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用学步车学走路
尽量让宝宝自己学走路
俗话说:“七滚八爬周会走”(宝宝7个月会滚,8个月能爬,1周岁就可以走路了)。而教宝宝学走路可不是件轻松事,爸爸妈妈常常会累得腰酸背疼。于是,很多妈妈早早准备好学步车,宝宝才刚能坐稳,就被放了进去。然而,专家认为,学步车虽然“解放”了爸爸妈妈,却很可能耽误了宝宝。
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开始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较晚,如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13个月龄时开始爬行,而不用学步车者要早三四周。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使用学步车的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独立行走的时间就延迟3天多。
别拿学步车当“临时保姆”
利用学步车人为“助走”,是违背婴儿生长规律的,不利于宝宝腿部力量的锻炼,以及正确走路姿势的养成。使用学步车时,宝宝的脚跟基本不用力,靠脚尖轻轻一踮,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前脚掌着地的“欠脚”走路姿势。在学步车里走路时,宝宝的身体四周都有保护,不能体会独立行走的感觉,会出现身体重心不稳、两腿迈不开步等现象,反而导致了行走延迟。此外,学步车固然能保护宝宝不会摔倒,但也因此使他们失去了对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
有的宝宝已经两三岁了,还走不稳,总是摔跤,就是由于没有经历过学爬阶段就站立、会走了。应该说,这也和过早使用学步车有关,宝宝的平衡能力,以及动作协调性都较差,再加上腰腿部肌肉力量弱,才会常常摔跤。宝宝的成长绝对不能少了爬这个阶段,它不但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肌肉力量,还能锻炼协调性,增加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增强视觉、听觉和触觉,提高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促进脑发育。
如何应对摔倒的宝宝
学会行走,对于宝宝来说,好比经历了第二次分娩,宝宝从无助的状态诞生出来,演化为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宝宝内心有一股巨大的驱动力,驱动着他们勇往直前,不断地练习这项新学会的技巧。
宝宝行走跟我们成年人行走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我们行走,一般来说心中都有一个想要达到的目的地;而学步儿行走,则是为了行走而行走,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在一个空间内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爬上爬下。他不是为了走到一个什么地方,而是为了练习并完善自己行走的功能。
学会行走,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分水岭,也标志着他们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里程碑:学会行走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生,他们乐于独立探索世界,开始挣脱成年人的束缚,从蹒跚学步开始,跌跌撞撞地,然而又是义无反顾地,走向独立。
宝宝不需要过度呵护
当然,对爸爸妈妈最大的考验,是当宝宝摔倒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第一冲动就是:飞奔上前,扶起宝宝,抱住他,保护他。然而且慢!让我们看一看宝宝是否需要我们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
摔倒了,对宝宝来说,是一场宝贵的体验,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认识到空间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使得他意识到,走路的时候还需要多观察四周、观察路面、调整自己走路的姿势。有了这个经验,他的思维和技巧都得到一次磨练,也会有所改进。经验丰富了,他对运动技巧的掌握才会纯熟。行走也需要不断练习,并且容许宝宝出现意外事故。
当宝宝摔倒之后,如果他没有觉得很疼,没有大哭,我们就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吧,接着走。如果宝宝疼了,开始哭泣,爸爸妈妈应该上前简单地安抚他,“哦,宝宝摔疼了是吧?没关系,下次注意。”千万不要将摔跤怪罪于地面,摔倒与否,跟地面没有关系,更不能让地面对宝宝的行为负责任。这个责任,需要宝宝自己承担。
如果爸爸妈妈带头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道路,那么宝宝也跟着学会推诿责任,很难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摔倒后,并没有感觉怎样的委屈,甚至还觉得挺好玩。只有爸爸妈妈流露出惊慌和心疼的心情之后,宝宝才迎合爸爸妈妈的心理期待,开始放声大哭。
如果爸爸妈妈把摔跤当成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不大惊小怪,宝宝也会坦然面对这些小小的挫折,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对爸爸妈妈的一场考验
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考验:原先宝宝在爸爸妈妈怀里,爸爸妈妈替宝宝完成所有的任务,宝宝几乎很少有机会受伤;现在,宝宝哪儿都敢去,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刚刚开始学步的宝宝,对自己身体的把握还在发展阶段,很容易摔倒,磕着碰着。
另一方面是体力上的考验:原来那个毫不费力就能抱来抱去的小宝宝,现在不甘于安安静静地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了,而是要自己到处走,爸爸妈妈要花费更大的体力去跟随他,保护他。
克服头脑中的懒惰和私心
宝宝总牵在自己手里多省心啊!而放手让宝宝自由探索世界,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时刻提高警惕,有创造性地保护宝宝不受伤害;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加勤快,照顾好宝宝的生活,比如及时更换宝宝玩脏了的衣服,给宝宝穿适合初学步的软硬适宜的鞋。如果宝宝还不能离开纸尿裤,最好给宝宝穿适合学步的成长裤,更换穿脱方便。
