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陈叔宝自幼聪敏好学,于诗词歌赋用功颇深。长大之后,为人谦和有礼,宽厚仁爱,有君子之风。这些品质,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但对一个君临天下的帝王来说,就略微显得阴柔有余、威猛不足了。特别是作为一个身处乱世、危机四伏局势中的帝王,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令陈叔宝在即将登临天子之位时,便面临一场生死劫难。
582年正月初十,父亲陈文帝生病去世,身为太子的陈叔宝,固然是万分悲痛,只顾得在父亲的灵柩前伤心痛哭,而忘记了其它的一切。殊不知,就在他为父亲的去世哭得伤心欲绝之际,早有夺位野心的弟弟始兴王陈叔陵举着大刀向他砍来!虽然陈叔宝侥幸不死,并命人诛杀了弟弟陈书陵,但其惊心动魄的程度,也着实吓得他够呛。
正月十三日,陈叔宝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当即下诏:“大赦天下。在位文武百官及孝悌力田、三老、后丞,均赐爵一级。孤儿、老人、鳏夫、寡妇不能自存者,每人赐谷五斛、帛二匹。”
三月初七,又下诏说:“亲自推动桑农,其仪见于前贤经典,勤耕力田而得赏赐,其事见载前朝诏诰。此乃国家储备之前提,民命攸关,丰歉盛衰,无不因此而生。纳赋上税,古已有之,肥沃之土十金不易,浇薄之地至于一岁种二岁休,肥瘦有别,增产与减产遂异。诈伪之风日长,以至簿书每年都遭涂改。前汉派出稻田使者,后汉以酷刑惩处作伪之人。老农所惧者在于地神的作弄,而俗吏乘机舞文弄墨,因事作奸。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之人成群结队,空耗国家钱粮,实在可叹。时下正值春阳节令,风调雨顺,正当大事春耕,方可望秋收大成。如有新垦之河畔湖田,新拓垦的荒芜之地,百官对其田亩不得丈量入册,如已征租,一概停免。私田公田,荒废者多,一准随占随种。如太守教耕有方,淳厚之百姓勤学好问,一旦遇到,则应督察考核,考虑加以赏赐和提拔。对外可以制定法则下达,以使朕称心如意。”
三月十九日,第三次下诏说:“大凡以与国同体之心治理天下,抚育一世施爱万民,尽管因袭与沿革倘或不同,宽猛之道或有差异,竟至于有广求贤能之人,而及于微贱之辈,任用他们综理朝政,兴隆社稷,上智的人君,都是采用这种办法。朕以智寡德薄之身,继承大位,虽则亲丧在身,情志昏乱,而社稷任重,百姓事大,无从自取安适,拱手而默无一言,岂敢忘了安民济众之责?思量可以举用有才之士,以充实朝官。只是徒然愁苦于夜梦之中,频繁地忧虑于占卜的结果,伊尹之辈没有来,八贤之辈也没有来。因此通宵达旦凝神思虑,夜至三更仍在劳损情志。莫非是因为他们自视太高,没有机会自我显进?又或者将要怀藏才德,坐视国事混乱,全都想望着独善其身?须当由京内外众官自九品以上,准允各自举荐一人,来应对进贤之旨。因为求取完美无缺的人实为困难,登举贤才或许较为容易,才具无论大小,明白说出其用场,休得如天上的南箕北斗,有箕、斗之名而无其实。如有身具才能、凭仗正气,摈弃和压抑一时一世,像班固那样恨才高位低撰述《宾戏》而自怜自爱,像扬雄那样草作《客嘲》以**平生之志,一生一世,遭遇何等艰难,该当离此深谷,飞翔于天上之路,赴铜驼街以观国事,望金马门而来朝觐,便当任随那方枘圆凿之修削,整顿规则法度以治国。”
同日,又下一道诏书说:“从前智慧的君王管领百姓,明哲的天子统治天下,即使道德号称深广,敏锐到能够洞察秋毫,仍然屈抑自己,请求教言,谦逊地访求真理,在上向诸侯、州官谘询,在下听取舆台辈微贱者之言,所以能够为政明智如神,不惧谏言。然而谄媚的言辞,或许让居官者听到,缄默而心怀讥笑之意,或者暗隐于具官而无才者之心中,这就不是可以光大法纪至为公正,且光明帝业的了。京内外卿士大夫、文武百官,如有智慧适合于政治方略,熟悉治国之要旨,能补救民众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疾苦,辨识如网的禁令法律的疏密及其得失者,各进忠诚正直之言,不要有所隐讳。朕将虚心地听取和接受,选择好的来采纳施行,希望能精辟地鉴察物理人情,匡补在下作为人君的德行法度。”
俗语云,新官上任三把火。陈叔宝即位不到三个月,连颁四道圣旨。除了第一道是所有新即位皇帝都要例行公事,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之外,其余三道圣旨的主题都极为鲜明。
第二道是关于推动农桑的。当时,农业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土地是农业经济的根本。足见陈叔宝对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视,值得称道。
第三道是关于人才举荐的。其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愿望也足可以肯定。
第四道是关于建言献策的。广开纳谏之路,追求政治清明,也有武帝、文帝、宣帝遗风。
不难看出,陈叔宝即位之初,表现中规中矩,并且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希望有一番作为。但是,他的骨子里,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帝王之气终究还是略有欠缺,更多的是一个文人雅士的温婉浪漫之气。
陈叔宝不仅自己喜好诗词文章,也对文采出众的大臣有所偏爱。江总在南梁时就以诗词文章知名,尤其工于五言诗和七言诗,冠绝江南。陈叔宝即位不久,便任用他为祠部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参掌选事。继而转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升任尚书仆射,参掌选事职务不变。586年,授江总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对于这一次任命,陈叔宝还专门为江总作策:“於戏,夫文昌政本,司会治经,韦彪谓之枢机,李固方之斗极。况其五曹斯综,百揆是谐,同冢宰之司,专台阁之任。惟尔道业标峻,寓量弘深,胜范清规,风流以为准的,辞宗学府,衣冠以为领袖。故能师长六官,具瞻允塞,明府八座,仪形载远,其端朝握揆,朕所望焉。往钦哉,懋建尔徽猷,亮采我邦国,可不慎欤!”文中对江总的学识才华大加褒奖,如果仅从诗词文章的角度,倒也名副其实;同时也对江总定国安邦充满期待。
