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全国诗人与“草根诗人”纷纷作诗表达自己对罹难同胞的哀思,赞美亲临抗震救灾一线的领袖、官兵、医护人员等,赞颂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亡留给自己的英雄,讴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精神等。作为一名从1973年便开始诗歌创作的作者,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搁置多年的诗笔在短短的时间内写了五首汶川地震诗,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在写诗的同时,我也很关注他人的汶川地震诗歌,在大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便萌生了撰写汶川地震诗歌评论专著的念头。尽管以前我是以评论古诗为主的,但这次汶川地震诗歌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将撰写古诗研究专著的计划暂时搁在一边,全身心地研究汶川地震诗歌。我着手搜集汶川地震诗歌资料,并于2008年7月24日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发表了《汶川地震诗为数众多,值得深入研究》一文,希望网友能提供相关资料——汶川地震诗歌佳作(包括诗集、报刊专号等)、有关汶川地震诗歌的评论,以方便我研究。我邮购了国内正式出版的三十多种汶川地震诗歌合集与个人诗集,搜集了《诗刊》、《星星》诗刊等报刊出版的汶川地震诗歌专号、专辑,细细品味,并且浏览网络上发表的汶川地震诗歌及其评论,边看边随手记下感想,每天仅休息四五个小时,于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年便写出了这本《汶川地震诗歌漫谈》书稿。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宏观上对汶川地震诗歌进行评论,先以一篇概论从总体上评论汶川地震诗歌,再以几个专题分别评论汶川地震诗歌中写胡总书记、温总理、军人、共产党员、白衣天使、教师、妈妈、孩子的新诗,并专题评论汶川地震诗歌中的旧体诗词,对新诗的美学价值也设专题予以评说。下编,从微观上对汶川地震诗歌进行鉴赏性评论,选择了几首也许算不上经典却是佳作的新诗作鉴赏性评论,在评论时不贪大求全,而主要就每篇作品艺术上的一两个要素加以评说,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两篇已经发表的有关汶川地震诗集的评论也收入下编中。如此,既对汶川地震诗歌进行宏观把握,又对汶川地震诗歌进行微观评析,使二者结合起来,或许有助于读者对汶川地震诗歌获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进而牢记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概论与专题诗歌评论中所引用的诗歌,有少数来自网络,大多数来自报刊和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歌合集、个人专集,由于提及的作品多,就不一一注明出处了,这是需要说明的,也望有关报刊、出版社见谅。
在写作上,我力求本书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开创性。力求使本书成为国内第一本评论汶川地震诗歌的专著,以抛砖引玉。
二是史料性。从宏观评论与微观评论的结合上评论汶川地震诗歌,并在书末附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使全书具有一定的史料性。
三是教育性。读者从中不仅可了解汶川地震诗歌的概况,还可受到评论的诗歌中所显现的抗震救灾精神之激励,受到一次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可读性。以漫谈的风格、散文的笔调评论汶川地震诗歌,使评论具有美文之特质,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书名中的“漫谈”二字,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漫”有“不受拘束”之意;“谈”有“讲论”之意,而“讲论”则有“论述”之意。“漫谈”之特点在于论述之行文自如,不受拘束,具有可读性。这是我文学评论的风格,也是我未将本书取名《汶川地震诗歌论(或研究)》之因。
限于我的水平,以上所追求的未必都能如愿以偿,但我毕竟尽力而为了。
这里尚需说明的是,书末所附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歌集(含CD)名录,限于资料,难免有诗集名遗漏,还望被遗漏了的诗集名的作者和出版社见谅!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限于资料也仅列出了部分汶川地震诗歌评论篇目,也望未能列出的汶川地震诗歌评论篇目的作者见谅!
本书就要与读者见面了,此时此刻,我不能不衷心感谢在本书写作与出版过程中对我关心与帮助的人。
感谢文友黄葵与陆汉洲分别赠送其汶川地震诗歌个人专集《汶川诗草爱在燃烧》与《汶川长歌》;感谢尚未谋面的汤松波先生获悉我要撰写汶川地震诗歌评论著作的信息后,主动赠送他与海啸、南方狼先生联袂主编的汶川地震诗歌合集《大爱无疆——我们和汶川在一起》,并推荐他人的作品,为我的评论写作提供了方便!
感谢素昧平生的洪烛、姜红伟、刘春与何真宗等先生向我提供其汶川地震诗歌并同意将其作品附于我的单篇评论之后,使我能很快完成书稿的写作并增厚我的书稿!
感谢所有的汶川地震诗歌的作者创作了感人的诗篇,使我因感动而萌生了撰写评论专著的念头,并最终完成了书稿的写作!
感谢挚友王志清教授为我的汶川地震诗歌撰写评论,并同意将其与我的汶川地震诗歌一并收入附录,以壮我行色!
感谢人民网文化读书频道主编文松辉与编辑雷志龙两位先生编发我的汶川地震诗歌及部分评论,使之首先通过人民网与读者见面!
感谢我大学时的师兄,现在的南通大学副校长、文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建忠欣然作序,使拙著增色不少!
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将拙著列入正式出版计划,使之能与广大读者见面!对吴秉辉副总编辑的知遇之恩,对责任编辑张田德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心血,我当永远铭记在心!
感谢我的妻子丁秀玲在这段时间内承包了所有的家务,让我能全身心地撰写此书!
最后,感谢阅读此书的读者!《古诗十九首》有诗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有广大读者的支持,我是定然不会“但伤知音稀”的。
是为后记。
right著者
right2008年10月31日于南通春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