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应棠问:《西厢记》和一般才子佳人的小说、戏剧有何不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和有反封建意义的爱情有何不同?
浦江清答:问题太抽象,不具体。所谓一般才子佳人的小说、戏剧概括得太多,也许指一般庸俗的东西。庸俗的作品没有现实主义的手法,只是后花园私订终身,落难公子中状元的俗套。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批判的,也有一二小人拨乱其间,终归于团圆。中间作者想加入许多庸俗的情诗之类。也有女扮男装,谈文习武之类。在弹词中很多都是俗套。情节尽管离奇,但脱离现实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是具体,真实,人物有个性。《西厢记》的人物很生动,许多情节是大众的集体创造(与《会真记》不同),不是一个人在寂寞的书斋里所空构出来的。因为有血肉。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说、弹词,内容贫乏。
爱情总是爱情,才子佳人的爱情也属于爱情的一种,不过过去的文人喜欢用这题材,反映作者都是文人,都自命为才子,以此为快。是不是有反封建主义的意义,看有没有斗争。有的有,有的没有。有的小说里根本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斗争,也有一夫多妻,许多艳遇,充满封建思想,更谈不到反封建。
赖应棠问:《窦娥冤》中的窦娥屈招自己药死公公,是自我牺牲精神,还是封建孝道?是肯定的行为呢?还是否定的行为呢?
浦江清答:这里不能称为公公,应该称为张老。这举动确乎表现她的自我牺牲和封建孝道。但这不在主题思想之内,是不重要的部分,不过剧情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个情节。在严刑拷打之下,也许窦娥熬不住而屈招了。但为了写窦娥坚强反抗的性格,她没有招承,而糊涂官要拷打她的婆婆,她可怜她是老人,出于一片怜惜老人的心理,是人道主义,是仁心,也是孝道。她不招,婆婆要受刑。她暂时屈招,婆婆不受刑,她也暂时不受刑,希望覆勘,或者上司以后可以弄明白的。这种封建道德观念和仁慈的心理在当时是真实的。对这一段情节,我们不能肯定它,也不能否定它。窦娥有取笑婆婆的话,也不听婆婆的话嫁给张驴儿,所以她也不见得完全孝顺的。看她坚持的在哪一点上。
孙宝琳、郝雪梅问:先生说窦娥封建意识并不浓厚,她不愿嫁给张驴儿是因为她和前夫感情好,或其他原因。但窦娥说“一马难将两鞍鞴”“可卑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这些话是不是宣扬封建思想?
浦江清答:在封建社会的文艺作品里,不可避免地反映许多封建的思想意识。在当时的社会里有那些思想,作者也如实地反映了出来。这是这个剧本落后的方面,而不是进步的方面。它的进步的方面,是反映人民的愿望、反抗黑暗的腐败的官僚统治。窦娥憎厌张驴儿,也不赞成婆婆的软弱无能,她在反抗强暴。这里不是爱情和贞操的矛盾,乃是强暴和正义的冲突。作者着重在贞节方面做文章是暴露了封建思想。窦娥的唱词,并不是怎样宣扬封建思想,而在窦天章的说白中,却宣扬了一套三从四德的道理,作者有所谓“正风易俗”的教育意义。在今天看来,窦天章并不是可以肯定的人物。在当时观众因为习惯于那些封建思想,也不很理会这些。这也不是此剧的主题思想。如果宣扬贞操观念,那么也应该写张驴儿强逼她,她不从,自缢而死等情节,那么是守节妇的主题了。听众所注意的是这冤枉的公案。譬如玉堂春也因为毒死人命一案下监狱,同《窦娥冤》情节相仿,那里就不需要贞节做剧情。再如《桃花扇》李香君不肯改嫁,乃是反抗强暴,妓女更无所谓贞操了。在封建社会里,贞操观念是压迫妇女的,不过在这本剧本的剧情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窦娥怎样受贞操观念的压迫而牺牲,乃是为不甘于为强暴所侮辱而坚决斗争的。今天我们不满意窦娥那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听众没有不满意于窦娥的。在当时的听众,只看见窦娥牺牲在张驴儿和糊涂太守手里;在今天我们看来,她还牺牲在封建道德观念下,牺牲在她的父亲和放债的婆婆手里,换言之,她牺牲在整个封建社会下。那么我们所看见的比较地更多。这是因为作者如实的暴露了那时代的社会真相,有古典的现实主义风格。
孙宝琳、郝雪梅问:窦娥鬼魂出现是不是迷信?
关于迷信戏剧与神话戏剧,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曾有指示,凡是表现对人间社会的抗议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的是神话,是应该肯定的。描写阴曹地府循环报应等恐吓人民的才是有害的。而窦娥的鬼魂是反抗黑暗坚持斗争的,应该是什么?
浦江清答:《窦娥冤》的三桩誓愿:一、血溅白练,二、六月下雪,三、三年旱灾,近于神话,也可以说是“传说”。至于鬼魂出现,乃是迷信。宋人说话有烟粉、灵怪、传奇,又有公案。本来喜欢说鬼,而在公案小说中,案情弄不明白,直到鬼魂诉冤和托梦等等,成为套子了。元曲中又有《盆儿鬼》等戏剧。这是不很好的处理。今天在戏曲改革里应该避免这种手法,尽量改写。因为旧戏还在剧坛上演,对人民有教育作用。《窦娥冤》已经不在剧坛上演了。作为文艺读物,此点也可以容忍。在当时剧坛上演出,末段阴风惨惨,也可以烘托悲剧气氛。用鬼魂来申冤,可见屈死冤魂之多、旧社会公堂的黑暗了。这迷信倒不是用来恐吓人民,乃是用来威胁糊涂官吏的。
王稚莹问:神话与迷信之区别?今日如何认识旧戏中之神话与迷信?
浦江清答:如孙行者闹天宫、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及《白蛇传》的一部分,是神话。因果报应、地府阴曹、占卜、梦游等是迷信。神话带浪漫主义色彩,也有可以肯定的,也有可以否定的。看主题思想。神话乃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不过是理想。迷信是相信可能的,老话对于鬼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是愚弄人民的。《窦娥冤》中的鬼魂出现,是迷信,但是用在宣泄人民愿望方面,没有反动意义。这问题不易正确答复,因要问戏曲改进委员会。
王稚莹问:戏剧是反映社会最直接的艺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对戏剧内容与形式的要求,一定超过了旧有戏剧,旧的不能完成新社会的要求,是否就是它没有很高的现实性,只可能作为古典艺术来欣赏,“推陈出新”在旧戏改革中怎样掌握?
浦江清答:是的,旧戏和地方戏都当作文化遗产来整理改编的。旧戏的思想性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因为是封建社会的遗产(倒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遗产)。“推陈出新”,因为历史是割不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推进的,民族形式和艺术性方面,有所汲取。
(据讨论记录整理并加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