体俏劲有力,气韵隽秀,刚柔相济,也是西夏文书法的精品。西夏刻印的佛经和书籍都是正楷,而在不少日常应用的文字和部分佛经中行书使用较多。行书大都表现了随意自然的特点。
在西夏,草书也很流行,如草书《孝经》,笔划简约流畅,结构均匀自然,是传世的西夏草书代表作。篆书可分成两种:一种类似汉文的小篆,如西夏陵园的寿陵碑额,竖刻4行,每行4字,共16字,笔画匀称畅达,结构严谨整齐,字形方正典雅;另一种是西夏官印用篆字,类似汉文九叠篆文,笔画屈曲折叠,填满印面,疏密得中,变化多端,庄重美观。
保存至今的西夏文书法作品不少,但书法家的名字流存至今的却不多。张政恩和浑嵬名遇分别是书写《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汉文和西夏文的书法家,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仁宗朝的翰林学土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做成笔,质量很高,国内有很多人争相仿效。智妙酩布是元朝党项人书法家,他书写了居庸关过街塔门洞内的西夏文字,字体浑厚凝重,保持了西夏书法的优良传统。
■名家辈出的金国书画
金虽自立国之日起便四处征战,战争连绵不断,但其绘画艺术在战火中不仅得以残存,而且还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代书画继承辽、宋风格,涌现了一些卓有成就的书法和绘画名家。金朝设有画院,宫廷收藏历代书画名品,金章宗本人就是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完颜允恭善画獐、鹿、人、马,亦工墨竹,有《七星鹿图》、《解角麋图》、《果下马图》、《墨竹图》等。海陵王完颜亮好为墨戏,写方竹亦有奇致。王庭筠书画俱佳,曾主持画院,善画山水、古木、竹石,师承苏轼、米芾,尤工草书。所书《博州庙学碑》,风骨磊落,“有襄阳之劲秀而无其倾欹”。其子王曼庆也善画墨竹、山水,其墨竹“姿致绝佳”。画家任询诗、文、书、画俱精,“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此外,张公佐、耶律浩然、李仲略、李善画山水;赵秉文善画梅花竹石;庞铸工山水禽鸟;渤海人大简之工松石小景;徐荣之工花鸟;段志贤善画龙;李仲华工湍流高树;女画家乔夫人善画竹;谢宜休妻阿环“山水学李成,清润合格,写竹学黄华道人,潇洒可观”。
金朝的绘画水平,不仅从上述画家流传至今的作品可见一斑,而且与辽国一样,在大量的壁画中也得以体现。山西繁峙县岩石寺庙中保存下来的金代壁画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其线描的水准,重彩的敷设,人物、建筑、山水等故事情节的结构,连壁大幅,远远超过任何卷轴品的范围。至于在今山东高唐发掘的墓主为虞寅的墓、山西长治发掘的墓主为崔姓的墓和石哲金的墓,以及辽宁朝阳城南发现的金代墓中的壁画,无一不是用墨线勾勒轮廓,用红、绿、灰三色渲染,线条劲健优美,人物生动逼真,无不是金代绘画水平达到相当高水准的折射。
金代书法名家除王庭筠、任询外,前期有王竞,后期有党怀英、赵秉文等。王竞在皇统初为应奉翰林文字,天德间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善草隶书和大字。当时,中京、南京两都宫殿榜题都由他题写。党怀英“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