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交掩一峰开,晓色常从天上来。似到西方诸佛国,莲花影里数楼台。”这首带着浓郁的佛教气息的诗句,从唐代诗人卢纶的笔端抒发出来,将一座青山绿水掩映下的寺院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禁不住要寻求它的踪迹。这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正是唐代著名的佛寺悟真寺。
悟真寺位于蓝田县东南10公里的王顺山中,在唐代时规模十分宏大,拥有殿宇千间,僧人千名。其建筑群延伸至悟真峪南北普陀的广大地区。在北普陀有著名的大殿水陆殿,殿中因有琳琅满目的彩色壁塑、悬塑而著称于世,遂逐渐从大殿发展为一所寺院,称为水陆庵。净土宗的创始者善导和他的弟子净业都曾在此著书立说,弘传佛法。相传,庵中的彩塑最初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之手。宋以后寺院渐衰,直到明代,许多壁塑更是残破不堪。明代秦蕃王朱怀埢(juǎn)因喜爱这里的山光水色,常常到此游览,并将水陆庵奉为家祠佛堂,调集诸多能工巧匠重新加以整修,并将寺中原有的壁塑也作了修葺,使壁塑的风格具有了明代特色。现在所见到的壁塑就是从这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其间虽经多次重修,但明代的风格始终不曾失却,成为陕西境内佛寺中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壁塑群。
水陆庵,是一座西朝东的三进四合院,中间是过殿,内供弥勒菩萨像;后院正中为五开间的大雄宝殿,殿门上悬额为“诸圣水陆殿”,彩塑就分布在这里。两侧是厢房。
踏入诸圣水陆殿的大门,俨然加入了一场盛大的说法会,四周人头攒动,佛、菩萨、弟子、供养人济济一堂,经幡飘扬,华盖掩映。就向一位迟到的听众,一时真不知该往哪里挪步。迎面高大的横三世佛结全跏趺坐于双层重叠的莲台上,螺发高耸,方额圆脸,双眼细长作俯视状,面容平静如水;袈裟披垂双肩,袒露出健美的胸部。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弟子阿难和迦叶胁侍左右;左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右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横三世佛像的背后都有一个高大华丽的椭圆形背光,背光的外轮雕刻着贴金的火焰纹,内层以大小不等的宝相花组成富丽的花带纹,诸佛、菩萨、伎乐飞天、护法神以及舞象、立羊、摩羯鱼等瑞兽散布其间,丰富而多彩。尤其是释迦牟尼佛背光中央的大鹏金翅鸟更是与众不同。它是佛教八部众之一的迦楼罗天神。据说它曾经以龙为食,龙王害怕断子绝孙,就请求佛的帮助,佛给了他一块袈裟,让他铺在海面上。金翅鸟再来觅食时,只见海面上金光闪烁,刺的它睁不开眼睛,只好空腹而回。这样持续了几天,金翅鸟已经饿得浑身发软,于是便来到佛前,请求佛拯救。佛将它收入自己门下,并让天下僧众供给它食物。这样,金翅鸟再也不以龙为食了。
在横三世佛的对面,沿着东檐墙的东西两面,又分别雕塑着法身佛毗卢遮那和报身佛卢舍那,恰好与正殿上的释迦牟尼佛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组成了“三身佛”世界。
环绕三世佛和三身佛的山墙上,同样是满壁的塑像,内容有佛传故事,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作了形象的再现;佛本生故事,描绘了释迦牟尼佛在前世舍身行善的事迹;经变故事,表现佛经的内容;以及散发着生活气息的五百罗汉过海群雕。
除了丰富的佛教造像外,水陆庵的壁塑群中还掺杂着儒、道两教的造像,并将释迦牟尼与孔子、老子三像并列,充分展示了中国宗教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尤其是老子造像,鹤法童颜,在中国非常少见。