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杨广在六合得了韩擒虎的战报,得知韩擒虎已然攻陷台城,并生擒陈叔宝,非常高兴。急忙和高颎、王韶商议,决定先由高颎带元帅记室裴矩等人前往建康主持局面,自己紧跟着移营至建康。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渤海蓚县人。541年出生,父亲高宾原来在北齐为官,因为避谗投奔北周,受北周大司马独孤信赏识,被引以为幕僚,赐姓独孤。独孤信被诛,高宾一家被发配至蜀地。独孤信之女,即杨坚妻,因为高宾是自己父亲的家臣,经常前去看望他们一家,很是照顾。因为如此,杨坚得势,高宾出任鄀州刺史。
高颎年少时聪明敏捷,有器度,略涉书史,尤善词章。十七岁时被齐王宇文宪引以为记室,不断擢升,至平灭北齐,因功拜授开府。
杨坚为北周丞相,有更大志向,需要笼络人才,培植自己的势力。他知道高颎聪明能干,又善军事,多有谋略,兼之高颎和自己妻子的特殊关系,于是派侄子杨雄前去联络高颎。
高颎一点即透,心里也非常敬重杨坚,因而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差遣,为他奔走。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颎也甘愿承担灭族的危险。”
杨坚遂任用高颎为相府司录。
尉迟迥发动叛乱,杨坚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七月底,双方大军在沁水形成对峙。叛军布阵于沁水东岸的武德,朝廷军进驻沁水西岸的武陟。
杨坚担心诸将不能齐心,发生变故,准备委派一个心腹前往作监军。先后动员丞相司马刘昉和丞相长史郑译等人前去,都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和躲避了。恰在此时,高颎自告奋勇,请命前往。杨坚非常高兴,委任高颎前往监军。临行前,高颎派人辞别母亲,说吉凶难料,忠孝不可两全,歔欷而行。
高颎行至军中,督令军队在沁水之上造桥渡河,打击叛军。叛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烧毁渡桥,阻止朝廷军渡河作战。高颎料敌机先,预先在渡桥上游的水中设计构筑了“土狗”,令叛军火筏无法接近渡桥。
军队顺利抵达彼岸之后,高颖又下令烧毁渡桥,杜绝将士所有退路。于是,朝廷军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最终打败叛军,尉迟迥被迫自杀。叛乱平定,高颎功不可没,因此更加被杨坚器重。
不久,杨坚令高颎代替刘昉担任丞相司马,成为杨坚最为得力和倚重的助手。
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无人能比。
高颎执政,也不辜负杨坚期望。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诸领域,高颎皆全力以赴,功勋彪炳。尤其在举荐人才方面,此次灭陈大战中被委以重任的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皆源自高颎向隋文帝杨坚鼎立举荐。
587年,隋文帝认为伐陈的时机日渐成熟,和高颎商讨伐陈的策略。
高颎说:“江北寒冷,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估计陈国收获季节将至,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贼人以为常。以后我们再集兵,陈国必定不信。在他们犹豫未决的时候,我们急速过江,登陆而战,士气倍增。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没贮藏到地窖里。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不出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那时出兵,必能马到功成。”
隋朝正是采取了高颎的策略,所以能有如此奇功。
此次大举伐陈,为了健全指挥机制,杨坚又任命高颎为晋王杨广元帅长史,三军参谋,辅佐和协助杨广指挥、决断。杨广虽为最高统帅,但对高颎也极为礼敬和尊重,大小事务,都会广泛征求高颎和元帅司马王韶的意见和建议。
正月二十一日,高颎进入建康。贺若弼、韩擒虎和其他隋军主要将领在台城南掖门迎接。
高颎好言安慰和勉励贺若弼、韩擒虎等率先进入建康的将士,叮嘱他们竭力维护好建康城内秩序,为迎接杨广移驾建康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