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56600000023

第23章 水经注之水甘水漆水水沮水(2)

是渠今引水,盖纯之创也。按陆机《洛阳记》、刘澄之《永初记》言,城之西面有阳渠,周公制之也。昔周迁殷民于洛邑,城隍逼狭,卑陋之所耳。晋故城成周以居敬王,秦又广之,以封不韦,以是推之,非专周公可知矣。亦谓之九曲渎,《河南十二县境簿》云:九曲渎在河南巩县西,西至洛阳。又按傅畅《晋书》云:都水使者陈狼凿运渠,从洛口人注九曲至东阳门。是以阮嗣宗《咏怀诗》所谓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岑;又言遥遥九曲间,裴徊欲何之者也。阳渠水南暨阊阖门,汉之上西门者也。《汉宫记》曰:上西门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戌,故以丹镂之。太和迁都,徙门南侧,其水北乘高渠,枝分上下,历故石桥东入城,迳望先寺,中有碑,碑侧法《子丹碑》作龙矩势,于今作则佳,方古犹劣。渠水又东历故金市南,直千秋门,右宫门也。又枝流入石逗伏流,注灵芝九龙池。魏太和中,皇都迁洛阳,经构宫极,修理街渠,务穷隐,发石视之,曾无毁坏。又石工细密,非今知所拟,亦奇为精至也,遂因用之。其一水白干秋门南流迳神虎门下,东对云龙门,二门衡袱之上,皆刻云龙风虎之状,以火齐薄之,及其晨光初起,夕景斜辉,霜文翠照,陆离眩目。又南迳通门、掖门西,又南流东转,迳间阉门南,案《礼》,王有五门:谓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路门一日毕门,亦曰虎门也。魏明帝上法太极于洛阳,南宫起太极殿于汉崇德殿之故处,改雉门为阊阉门。昔在汉世,洛阳宫殿门题,多是大篆,言是蔡邕诸子。自董卓焚宫殿,魏太祖平荆州,汉吏部尚书安定梁孟皇善师宜官八分体,求以赎死。太祖善其法,常仰系帐中爱玩之,以为胜宜官。北宫榜题,咸是鹄笔,南宫既建,明帝令侍中京兆韦诞以古篆书之。皇都迁洛,始令中书舍人沈含馨以隶书书之;景明、正始之年,又敕符节令江式以大篆易之。今诸桁榜题,皆是式书。《周官》,太宰以正月悬治法于象魏。《广雅》曰:阙,谓之象魏。《风俗通》曰:鲁昭公设两观于门,是谓之阙,从门,声。《尔雅》曰:观谓之阙。《说文》曰:阙,门观也。《汉宫典职》曰:偃师去洛四十五里,望朱雀阙,其上郁然与天连,是明峻极矣。《洛阳故宫名》有朱雀阙、白虎阙、苍龙阙、北阙、南宫阙也。《东观汉记》曰:更始发洛阳,李松奉引车马奔触北阙铁柱门,三马皆死,即斯阙也。《白虎通》曰: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

今间阉门外夹建巨阙,以应天宿,虽不如礼,犹象而魏之,上加复思,以易观矣。《广雅》曰:复思谓之屏。《释名》曰:屏,自障屏也;思在门外,复也。臣将入请事于此,复重思之也。汉末兵起,坏园陵思,曰无使民复思汉也。

