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夷水又北流经一故城西,西距代城五十里,可能是代的东城,不详。又经昌平郡东边,昌平郡是魏太和年间(477—499)设置的,西南距故城六十里。又北流,有连水注入,连水源出句隹瞀县东边,向西北流,经句隹瞀县故城南边,又西经广昌城南边,《魏土地记》说:代南边二百里处有广昌城,南通大岭。但实际上是不对的。《十三州记》说:平舒城东九十里处有广平城,可能是这座城。又西经王莽城南边,又西流,有到刺山水注入。到剌山水源出到刺山西山,非常高峻,没有人曾登上过山顶。《魏土地记》说:代城东边五十里处有到剌山,山上有优质大黄。到剌山水北流,经一个故亭东边,城北有石人,所以世人称为石人城,西北流注入连水。连水又北经当城县故城西边,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周勃平定代地斩陈豕希于当城,就是这地方。应劭说:当桓都山作城,所以叫当城。又经故代城东而西北流注入祁夷水。祁夷水西有随山,山上有神庙,称为女郎祠,是地方性祠庙。祁夷水又北经桑乾故城东边,向北流,注入漯水。《地理志》说:祁夷水出于平舒县,北至桑乾注入漯水。漯水又东北流经石山水口,石山水出于南山,北流经空侯城东边。《魏土地记》说:代城东北九十里处有空侯城。其水又东北流注入漯水。漯水又东流经潘县故城北,东流汇合协阳关水,协阳关水源出协溪。《魏土地记》说:下洛城西南九十里处有协阳关,关有大道西通代郡。水东北流,经笄头山,阚马因说:笄头山在潘城南,就是这座山。又北经潘县故城,左边汇合潘泉故道,故道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有人说是舜的都城。《魏土地记》说:下洛城西南四十里处有潘城,城西北三里处,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十三州记》说:广平城东北一百十里处有潘县。《地理志》说:王莽改为树武。有泉宽广十几步,向东出城,注入协阳关水,雨大能通流,天旱就断流,只有一洼可以洗衣的水而已。关水又东北流,注入漯水。漯水又东经雍洛城南边。《魏土地记》说:下洛城西南二十里处,有雍洛城。桑乾水在城南向东流。漯水又东流经下洛县故城南,就是王莽时的下忠,是魏燕州广宁县,是广宁郡的治所。《魏土地记》说:离平城五十里处,城南二百步有尧庙。漯水又东流经高邑亭北边,又东经三台北边。漯水又东流经无乡城北边。《地理风俗记》说:燕语称毛为无,今改为宜乡。漯水又东流,有温泉水注入。温泉水上流在桥山下承接温泉。《魏土地记》说:下洛城东南四十里处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堂皇富丽的殿宇,耸立在水边。温泉从石池中涌出,滔滔不绝,无论寒天酷暑,这水总是灼热不变,能治百病,因此到温泉去的人也络绎不绝。池水北流,注入漯水。漯水又东流,左边有于延水口,于延水出于塞外柔玄镇西边长川城南边的小山间。《山海经》说: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水就发源于此。水东南流经且如县故城南边,应劭说:当城西北四十里处有且如城,原是县。《地理志》说:这是中部都尉治所。于延水发源于县北塞外,就是水。水又东流南经马城县故城北边,《地理志》说:这是东部都尉治所。《十三州志》说:马城在高柳东边二百四十里处。俗称这支水是河头,河头源出戎地,这是地方土名的改变。又东经零丁城南边,右边汇合延乡水,延乡水出于县里的西山,东流经延陵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说:当城西北有延陵乡,原是县,俗称琦城。又东经罗亭,又东经马城南边,又东流注入水。水又东南流,在大甯郡北边,从右边注入雁门水。《山海经》说:雁门水出于雁门山,雁常从门中飞出,在高柳北,高柳在代中。雁门山重峦叠嶂,云雾缭绕,隐约的连山往东一直伸向辽东的塞外。雁门水东南流经高柳县故城北边,这是旧代郡郡治。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俘虏了赵王,设立为郡,王莽改为厌狄。汉光武建武十九年(43),封给代相堪为候国,从前牵招斩韩忠,就在这地方。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处,对于代来说是西北方。雁门水又向东南流,弯经一故城,背山对泽,北俗称为叱险城。雁门水又向东南流,弯向东北,汇积成深潭,这片陂湖斜长而不方,东北去二十余里,宽十五里,湖中芦苇丛生。有敦水注入雁门水,敦水导源于西北少咸山的南麓,东流经参合县故城南边。《地理风俗记》说:道人城北边五十里处,有参合乡,原是县。敦水又东流,有泌水注入,泌水出于东阜下,西北流经故城北边,俗称和堆城。又北流汇合敦水,乱流向东北注入雁门水。所以《山海经》说:少咸山,敦水从那里发源,东流注入雁门水。郭景纯说:水出雁门山,指的就是此水。雁门水又东北流人阳门山,称为阳门水,与神泉水汇合。神泉水出于苇壁北边,极有灵验,如遇密云不雨,或干旱长久,人们常去祈雨。水有两支泉流,世称比连泉,一支向东北流经一故城东边,世称石虎城,向东北流注入阳门水,又东流经三会亭北边,又东流经西伺道城北边,又东流,有迁台谷水注入。讠乇台谷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边,东经阳门山南边讠乇台谷,称为讠乇台水。汇合山泉溪水,混流向东流去,过往行人要渡水十多次。东经三会城南边,又东经讠乇台亭北边,又东北经马头亭北边,向东北注入雁门水。雁门水又东经大宁郡,这是北魏太和年间(477—499)设置的。有水注入,就是《山海经》所谓水东流注入雁门水。《地理志》有于延水,但无雁门、水的名称。《山海经》有雁门的名称,但没有提到于延河,从这里以下也通称于延水了。水边有桑林,所以时人亦称这条河为藂桑河。这是因为北方少有桑树,看见这里有,就用它来命名了。于延水又东流经冈城南边。按《史记》:蔡泽是燕国人,借口有病辞去相位,号为冈成君。可能这就是蔡泽的封邑。世称武冈城。于延水又东流,左边与宁川水汇合。宁川水出于西北,向东南流经小宁县故城西边,东南流注入于延水。于延水又向东流,经小宁县故城南边。《地理志》说是宁县。这是西部都尉治所,王莽改为博康。
《魏土地记》说:大宁城西边二十里处有小宁城,从前邑人班丘仲住在水边,在宁城卖药一百多年,人们都以为他极为长寿,后来地震毁坏了许多住宅,班丘仲与乡里几十家人都死了,百姓拿班丘仲的尸体抛在于延水中,把他的药都收去卖了。班丘仲穿着裘皮衣服出来责向他,那人非常害怕,叩头哀求饶恕。班丘仲说:我不是恨你,只是故意使人们知道我罢了!说完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