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果子怎么那么甜?
别人家的饭菜为什么这么香?
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抢来的就是好东西?
抢夺不息,战斗不止
俗话说,抢来的东西就是好吃。人们总是误以为别人手中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别人的食物、别人的成果、别人的幸福……于是羡慕、嫉妒、恨、抢夺……产生了。小到一颗糖果,大到一个生命……甚至一场战争,似乎只要是抢来的,不管是什么,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从小我们就在“排排坐,吃果果”的歌谣声中长大,但更多的我们要面临争抢与被争抢的局面——一支铅笔、一本图书、一朵红花……似乎争抢成了幼时玩伴间的主旋律。而不论争抢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争抢,只要是抢来了就是好样儿的!
然而,越长大越发现,这种游戏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玩伴才会做的事,大人的世界里更是在此起彼伏的抢夺中“厮杀”。你死我活的明争、钩心斗角的暗斗,时时上演。而这般争抢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怪诞心理在作祟?
我就要坐你坐的那个座位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小苏来到楼下咖啡厅闲坐。她清爽的面容、安静的姿态,无不给人一种安逸、舒适的亲切感。不久,邻桌来了一对男女,女生小玉突然发现男伴小志的眼睛总是时不时地往小苏那儿瞟,于是突然发难——叫来服务员要求换桌,而且点名要换小苏坐着的那桌。
小志连忙出言制止,并说小玉是在无理取闹。小玉听后,更是恼怒,声音也不由得大了起来。这个原本安静、惬意的咖啡馆,顿时变得嘈杂。此时,小苏不得不抬起头来,刚才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而当她发现矛头直指自己时,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小苏只好招手叫来服务员。而早已被小玉的无理要求折磨得“遍体是伤”的服务员,瞬间像被打了鸡血似的直奔小苏。一阵诚恳的道歉之后,硬着头皮向小苏转达了小玉的要求。
小苏觉得,其实换不换座位这个问题不大,大的是小玉的强硬态度,毕竟是自己先来,要换座至少该有个恰当的说法。因此,她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请服务员叫来了小玉,询问理由。小玉也不正面回答,就说觉得这个座位的视野比较好。可是小苏觉得小玉和自己都是靠窗的座位,且两人是邻座,不存在太大的视野差别。
小玉不耐烦起来,还埋怨小苏把自己叫过来又不肯让座。小苏顿时觉得很可笑,反倒是自己成了“罪魁祸首”。
“我就想坐你坐的这个座位!”小玉大声道。
小志终于看不下去了,打断了小玉,忙对着小苏道歉,然后拉着小玉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没关系的,反正我已经打算走了,你们坐吧,再见!”小苏站起身,转头就走。
此刻,小玉终于不说话了。可是坐在刚才小苏坐过的座位上,小玉却依旧高兴不起来。小志叹了口气,道:“如你所愿,换了座位了,你这回高兴了吧!”
小玉一肚子憋闷说不出口,在喝下一大杯黑咖啡后,把小志偷看小苏的事情说了出来。而听到这个原因的小志简直哭笑不得,只好解释道:“我哪里是在看她,就是因为她手上拿了一本书,所以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这你也能生气?”
“啊……”小玉开始后悔自己的唐突,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无理取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抢夺来自潜意识,可控范围内缓压
“我就要坐你坐的这个座位”,一句简单的感叹句,却是抢夺心理的最好诠释。
抢夺心理的发生是在潜意识驱动下寻求内心刺激的结果。究其根源,是人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冲动的本能。
在抢夺过程中,潜意识会受到复杂理性支配和理性典范控制的双重刺激,将界限外的刺激因素作为攻击对象,造成破坏、伤害或是征服的动力。
换句话说,抢夺心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弹性的解压,是一直存活于你我心中的小恶魔。因此,任何一个结点都有可能激发,虽然会给周遭带来一定的损伤。但只要在可控范围内,抢夺之后的快感,就像是被父母管束多年的青春期少年突然被松了绑,会激动、兴奋,会跳起来用力大喊!然后释放出内心的负能量,微笑前行。
这就是抢来东西的魅力所在。怎一个“抢”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