故《监铁论》曰:垣阙思。言树屏隅角所架也。颖容又曰:阙者,上有所失,下得书之于阙,所以求论誉于人,故谓之阙矣。今阙前水南道右,置登闻鼓以纳谏。昔黄帝立明堂之议,尧有衢室之间,舜有告善之旌,禹有立鼓之讯,汤有总街之诽,武王有灵台之复,皆所以广设过误之备也。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迳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阉南街,陆机云: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水西有水宁寺,熙平中始创也,作九层浮图,浮图下基方十四丈,自金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七级,而又高广之,虽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构。按《释法显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东都、西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人土可丈许,地壁悉累方石砌之,石作细密,都无所毁,其石悉人法用,自非曹爽,庸匠亦难复制此。桓氏有言,曹子丹生此豚犊,信矣。渠左是魏、晋故庙地,今悉民居,无复遗墉也。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庙社各以物色辨方。《周礼》,庙及路寝,皆如明堂,而有燕寝焉。惟桃庙则无,后代通为一庙,列正室于下,无复燕寝之制。《礼》,天子建国,左庙右社,以石为主,祭则希冕。今多王公摄事,王者不亲拜焉。咸宁元年,洛阳大风,帝社树折,青气属天,元王东渡,魏社代昌矣。渠水自铜驼街东迳司马门南,魏明帝始筑,阙崩,压杀数百人,遂不复筑,故无阙门。南屏中旧有置铜翁仲处,金狄既沦,故处亦褫,惟坏石存焉。自此南直宣阳门,经纬通达,皆列驰道,往来之禁,一同两汉。

曹子建尝行御街,犯门禁,以此见薄。渠水又东迳杜元凯所谓翟泉北,今无水。坎方九丈六尺,深二丈余,似是人功而不类于泉陂,是验非之一证也。又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王室定遂徙居,成周小,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泉源既塞,明无故处,是验非之二证也。杜预言:翟泉在太仓西南,既言西南,于洛阳不得为东北,是验非之三证也。稽之地说,事几明矣,不得为翟泉电。渠水历司空府前,迳太仓南,出东阳门石桥下,注阳渠。毂水自阊阖门而南迳土由东,水西三里有坂,坂上有土山,汉大将军梁冀所成,筑土为山,植木成苑,张瑶《汉记》曰:山多峭坂,以象二崤,积金玉,采捕禽兽,以充其中,有人杀苑兔者,迭相寻逐,死者十三人。南出迳西阳门,旧汉氏之西明门电,亦曰雍门矣。旧门在南,太和中以故门邪出,故徙是门,东对东阳门。水又南迳白马寺东,昔汉明帝梦见大人,金色,项佩白光。

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始以榆木党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故以白马为寺名。此榆木党后移在城内愍怀太子浮图中,近世复迁此寺,然金光流照,法轮东转,创自此矣。水又南迳平乐观东,李尤《平乐观赋》曰:乃设平乐之显观,章秘伟之奇珍。华峤《后汉书》曰:灵帝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重,五采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奇兵骑士数万人,天子住大盖下。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设秘戏以示远人。故《东京赋》曰: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古人以良金铸其象。明帝永平五年,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外平乐观。今于上西门外无他基观。惟西明门外独有此台,巍然广秀,疑即平乐观也。又言皇女稚殇,埋于台侧,故复名之曰皇女台。晋灼曰: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董卓销为金用,铜马徙于建始殿东阶下,胡军丧乱,此象遂沦。水又南迳西明门,故广阳门也。门左枝渠东派入城,迳太社前,又东迳太庙南,又东于青阳门右下注阳渠。水又南,东屈迳津阳门南,故津门也。昔洛水泛泆漂害者众,津阳城门校尉将筑以遏水,谏议大夫陈宜止之曰:王尊臣也,水绝其足,朝廷中兴,必不入矣。水乃造门而退。水又东迳宣阳门南,故苑门也。皇都迁洛,移置于此,对阊阖门南,直洛水浮桁。故《东京赋》曰:泝洛背河,左伊右氵廛者也。夫洛阳考之中土,卜惟洛食,实为神也。门左即洛阳池处也。

池东旧平城门所在矣,今塞。北对洛阳南宫,故蔡邕曰: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之员尊者。《洛阳诸宫名》曰:南宫有讠移台临照台。《东京赋》曰:其南则有讠移门,曲榭邪阻城洫。《注》云:讠移门,冰室门也;阻,依也;洫,城下池也。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故《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矣。