如何帮助学步期的宝宝
1 当宝宝摔倒时,鼓励他自己起来,继续前进,胜过责备他人或过度的呵护
2 为宝宝学步营造安全的氛围,如在地上铺软垫子,给宝宝戴护膝等
3 选择合身“小内裤”式的纸尿裤,让宝宝无拘无束更自由的探索世界
4 该松手时就松手,才是真正有利于宝宝学步和身心发展的养育方式
建议不要给宝宝穿带“响笛”的鞋子,宝宝需要集中精力在自己身体运动协调性上,带响声的鞋子会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宝宝自己练习走路。
宝宝裸睡更健康
季节交替、气温变化的时候往往也是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的时候,抵抗力不强的宝宝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感冒、流鼻涕。提高宝宝抵抗力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空气浴、日光浴、水浴,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宝宝裸睡。
裸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对某一些疾病还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宝宝裸睡三步曲
清洁宝宝的身体
宝宝情绪平稳后,就可以开始为宝宝清洗身体。将宝宝的身体打湿,用掌心轻轻揉搓至全身,直至身体微微发红,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轻,沐浴露可以隔天用一次,用清水冲干净后,涂上润肤露,取一块大毛巾将宝宝全身包住,擦干后,放进睡袋里面。整个过程要快,动作干脆,室温调节在大约在25℃。
安抚宝宝睡前情绪
在睡觉时间到来之前,不要让宝宝太兴奋,如果宝宝在睡觉前有一个习惯性的哭闹前奏,不要立刻把宝宝脱光。爸爸妈妈应该平时留心,掌握宝宝的睡眠习惯,帮助宝宝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睡眠反射习惯,在哭闹前奏开始之前就可以做准备,逗他笑,让他心情愉快。然后才可以帮宝宝脱衣服。
宝宝睡着后再离开
宝宝躺下后,不要立刻走开,你可以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话,轻轻哼歌或者拍拍他的身体,各种温和的适合你的宝宝的活动都可以,直到他睡着。
有些妈妈在宝宝闭上眼睛后就会马上起身去做其他事情,其实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宝宝并没有真正睡着,你一走开,他就会醒,这样的过程有过几次后,你就发现宝宝变得好像不容易睡着了。
正确的做法是,看见宝宝闭上眼睛以后,将刚才的活动延续一会。然后不妨坐在宝宝身边找本书看看,一段时间后再离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和宝宝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
宝宝裸睡的注意要点
假如打算让宝宝尝试裸睡,不妨从夏天开始,但要注意的是,夏天一定不能让宝宝全裸,可以在他的肚子上绑块毛巾,以防着凉腹泻。到天气慢慢变凉,需要盖被子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全裸了。
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卧具一定要选择全棉制品,化纤材料容易引起宝宝皮肤过敏。另外睡袋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性,拉链的设计是否合理,纽扣是否容易被宝宝吞到口里?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较小的宝宝因为他的体温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也较低,先不要急于尝试裸睡,可以等到大一点,大约一岁再来尝试。
其实每个宝宝的气质都不同,不同类型的宝宝都有自己的睡眠习惯,即使同一个宝宝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会不同的睡眠表现,爸爸妈妈要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来制订一个既合适又有一定灵活性的作息方式,不要强迫宝宝用他不喜欢的方式来睡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爸爸妈妈筋疲力尽,宝宝的心理也被伤害,反而得不偿失。
裸睡增强宝宝抵抗力
每天睡觉前,妈妈为宝宝脱衣服,做各项睡前准备工作时,宝宝的身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空气直接接触。气温和皮肤表面存在着温度差异,温差对宝宝的身体机能形成刺激,温差越大,刺激强度就越大,这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宝宝改善体温调节的能力,提高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宝宝进入梦香之后,会自然地翻身,蹬腿等这些动作都会加速睡袋内的空气流动,穿衣入眠的宝宝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间接的,但裸睡的宝宝,他们的皮肤可以直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细微变化,对温度的改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是感受世界。积极利用感官发育敏感期,对宝宝进行感觉刺激是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很重要的一环。皮肤是人体和外界的屏障,同时也是宝宝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睡觉前,妈妈为宝宝清洗时,用手掌怀抱宝宝的小身体,水的流动、微凉的水温等种种不同的感觉,时时刺激着宝宝,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裸睡,宝宝的皮肤直接和睡袋接触,可以感受到温暖、柔软的棉布,空气的流动,轻柔的风。
密切亲子关系
上班的妈妈多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宝宝亲密接触,那么裸睡至少提供了一次这样的机会:帮助宝宝脱衣服,用掌心抚摩他的身体,为宝宝涂润肤油,把他抱在自己的怀里,放进睡袋等所有的动作都为母亲和宝宝亲密接触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看着妈妈的眼睛,肌肤相亲带给宝宝心理上的安全感,是宝宝愉快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