举凡古代的文人雅士,几乎都有好于女色的特质,陈叔宝也不能免俗。
陈叔宝为太子时,娶沈婺华为太子妃。即皇帝位,立沈婺华为皇后。沈婺华是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母亲陈氏系陈武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穆公主。会稽穆公主早逝,当时沈婺华年龄幼小,却为母亲的去世悲痛欲绝。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里涕哭。世人皆盛赞她的孝顺,都非常敬佩她。除了美貌和孝顺,沈婺华还颇有识量,聪明机灵,博闻强记,长于诗词文章,和陈叔宝称得上志趣相投。也因如此,他们原本琴瑟相和,恩爱有加。
但是,后来沈婺华的父亲沈君理去世,沈婺华服丧,与陈叔宝分居住在别殿,因过度悲伤而形体憔悴,服丧期也超过了常数。陈叔宝便耐不住寂寞,对贵妃张丽华恩宠无比。沈婺华本就性情恬静寡欲,对此并无嫉妒怨恨之意。非但没有嫉妒怨恨之意,索性节俭饮居,还将身边的近侍裁减一百多人,每天只是翻阅图书史籍,诵念佛经。
张丽华出身寒微,很小就被送进宫里作宫女,侍奉龚良娣。日渐长大,竟然出落成一个大美人儿,从而得到陈叔宝的宠爱。张丽华为人非常聪敏,虽然出身寒微,但在宫中日久,不仅经史子集略微知晓,诗词文章有些功力,尤其擅长音律舞蹈,还通祈祷鬼神之术、断军国之事。最为独特的,是她一袭秀发,长达七尺,色泽如漆,光泽可鉴。兼之聪慧伶俐,善解人意,顾盼之间,风情万种,着实令陈叔宝难以自弃。
当时的南陈,虽然建立于侯景之乱的废墟之上,但经历武帝、文帝、宣帝三世的休养生息、精励图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内在的情绪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疆域面积大不如南朝的宋、齐、梁三朝,但皆是江南富庶之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举国的富裕程度,较之宋、齐、梁三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难得的是,虽然南陈疆域面积不大,军事实力不强;虽然北方的隋在代替北周之后,实力越来越强大,但在位的杨坚有自己的打算,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付西北的突厥、吐谷浑、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没有侵扰南陈,还主动和南陈通好,给了南陈一个相对安宁、和平的外交环境。所有这一切,都给陈叔宝偏安一隅、纵情欢娱提供了条件。
于是,陈叔宝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主要的生活模式,就是聚集两大批人,整日里吟诗作赋,饮酒作乐。第一批是文人骚客,以江总为代表。另有陈暄、孔范、王瑗、袁权等十馀人,当时谓之狎客。第二批是后宫女子,以张丽华为代表。另有十几个才色兼备、通翰墨、会诗歌的“女学士”;几十个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女校书”。
每次宴会,妃嫔群集,诸妃嫔及女学士、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飞觞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词艳语。文思迟缓者则被罚酒,最后选那些写诗写得特别艳丽的,谱上新曲子,令聪慧的宫女们学习新声,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陈叔宝所做的一首《玉树后庭花》就非常有名,流传甚广: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
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
落红满地归寂中!
为了和这样安乐淫逸的生活格调相匹配,陈叔宝下令大兴土木,修筑与之相映成趣的宫殿楼台。
都城建康,在东晋扩建之后,齐高帝萧道成在位的时候,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和城门。到梁武帝时,再度大规模扩建,成为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北过紫金山,南至雨花台,城市面积大增,人口接近二百万,商业经济高度繁荣。陈朝建立之后,武帝、文帝、宣帝也都对建康城进行了一些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古代都城的杰出代表。
陈叔宝即位,坐享先人成果,特别是当时建康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盛况空前,也令其志满意得。于是在临光殿前,修造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每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装饰。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陈后主每日和江总、张丽华一干人等,得游其中,不亦乐乎!
至于军国大事,除了特别重要的事务,凡是能够托付的,陈叔宝均授权江总办理。江总整天陪着陈叔宝醉生梦死,也懒得操太多心思,举凡皇帝交代的事情,尽皆交付有司贯彻执行。至于贯彻执行的结果如何,几乎一概不问,仅凭下面的汇报而已。时日稍长,下面的人逐渐识趣:为了避免打扰皇上和尚书令的雅兴,所汇报的无不是令大家都高兴和愉快的大好事情。
建康建都,作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核心枢纽的皇城内外,能有如此安乐、和谐的氛围,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