讠移门即宣阳门也,门内有宣阳冰室,《周礼》有冰人,日在北陆而藏之西陆,朝觌而出之。冰室旧在宣阳门内,故得是名。门既拥塞,冰室又罢。

水又迳灵台,北望云物也。汉光武所筑,高六丈,方二十步。世祖尝宴于此台,得鼠廷于台上,亦谏议大夫第五子陵之所居,伦少子也,以清正,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寄止灵台,或十日不炊,司隶校尉南阳左雄,尚书庐江朱孟兴等,皆伦故孝廉功曹,各致礼饷,并辞不受,永建中卒。水又东迳平昌门南,故平门也。又迳明堂北,汉光武中元元年立。

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蔡邕《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雍也。水又东迳开阳门南,《晋宫阁名》曰:故建阳门也。《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开阳县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年、月、日以名焉。何汤字仲弓,尝为门候,上微行夜还,汤闭门不内,朝廷嘉之。又东迳国子太学石经北,《周礼》有国学,教成均之法,《学记》曰:古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亦有虞氏之上庠、下庠,夏后氏之东序、西序,殷人之左学、右学,周人之东胶、虞庠。《王制》云: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故有太学、小学,教国之子弟焉,谓之国子。汉、魏以来,置太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奚谷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笔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矣。今碑上悉铭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古文出于黄帝之世,仓颉本鸟迹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义焉。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古文绝矣。鲁恭王得孔子宅书,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盖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言大篆出于周宣之时,史籀创著。平王东迁,文字乖错,秦之李斯及胡母敬,又改籀书谓之小篆,故有大篆、小篆焉。然许氏《字说》专释于篆,而不本古文,言古隶之书起于秦代,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谓之隶书,或云即程邈于云阳增损者,是言隶者,篆捷也。孙畅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弘仁说临淄人发古冢,得桐棺前和外隐为隶字,言卉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余同今书,证知隶自出古,非始于秦。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石经》古文,转失淳法,树之于堂西,石长八尺,广四尺,列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明帝又刊《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堂奚谷典等名。《太学弟于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

《石经》东有一碑,是汉顺帝阳嘉元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学,牛积毁坏,永建六年九月,诏书修太学,刻石记年,用作工徒十一万二千人,阳嘉元年八月作毕。碑南面刻颂,表里镂字,犹存不破。《汉石经》北有晋《辟雍行礼碑》,是太始二年立,其碑中折,但世代不同,物不停故,《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怃焉。考古有三雍之文,今灵台太学,并无辟雍处。晋永嘉中,王弥、刘曜人洛,焚毁二学,尚仿佛前基矣。水于城东南隅枝分北注,迳青阳门东,故清明门也,亦曰税门,亦曰芒门。又北迳东阳门东,故中东门也。又北迳故太仓西,《洛阳地记》曰:大城东有太仓,仓下运船常有千计。即是处也。又北入洛阳沟。水又东左迤为池,又东右出为方湖,东西百九十步,南北七十步,故水衡署之所在也。水又东南转屈而李注,谓之阮曲,云阮嗣宗之故居也。水又东注鸿池陂,《百官志》曰:鸿池,池名也。在洛阳东二十里,丞一人,二百石。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东西横塘,水溜径通,故李尤《鸿池陂铭》曰:鸿泽之陂,圣王所规,开源东注,出自城池也。其水又东,左合七里涧,晋《后略》曰:成都王颖使吴人陆机为前锋都督,伐京师,轻进,为洛军所乘,大败于鹿苑,人相登蹑,死于堑中及七里涧,涧为之满,即是涧也。涧有石梁,即旅入桥电。昔孙登不欲久居洛阳,知杨氏荣不保终,思欲遁迹林乡,隐沦妄死,杨骏埋之于此桥之东,骏后寻亡矣。《搜神记》曰:太康末,京、洛始为折杨之歌,有兵革辛苦之辞。骏后被诛,太后幽死,折杨之应也。凡是数桥,皆累石为之,亦高壮矣,制作甚佳,虽以时往损功,而不废行旅。朱超石《与兄书》云: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题其上云:太康三年十一月初就功,日用七万五千人,至四月末止。此桥经破落,复更修补,今无复文字。阳渠水又东流迳汉广野君郦食其庙南,庙在北山上,成公绥所谓偃师西山也。山上旧基尚存,庙宇东向,门有两石人对倚,北石人胸前铭云:门亭长石人。西有二石阙,虽经颓毁,犹高丈余。阙西,即庙故基也。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复可识,于安仰澄芬于万古,赞清徽于庙像,文字厥集矣。阳渠水又东迳毫殷南,昔盘庚所迁,改商曰殷此始也。班固曰:尸乡,故殷汤所都者也。故亦曰汤亭。薛瓒《汉书注》、皇甫谧《帝王世纪》,并以为非,以为帝喾都矣。《晋太康记》、《地道记》,并言田横死于是亭,故改曰尸乡非也。余按司马彪《郡国志》,以为春秋之尸氏也。其泽野负原,夹郭多坟陇焉。即陆士衡会王辅嗣处也。袁氏《王陆诗叙》,机初人洛,次河南之偃师,时忽结阴,望道左若民居者,因往逗宿,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机言玄,机服其能而无以酬折,前致一辩,机题纬古今,综检名实,此少年不甚欣解。将晓,去,税驾逆旅,妪曰:君何宿而来?自东数十里无村落,止有山阳王家墓。机乃怪怅,还睇昨路,空野霾云,攒木蔽日,知所遇者,审王弼也。此山即祝鸡翁之故居也。

《搜神记》曰: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年余,鸡至千余头,皆有名字,欲取,呼之名,则种别而至。后之吴山,莫知所去矣。水又东迳偃师城南,皇甫谧曰:帝喾作都于亳,偃师是也。王莽之所谓师氏者也。水又东流注于洛水矣。

甘水出弘农宜阳县鹿蹄山,山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

东北至河南县南,北人洛。

甘水发源东北流,北屈迳一故城东,在非山上,世谓之石城也。京相曰:或云甘水西山上,夷汙而平,有故甘城,在河南城西二十五里,指谓是城也。余按甘水东十许里洛城南,有故甘城焉,北对河南故城,世谓之鉴洛城,鉴、甘声相近,即故甘城也,为王子带之故邑矣。是以昭叔有甘公之称焉。甘水又与非山水会,水出非山东谷,东流人于甘水。甘水又于河南城西北人洛。《经》言县南,非也。京相曰:今河南县西南有甘水,北人洛。斯得之矣。

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

《山海经》曰:输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盖自北而南矣。《尚书·禹贡》、太史公《禹本纪》云:导渭水东北至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孔安国曰:漆沮,一水名矣,亦曰洛水也,出冯翊北。周太王去分阝,度漆逾梁山,止岐下。故《诗》云: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曰: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符《禹贡》、《本纪》之说。许慎《说文》称,漆水出右扶风杜阳县岐山,东入渭,从水,声。

又云:一曰漆城池也。

潘岳《关中记》曰:关中有泾、渭、灞、沪、酆、部、漆、沮之水,酆、邮、漆、沮四水,在长安西南鄂县,漆、沮皆南注,酆,高阝水北注。《开山图》曰:丽山西北有温池。温池西南八十里岐山,在杜阳北。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班固《地理志》云:漆水在漆县西。阚马因《十三州志》又云:漆水出漆县西,北至岐山,东入渭。今有水出杜阳县岐山北漆溪,谓之漆渠,西南流注岐水。但川土奇异,今说互出,考之经史,各有所据,识浅见浮,无以辨之矣。

浐水出京兆蓝田谷,北入于灞。

《地理志》曰:浐水出南陵县之蓝田谷,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出西南莽谷,东北流注浐水。浐水又北历蓝田川,北流注于灞水。《地理志》曰:浐水北至霸陵人霸水。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礻殳栩县北,东入于洛。

同类推荐
  • 永不褪色的记忆

    永不褪色的记忆

    本书是为庆祝华东铀矿地质局建局50周年而作,主要内容是以老照片的形式来回顾华东铀矿地质局过去所走过的历程。一张照片即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所有的照片收集在一起,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烁的是华东铀矿地质局历史上涌现出的光辉故事。
  • 我真想回到现代

    我真想回到现代

    “滴滴,少年,你已经成为了天选之人,准备好拯救世界了吗?”“什么,我不是,我没有。”“那么就愉快地决定了,开启我们的历险吧,那么第一个目标:秦始皇……”
  • 攻克天津

    攻克天津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纷乱大陆

    纷乱大陆

    “天下往复,万物往复,往复而废,往复而生,顾思往复,顾思废生,当限之,所废生同存,万物往复,万物往生;,阴阳孰重?民君孰重?社稷孰重?皆轻,势重,连阴阳,民君,社稷皆势也。势不变,皆利。不可改势,顺之,引之,方生不变万变之世。平而乱,黩而雅,治法而王道,势循序不止,唯阴阳形稳不乱。双极怎么可能在一起出现。水火怎么可能融为一体,让我们看着乱世怎么让阴阳同现,水火相容。”
  • 三国之夏侯天下

    三国之夏侯天下

    (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我的新书:超智能足球之天龙称霸,非常感谢)三国迷王辉因一次意外,竟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还成了夏侯惇和夏侯渊的亲哥哥,嘿嘿嘿,曹操不好意思,我要带着俩夏侯单干了...
热门推荐
  • 校园幻影

    校园幻影

    茫茫脑海中有一束光,那是爱在闪亮。爱,是一种神,它使你睁开眼睛,看透世间纷纭。爱,是一种力,他使你挺起来,向心中的美好冲去!
  • 夫人是个傲娇鬼

    夫人是个傲娇鬼

    隐匿百年的血族重出江湖,与人类和谐共生。血族在城市里混的风生水起,一切都还好。只是,那些保守的吸血鬼猎人不肯轻易放过他们,在暗处进行清理……当一个猎人小女孩遇上傲娇血族,小女孩的目标是,保护人类,除掉他们……
  • 考研不到30天

    考研不到30天

    谨以此来记录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悔。
  • 偏爱

    偏爱

    等你的依赖,对你偏爱,痛也很愉快。她对他的一往情深,要拿多少时间来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逆战升级

    末世之逆战升级

    穿越到平行世界,被系统告知末日即将降临,无奈只能抓紧时间,结合前世经验做好准备。“叮!末日开启,恭喜宿主获得求生大礼包,时尚防护服一套,P92手枪,暴风之锤,属性点4。”在生存的的威胁和系统的诱惑下,杜江在打怪升级的路上越走越远。
  • 我怎么又隐身了

    我怎么又隐身了

    小柳儿:我身怀绝技。萧秦:泥垢!小柳儿:长大后我娶你!萧秦:泥垢垢垢——萧秦平生三件无奈,第一件,他爹当年收留了柳叔;第二件,隔壁美艳的柳婶当年怎么就看上了柳叔;第三件,隔壁的孩子跟拔萝卜似的一个接一个,怎么荒了那么多年又长出一个,还非要配给他!!此三件事前两件没他,他不发表意见,为什么第三件还不让他说句话,一句!想来命运如此,但是,他——认命,唉——哎?不嫁了?你过来,我们好好说说!谁有他无奈,洞房花烛夜,说好的美娇娘呢?你又隐身算怎么回事??
  • 私人银河大远征

    私人银河大远征

    人类第二波殖民,曾经的公历早已忘却,我被选为种子登上名为神州号的H形殖民船,最大的人类势力名,人联。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一生。终身只为一人效命。地联,由第二波走出的国家联合。受人类道德与民众制约。宇宙海盗,人联星球领主的雇佣兵。地表国家,始终受内部制约,无法走出行星。
  • 一念森罗

    一念森罗

    我叫陆劫,劫难的劫。一念森罗生,一眼万物灭,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 吃鸡之大主播系统

    吃鸡之大主播系统

    物理学博士叶天在一次量子学实验爆炸中牺牲,醒来后发现自己重生在了高中三年级,并且获得了神秘系统,从此摆脱脱发烦恼,哦不,冲刺走上外挂般的人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